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21届高三前半期入学检测历史题同步训练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一学派要求君主为民、利民,反对过分剥削劳动人民;提出薄葬、短丧的观点”。“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
A. 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 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C. 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 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所有的敕书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这表明
A. 丞相权力不断遭到削弱
B. 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C.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 丞相权力已经超过皇帝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1年,清政府下诏实施新政,慈禧太后在上谕中说:“无事且难支持,今有构此奇变(指辛丑之变)”。上谕表明清政府
A. 对积贫积弱局面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B. 顺应世界近代化潮流主动推进改革
C. 推行新政旨在应对空前的政治危机 D. 实行政策调整以平息民主革命浪潮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6世纪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形体,穿戴和人相同。”这一观点
A. 反对天主教会权威
B. 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C.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D. 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
6. 详细信息
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
A. 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C. 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这反映出英国( )
A. 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B. 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 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 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面抗战爆发后,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的一年间,共有4次大规模会战,每次参战的国民党军队在33个军以上。而1939年到1943年的五年间,会战仅12次,平均每年2.6次,参战的军事力量在19个军以下。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B. 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减少
C. 日军对华军事战略调整
D. 正面战场无法抵御日军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社会进化论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种学说曾经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它
A. 与近代中国的时代精神较为契合 B.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C.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D.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政期间,罗斯福取消民用工程局临时性救济的做法,而实施“以工代赈”的公共工程计划。该政策实施的深远影响是
A. 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缓和社会矛盾
C. 激发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
D. 缓解失业压力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国家中女性就业人数已经占工人总数的40—50%,而发展中国家只有20%,伊斯兰国家仅为10%,甚至更少。据此,正确的结论是
A. 发达国家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平等地位
B. 性别平等程度与工业化进程相关
C. 宗教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主要因素
D. 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高于伊斯兰国家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7年,世界上前100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世界贸易额的1/3。这反映了
A. 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B. 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
C. 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贸易 D. 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要想把欧洲统一所带来的经济优势作为继续扩大欧盟的理由,就不能离开大大超越经济范畴的文化凝聚力。材料说明
A. 欧盟扩大主要源自文化认同 B. 文化认同逐步取代经济认同
C. 文化认同有助于欧盟的扩大 D. 欧盟已走向更深层次的联合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 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5. 详细信息
某同学以“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主题,搜集了以下史料,并得出了两个分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论点1符合国情革命纲领的制定
分论点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1)从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对分论点1进行阐释。
(2)从材料中选取合适的史料,为该主题研究再提出一个分论点,并说明理由。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汤因比的观点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传统观点,他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质疑者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等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7. 详细信息
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说明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