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2020-2021年高一期中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钿头diàn 霓裳cháng 羽扇纶巾lún 呕哑嘲晰zhā
B.嘈杂cáo 红绡xiāo 封狼居胥xū 还酹江月lěi
C.驯鸽xùn 裙裾jū 蓊蓊郁郁wěng 妖童媛女yuàn
D.撅断juē 熨帖yùn 含蓄隽永juàn 窸窸窣窣sū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所有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 宛然 转轴拔弦 梗塞不畅
B.狂妄 倔强 声名狼籍 灰飞烟灭
C.步履 车辙 没精打彩 乍暖还寒
D.斑驳 坍圮 舞榭歌台 历尽沧桑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五陵年少争缠头(裹头) 暮去朝来颜色故(神色)
B.莫辞更坐弹一曲(再) 却坐促弦弦转急(更加)
C.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损伤)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
D.一尊还酹江月(供奉)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列诗词名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通感)
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夸张)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代、比喻、夸张)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反问、拟人、夸张)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故最初称为“曲子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内容一般分为上下两片,又称上下阕。宋词基本分为婉约和豪放两大类。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苏轼、辛弃疾则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词人,词集有《东坡乐府》。苏轼“以诗为词”,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比如写题序,化用典故等,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的抒情言志之体,从题材、立意、语言、境界等方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代表作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C.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除历史题材之外,辛弃疾也有很多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等。
D.李清照是南宋女词人,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风格清丽明快。后期主要是抒发南渡后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情调感伤。《声声慢》就是南渡后晚年的作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从本质上说,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亳州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
②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③和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④二十一岁起兵抗金,并曾率领五十多人于万军之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⑤当时的南宋朝廷,对他也是极为赞赏的,“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⑥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不算多见。
A.①③④⑥⑤② B.③④⑤⑥①②
C.④⑥③⑤②① D.③④⑥⑤②①
7.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题。
①《琵琶行》中通过描写在场听众的反应和环境氛围,侧面烘托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夜晚回忆往昔年少岁月,梦醒时无限伤感而落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儒雅潇洒,从容淡定指挥战事,以少胜多、取得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达对当朝统治者轻率出兵北伐的担忧和不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声声慢》中描写诗人傍晚独坐,听到秋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感到无比凄凉苦闷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江上
杜甫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
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
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
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注)此诗为杜甫五十五岁滞留夔州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夔州秋景,“荆楚”点明作者此时远离故园,漂泊异乡。
B.颔联“木叶”描写秋风中树叶纷纷凋零的场景,凸显了环境的萧瑟。
C.尾联直抒胸臆,尽显动荡局势下诗人报国的拳拳之心和不回之志。
D.本诗意境凄楚悲凉,但呈现了诗人潇洒积极、昂扬乐观的精神面貌。
【2】《冷斋夜话》云:“诗句有含蓄者,如老杜‘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本联蕴含的思想感情。
9.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后面的小题。
贺新郎·赋琵琶①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②、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③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④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⑤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塞。③辽阳征戍之地。④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⑤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浔阳江头”句以白居易秋夜闻琵琶事自比,表达谪居之苦。
C.“贺老定场无消息”写出作者为朝中无人、国势衰微而担忧。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之典,写出盛时己去的无限悲慨。
【2】清人陈廷焯评本词“无一字不呜咽”。请结合具体词句,至少选择三处,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各题。
①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②“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③“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④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⑤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⑥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此死狱也 狱:监狱。
C.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D.虽不克有于其躬 躬:自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帮助自己度过坎坷的宦海生涯。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自己“德薄能鲜”,却“幸全大节”,是因为先辈的品德的荫庇。
【3】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环境智能
人工智能正在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深入我们的生活,不是人们熟悉的机器人,而是与我们身边的整体空间、设备融合建立的环境智能。
环境智能可以通过在环境中放置大量被动的、无接触式传感器,采集人在某一特定场景下,如声音、普通图像、红外图像、运动等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融合挖掘,自动识别这一场景下人的行为。凡是需要长时间耗费大量人力的重复性监控场景,都可能利用环境智能技术,替代其中的大量人力。
实现环境智能的技术手段有很多,主要通过硬件模块+AI算法来实现。如布置AI摄像头,该摄像头围绕常规的图像传输,可集成红外光学模块传感器提供夜视与温度检测功能;集成运动检测传感器提供物体动态追踪、行为判断等功能;集成人脸识别模块提供身份识别功能等。目前,在环境智能中广泛使用的非接触式传感器有深度相机、红外相机(测量物体表面温度)、激光雷达(距离测量)、微波雷达、麦克风等。涉及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各类传感器信号的智能检测、处理、识别和融合等,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环境智能中发挥巨大作用。
环境智能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果,实现救人于“无形"。医院重症监护室场景中引入深度传感器,可以辨识病人身体的移动性等情况,减少病人的安全威胁。在手术室,利用环境摄像机及内窥镜影像等,可有效降低医生的手术事故,还可以对手术器械进行自动计数,以避免留在病人身体中。环境智能是一个大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可通过监测日常行为改善慢性病患者管理,协助老年人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在机场或高铁站用上人脸识别系统;在无人零食商店,利用摄像头、电子标签等,可以实现无人全自动销售。
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领域已逐步对环境智能开放市场,部分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但大多数潜在应用场景还受限于技术、成本与市场认知等因素,目前尚无大规模应用的案例。其中一个原因,便是环境智能带来的数据隐私问题。
在许多环境智能应用中,例如独居老人居家看护等应用,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是这类应用推广的关键门槛,此时必须保证环境传感器获取的各类数据的安全,不能泄露用户任何隐私信息。如在浴室安装智能传感器时,考虑到这个场景并不适合安装普通摄像头,就可以考虑能否用声音采集设备完成任务,或用深度摄像机完成任务。[A]数据的隐私问题,[B]可以从降低图像中人的分辨率,或对图像中出现人的区域进行替换等技术角度解决,[C]可以从应用场景对数据的需求本身解决。
(选自2020年10月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在文中A、B、C三处,依次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而 尽管 还 B.因而 尽管 但
C.因此 不仅 更 D.因此 不仅 还
【2】下列有关“环境智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智能是一项依赖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独立技术。
B.环境智能渗透医疗空间中能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C.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对环境智能的需求量最大。
D.隐私保护问题是应用普及环境智能的“绊脚石”。
【3】下列对文章行文思路,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境智能的组成部分——与其他技术的区别——环境智能的概念——应用的场景
B.环境智能的整体介绍——环境智能的技术手段——环境智能的应用——应用的障碍
C.环境智能的组成部分——环境智能的技术手段——环境智能的概念——应用的障碍
D.环境智能南整体介绍——与其他技术的区别——环境智能的应用——应用的场景
【4】根据文章内容,最有可能不使用环境智能技术的场景是( )
A.无人贩售 B.体温监测 C.人脸识别 D.心理疏导
1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瓦浪如海
①老北京四合院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灰色,一片灰色的瓦,紧挨着一片灰色的瓦,连接着一片浩瀚的灰色,铺铺展展,犹如云雾天里翻涌的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直涌到天边。
②这种由鱼鳞瓦组成的灰色,和故宫里那一片碧瓦琉璃,做着色彩鲜明的对比。虽不如碧瓦琉璃那般炫目,那般高高在上,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它似秤砣一般压住了北京城,铁锚一样将整座城市稳定在蓝天白云之下。在北京胡同长大的建筑师张永和先生,对这样的鱼鳞瓦太熟悉不过,他说:“我成长于一个拥有低矮地平线的城市中。从空中俯瞰,你只能看到单层砖屋顶上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打破这波浪的是院中洋溢着绿色的树木以及城中辉煌的金色。”而只有向天际展开的灰色瓦浪,才会让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拥有力量;只有在这样一片灰色的瓦浪中,那些绿色的树木和城中辉煌的金色才会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③上个世纪50年代,北京的天际线很低,不用站在景山上面,就是站在我家的房顶上,从脚下到天边,一览无余,基本上是被这些起伏的鱼鳞瓦顶所勾勒。那时候成片成片的四合院占据了北京城的空间。这一片如海的瓦浪,它所显示出的色彩和力量,是世界上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的。
④那时候,四合院平房没有如今楼房的阳台或露台,鱼鳞状的灰瓦顶,就是各家的阳台和露台,晒的萝卜干、茄子干或白薯干,都会扔在那上面;五月端午节,艾蒿和蒲剑插在门上之后,也要扔到房顶,图个吉利;谁家刚生小孩子,老人讲究要用葱打小孩子的屁股,取“葱”的谐音,说是打打聪明,打完之后,还要把葱扔到房顶,这到底是什么讲究,我就弄不明白了。
⑤那时候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灰色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跑到房顶上揭瓦玩儿,那是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鱼鳞瓦,真的很结实,任我们成天踩在上面那么疯跑,就是一点儿也不坏。单个儿看,每片瓦都不厚,一踩会裂,甚至碎,但一片片的瓦铺在一起,铺成一面坡的房顶,就那么结实。它们是一片瓦压在一片瓦的上面,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可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也真是怪事,常让那时的我好奇而百思不解。
⑥十几年前,听说老院要拆,我特意回去看看,路过长巷上头条,看见那里已经拆光大半条胡同了。一辆外地来的汽车车厢里,装满从房顶上卸下来的鱼鳞瓦。那些鱼鳞瓦,一层层,整整齐齐地(甲)(放/码)在车上,和铺铺展展在屋顶上的景象完全不一样了,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更没有瓦浪如海,翻涌向天际展开的气势了。
⑦我望着这满满一车的鱼鳞瓦,它们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好看。又有谁知道,那些鱼鳞瓦上,曾经上演过童年那么多的游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呢?还曾经上演过比我们的游戏和欢乐更多更沧桑的故事呢?
⑧要说带给我们最大快乐的,一是秋天摘枣,一是国庆节看礼花。那时,院子里是三棵清朝就有的枣树,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的树梢,摘到顶端最红的枣儿吃,也可以站在树梢儿上,拼命地摇树枝,让那枣纷纷如红雨落下,噼噼啪啪砸在房顶的瓦上,(乙)(溅落/滴落)在院子里。比我们小的小不点儿,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可真的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
⑨打完了枣,下一个节目就是迎接国庆。国庆节的傍晚,扒拉完两口饭,我们会溜出家门,早早地爬上房顶,占领有利地形,等待礼花腾空。由于那时没有那么多的高楼,一眼就能看到晚霞中的西山脚下。前门楼子和天安门广场都是看得真真的,仿佛就在眼前,连放礼花的大炮都看得很清楚。我们坐在鱼鳞瓦上,心里充满期待,也有些焦急。随着礼花腾空会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有一次,就让我够着了一个,还挺大的个儿,成为我拿到学校显摆的战利品。
⑩一直到十几年前,重返我们的老院,又看到童年时爬过的房顶、踩过的鱼鳞瓦,才忽然发现和它们这么久没有相见了,也才发现瓦间长着一簇簇的狗尾巴草,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心里不禁一动,有些感喟。其实,这种狗尾巴草一直都是这样长在瓦缝之间,一年又一年,它们的生命力和鱼鳞瓦一样的顽强而持久。
⑪去年的秋天,我路过草厂胡同一带,那里的几条胡同已经被打理一新,地面重新铺设奇砖,四合院重新改造。有老房子的房顶被改造成露台。顺着山墙新搭建的梯子,爬到房顶,楼房遮挡得远处看不到了,但附近胡同四合院房顶的鱼鳞瓦,还能看得很清楚,尽管已经没有了张永和先生说的“灰色的瓦浪向天际展开”的景象,却还是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又见到童年时候的伙伴。真的,这和看惯各式各样的楼顶,哪怕是青岛那样漂亮的红色楼顶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灰色的鱼鳞瓦,才能带给我老北京实实在在的感觉,是一种家的感觉。
⑫我还看见眼前不远处屋顶上鱼鳞瓦之间长出的狗尾巴草,迎着瑟瑟秋风,(丙)(摇动/摇曳)着枯黄的颜色,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
(取材于肖复兴的同名散文)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放 滴落 摇动 B.码 溅落 摇曳
C.放 溅落 摇动 D.码 滴落 摇曳
【2】下列选项中与“和鱼鳞瓦的灰色,吟唱着二重唱”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A.但满城沉沉的灰色,低矮着,沉默着,无语沧桑,力量沉稳。
B.中间并没有什么泥粘连,像一只小手和另一只小手握在一起。
C.尽管也呈鱼鳞状,却像是案板上待宰的一条条鱼,没有了生气。
D.稀疏零落,枯黄枯黄的,像是年纪衰老的鱼鳞瓦长出苍老的胡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日,老北京四合院屋顶的灰色鱼鳞瓦连片成海,气势磅礴。
B.鱼鳞瓦下四合院里普通人的生活简单质朴,快乐自足。
C.鱼鳞瓦见证了作者看礼花、够小降落伞的孩童时光。
D.去年秋天,作者看到草厂胡同四合院房顶的灰色瓦浪倍感亲切。
【4】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选出其中的两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加以赏析。
1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出下列横线上的句子。
①子曰:“三军可夺师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③子曰:“譬如为山,_____________________;止,吾止也!譬如平地,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吾往也!”
④子曰:“志于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于艺。”
14.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在《论语》专题中,可以归纳出哪些为学的态度和(或)方法?请结合原文,写出两条。
15.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子曰:“由也,女(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关于上文中的“六言六蔽”,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先翻译,再举一个例子,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外貌描写和人物的对应关系,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B.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
C.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贾探春)
D.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周瑞家的送珠花的路线,正确的一项是( )
A.迎春、探春、惜春、凤姐、黛玉 B.凤姐、迎春、探春、惜春、黛玉
C.迎春、探春、惜春、黛玉、凤姐 D.凤姐、黛玉、迎春、探春、惜春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文中宝钗吃的丸药的名字是( )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遂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我竟从未闻见过这味儿。”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
A.暖香丸 B.冷香丸 C.人参养荣丸 D.芙蓉丸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文中提到的宝钗璎珞上錾的八个字是( )
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
A.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B.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莫失莫忘,芳龄永继 D.不离不弃,仙寿恒昌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人物与其服侍丫环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平儿 B.林黛玉——紫鹃
C.贾宝玉——睛雯 D.薛宝钗——香菱
21. 详细信息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象缺少了什么。好象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喝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在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种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簧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当地唱歌的第一号,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簧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1】下列选项中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溪边的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深翠的篁竹在沈从文清新而温润的笔下,勾勒出一幅明媚秀丽的湘西山水画,整座边城弥漫着淡淡的宁静,散发着淡淡的祥和。
B.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烘托出翠翠内心的寂寞惆怅。热烈勃发的杜鹃、泥土,温柔、美丽、平静的黄昏,让翠翠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C.“月光如银子”一段突出了夜晚景色清幽宁静的特点,营造出温馨静谧的氛围,既烘托了父母爱情的美好,又写出了翠翠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D.选文中对夏夜啼叫的草莺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侧面突出小说中人物素朴忠厚的品质和天真不失趣味的童真,散发着灵气,荡漾着诗意。
【2】以下属于选文画线省略号处的情节的一组是( )
①翠翠坐在溪边忽然哭起来了,回屋中把火烧燃后去叫祖父回家,祖父未立刻回去,翠翠坐在悬崖边上再次悲伤起来。
②翠翠和祖父原本约好祖父守船,翠翠同黄狗过顺顺吊脚楼去看热闹。翠翠从不答应到答应,后又翻悔,以为要看两人去看,要守船两人守船。
③祖父听到翠翠撒娇又埋怨的声音,隐隐担心自己若不在了翠翠怎么办。回到家中祖父告诉翠翠,做一个大人,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
④祖父和翠翠做饭时,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两人饭后又到高崖上月光下说起翠翠母亲性格中的乖巧处和强硬处。
⑤翠翠的长成让祖父想起来翠翠母亲的旧事,不由得担心翠翠的着落,既是她那可怜母亲交给他的,他也得把翠翠交给一个人才算完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④
【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翠翠的凄凉来自对爱情的困扰和渴望,翠翠的爱情是一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农村女孩子的爱情,这种爱是纯粹的,是不可捉摸的,却又实实在在的。
B.翠翠深知祖父爱她,想象自己出走后对爷爷的“惩罚”,意识到自己对祖父深深的依赖,祖父也给予翠翠最好的呵护,这种真挚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
C.祖父总是想起翠翠的母亲,是因为祖父知道翠翠一定会面对与母亲类似的结局,作者通过两代人的爱情悲剧证明乡村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必然是悲剧。
D.沈从文是贴着人物的感情、情绪进行创作的,所以能体会到人物许多飘飘忽忽的、跳动的心事,通过极细腻的描写让人物形象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22. 详细信息
完成下列有关《老人与海》的各题。
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的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鲨鱼上来得那么快,毫无预兆地划破蓝色的海水,出现在太阳底下。随后,它又回到水里,捕捉到血腥味,开始顺着小船和鱼的航道游来。
有时候,鲨鱼会找不到气味,但又会重新捕捉到它,也许不过是蛛丝马迹,鲨鱼却会游得很快,紧追上去。这是一条很大的灰鲭鲨,生来游得跟海里最快的鱼一样快。除了鱼嘴,浑身都很漂亮。它的背像箭鱼的背那么蓝,肚皮为银色,鱼皮光滑漂亮。它的体态像箭鱼,就是那张大嘴不一样。这时它嘴巴紧闭,贴着水面游得很快,高高的背鳍刀子一般在水里穿行,毫不抖动。在紧闭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向内倾斜。这不是大多数鲨鱼常见的金字塔形牙齿,样子倒像卷成爪子模样的人的手指。它的牙齿跟老人的手指差不多长,两侧有着像剃刀般锋利的刀口。这种鱼生来就是捕食海里所有鱼的,速度那么快,体格那么强壮,又是全副武装,所以没有其他敌人。现在,它闻到了新鲜的血腥味,便开始加速,蓝色的背鳍划破了海水。
老人看着鲨鱼过来,知道它天不怕地不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一边看着鲨鱼靠近,一面准备好鱼叉,把绳子系紧了。可是绳子太短,缺了一截,就是割下来捆鱼的那一截。
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好景不长,他想。瞧着鲨鱼逼近,他看了看那条大鱼。也许这只是一场梦,他想。我不可能阻止它攻击我,但也许我能逮住它。登土鲨(原文为西班牙语,此处为音译,用于称呼灰鳍鲨),他想。叫你妈倒霉。
鲨鱼快速靠近船尾,在袭击大鱼的时候,老人见它张开大嘴,眼睛怪怪的,牙齿咔嚓一声插进鱼尾上方的鱼肉。鲨鱼的头钻出水面,背也露了出来,老人听见鲨鱼撕开大鱼皮肉的声音,他把鱼又猛地往下刺向鲨鱼头部,插进两眼之间那条线与从鼻子笔直往后的那条线的交点上。其实那些线是不存在的。只有厚重尖利的蓝色脑袋,巨大的眼睛,咔嚓作响、吞噬一切的攻击性的嘴巴。不过那是鱼脑所在,老人刺中了这个地方。他用血汁模糊的双手使出全身力气,把鱼又结结实实地刺了进去。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
鲨鱼翻过身来,老人看见它的眼睛已没有了生气。随后鲨鱼又翻了个身,身上裹了两圈绳索。老人知道鲨鱼已经死了,但它不愿接受死亡。接着,鲨鱼肚皮朝天,甩动着尾巴,咯咯地咬着嘴巴,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击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绳索绷紧了,颤抖着,最后断掉了。这时,鲨鱼四分之三的身体完全露出水面,在那儿静静地躺了一会儿,老人瞧着它。随后,鲨鱼慢慢地下沉了。
“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老人大声说。还带走了我的鱼又和全部的绳索,他想。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
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鱼受到袭击时,仿佛他自己受到了袭击。
不过,攻击我那条鱼的鲨鱼被我给宰了,他想。我见到过的登土鲨就数它最大。天主知道,我是见过大鲨鱼的。
好景不长,他想。我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
“但是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不过我还是很难过,我竞宰了这条鱼,他想。
【1】对画线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老人脑子清醒好使,决心很大,却不抱什么希望。”写出了老人身处的环境恶劣(对手强大),以及老人坚强的意志,同时为下文鲨鱼吞食大鱼作铺垫。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他刺的时候不抱希望,却带着决心和十足的恶意。”写出了老人拼尽全力去刺,表现了老人的勇敢和不屈,但遗憾的是最终并没能杀死鲨鱼。
C.“现在我的大鱼又在淌血了,而且还会有其他鲨鱼来袭的。”通过老人的独白,交代与鲨鱼搏斗的结果,预示着后面应对鲨鱼的袭击将更加艰难。
D.“大鱼被咬得不成样子,他不想再去看它了。”写出老人对大鱼的痛惜和无奈,对捕获大鱼的后悔,以及劳动成果被掠夺后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挫败感。
【2】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鲨鱼意味着困难、对手、厄运等,选文中对鲨鱼生动形象的刻画和老人面对鲨鱼时的决心与恶意,衬托出老人面临困境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坚强意志。
B.鲨鱼代表着破坏性的力量:被人蔑视、自卑、悲观等。海明威也借指评论家,选文中的灰鳍鲨相比于食腐肉的鲨鱼而言,指具有真知灼见的评论家。
C.老人因为出海太远,所以长途归程中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面对鲨鱼,老人和大鱼都成为了牺牲者,鲨鱼成为复仇之神,老人正是他自己悲剧的创造者。
D.大马林鱼和鲨鱼一样,都是老人奋力想要战胜的敌人,是恶势力的象征。老人顽强地和一切反对他的强大力量展开搏斗,最终顺利将其捕获并宰杀。
【3】下列选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作者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B.《老人与海》中,老人辛辛苦苦钓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围攻多次,每一次都是致命的袭击,这是在告诉我们:命运时常捉弄人,厄运是不可抵挡和战胜的。
C.《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有意识地把老人比作基督的化身,同样表达着一种基督精神,直面一切,毫不退缩,最后完成作为一名渔夫的“自我救赎”。
D.《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已经成为海明威式硬汉精神的标志。
23. 作文 详细信息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的是旧有的学问;新,指的是新鲜的知识和道理。根据这句话的启发,请以“旧学与新知”为题,谈一谈你对二者关系的认识,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24. 作文 详细信息
生活中的“新”与“旧”是无处不在的,请以“新与旧”的关系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选材积极,立意健康,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