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二期中考试考试(江苏省无锡市东林集团)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xiāo_________洒 ②jié______责 ③dān______精竭虑
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根据课文默写
①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②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③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④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馨香盈怀袖,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⑦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⑧___________________,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⑨崔灏在《黄鹤楼》中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日暮怀归之情。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对这件事情分析得非常透彻,其见解可谓入木三分。
B. 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静静地听着。
C. 电影《湄公河行动》的预告片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D. 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在我们班鹤立鸡群,是团支书的热门人选。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
D. 《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写莺燕的动态和花草向荣的趋势,把初春时节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
B. 我刚在舅舅家坐下来,他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看看电视。
C. 您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
D.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1)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____)
A.秋收起义 B.红军长征 C.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A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①文中的A 是___________(人名)。
②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文中A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淮村①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
【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中,“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①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②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③,阆风、瑶台、广寒④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张孝祥《观月记》
[注]
①蕲:通“祈”,求。②沙:指金沙堆,是处在洞庭湖与青幸湖之间的小岛。③体寒目眩:顿感凉意,似觉眼花,像到了仙境。④瑶台、广寒:传说中的仙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宜独往
④亦安能独行以夜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
②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3】下列各项中的“之”和“沙之色正黄”的“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今余之游金沙堆
C. 无丝竹之乱耳 D. 水陆草木之花
【4】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世界还很年轻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跟亲戚们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的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时,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改编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有哪些?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
(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4】“世界还很年轻”这个题目怎么理解?这个标题好在哪里?
10. 作文 详细信息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 ④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