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九年级上半期历史专题练习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国人暴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进民族大交融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始农耕时期,半坡人以种植水稻为主
B.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步推广
C. 宋朝时期,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D. 元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延续了这一措施,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臣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反映出宋朝
A. 重视武将
B. 重视科举
C. 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达官贵人的需要
C. 城市商业的繁荣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屈原在《离骚》中言“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而到秦朝后,只有天子才能自称为“朕”。这一变化源于秦朝建立的(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度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①②③应依次填写

朝代

在位皇帝

盛世名称

文帝、景帝

文景之治

东汉

光武帝

唐朝

开元盛世



A. 东汉、唐太宗、光武中兴
B. 西汉、唐高宗、光武中兴
C. 东汉、唐玄宗、王莽政权
D. 西汉、唐玄宗、光武中兴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书记载,明初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对丞相胡惟庸抄家灭族,并对行政制度作了重大改组。“重大改组”体现在
①设立锦衣卫
②设立枢密院
③设置通判
④废除丞相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人这样评价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从中可以看出大运河的走向及直接作用是(  )
A. 东西走向 巩固了隋朝统治
B. 东西走向 加强了民族融合
C. 南北走向 便利了南北运输
D. 南北走向 促进了中外交流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该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证明宋朝时我国海外贸易繁荣的是
A.景德镇成为我国的瓷都 B.苏湖熟,天下足
C.市舶司机构设立 D.出现晋商、徽商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 丝绸之路开辟 B. 江南地区开发
C. 海外贸易繁荣 D. 清朝经济兴盛
1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年,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造成严重的政治问题。汉武帝时期,“大兴兵伐匈奴”,加上皇室用度庞大……国家财力储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状态。
材料二 1087年,北宋正式在泉州设置福建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宋王朝南迁后,福建成为南宋王朝的大后方。泉州处在南宋海岸线的中心,南可通两广,北又近江浙,所以得到了南宋朝廷的重视和扶持。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享有丰厚利润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泉州海外贸易独特发展的历史条件。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 秦始皇一举废除了分封制度,不过,继秦而起的汉皇帝更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秦始皇建立的帝国结构又渐渐恢复,只是没有原先的恐惧和压迫。因之,汉帝国繁荣了四个世纪,约相当于罗马帝国的统治时间。
材料三 “世祖即位……下诏建元纪岁,立中书省、宣抚司。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
——摘编自《元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帝国结构”在中央、地方的主要表现。促使这种1912年“帝国结构”结束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汉武帝为解决地方割据势力过大的问题,采取什么措施“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根据所学列举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在思想、经济、军事方面的措施。
(3)材料三中“世祖”指的是谁?为巩固统治,他在地方采取什么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演变的趋势。
1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并逐步建立起了一系列的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实行盯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员大都从各地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严格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明朝科举还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组成,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为改变材料二中的端,隋朝时啦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唐太宗又是怎么完善这一制度的?这一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对选官造成了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4)通过上述材料,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