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上册期中考试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
B.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
C.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
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
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
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是罗马法
A.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B.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精神
C.直接奠定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基础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于191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小说用许多笔墨描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他渴望被人理解和接受。只是这种愿望最终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由此可见,作品创作风格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现实主义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
B.世界万物的本原
C.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D.封建伦理道德的总称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人苏轼在谈绘画艺术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这反映出苏轼的绘画创作主要受到
A.市民阶层壮大的影响
B.佛、道思想的影响
C.新儒学反专制思想的影响
D.文化专制强化的影响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者把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分为五个时期,其中一个是“西方文化主导时期”。这个时期应该是
A. 1840~1860年
B. 1860~1894年
C. 1895~1920年
D. 1921~1927年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主权在民 B.直接民主 C.民主监督 D.依法执政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 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
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 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B.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没有解决好这些问题,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A. 缺乏建立根据地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
B. “右倾”思想一直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
C. 没有创建革命军队和掌握革命领导权
D. “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这时的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  )
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
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
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早期法国思想家傅立叶说:“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这种现象表明
A. 大萧条后人们精神的扭曲
B. 经济危机中社会秩序的混乱
C. 工业革命加剧人们私利观念
D.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无限追求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99年雾月政变后,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建立起以波拿巴为第一执政的临时执政政府,昭示了从民主共和制向军事独裁制的转变。这一转变( )
A.彻底否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B.标志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
C.一定程度违背自由平等人权原则 D.预示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的姓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姒、妊、妘、娮、姚等。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血缘关系最初按母系确定
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史学家多以封建制和郡县制来划分中国历史发展阶段。顾炎武希望“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这反映了顾炎武(  )
A.呼唤圣人有浓厚的人治色彩
B.以地方自治反对君主专制
C.探索治国之道具有复古倾向
D.借封建宗法精神实现治世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人对巴黎公社也有自豪感,因为那个时代愚蠢的第二帝国和愚蠢的对普鲁士的战争,与巴黎市民的挺身而出形成鲜明对比。今天巴黎公社社员墙边的鲜花,不是中国人、不是古巴人、不是朝鲜人放的,是法国人放的。”法国人如此看待巴黎公社是基于其
A.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 B.革命精神
C.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民族精神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专制皇权的自我约束 B.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C.汉代谏官制度实用规范 D.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身在长沙乡下的王闿运,是个名气足够大但本钱还不够的名士。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接下来,他会嘲笑一下摄政王载沣的手足无措,“乱了枪法”。当门人向他报告湖南的革命时,他对于可能的动乱,无可奈何,觉得也可能会大乱将至,但却丝毫不做防备,一副不死不降不走的架势”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
A. 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 革命带来的社会动荡
C. 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D. 士绅阶层反对辛亥革命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政策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然而在1992年,广东人仍然担心来自北京的黄灯和红灯,他们亟想看到绿灯信号。1992年广东看到的第一个绿灯信号是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共中央、国务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
D.“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饰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B.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23. 详细信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谭嗣同认为:“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扰不办,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像痛斤暴君那样,他痛斤为暴君服务的纲常名教:“三纲之摄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是“暴乱无理之法”,是“愚黔首之术”。他特别指出,“两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他由此发出了“冲决罗网”的呼声,把“君主之罗网”、“伦常之罗网”,统统列为应被冲决之列。
——摘编自《谭嗣同传》
(1)根据材料,概括谭嗣同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沿袭明制,国于监为中央最高学府。教室分为六堂:率性(高等)、修过、诚心(中等)、正义、崇志、广业(初等),每堂设助教、学正与学录各一人,掌分 教肄业之事。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其能兼通《十三经》《二十一史》,博览群书者,随资学所诣。日摹晋唐名帖数百字,立有“日课册”。每月 有月课一次,三月有季考一次。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与诏、诰、表、策、论、判。考试成绩,清初首用积分法。坐监期满的学生,成绩特别优异者,可参与 廷试,分发为通判、知县与州县佐贰,后因贡途壅滞停止。嘉庆道光以后.监规废弛,监生良莠不齐,遂不为世所重,一般士子趋于科举,都不愿在监读书,住学监 生不过百余人。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清史后编》
材料二 1700年,(英国)大学教育的基础仍是传统的人文课程,使学生在神学、法律和医学方面获得较高的修养。一些学者提出热评:大学没有考虑到技术、工程和医学中各种新专业的实际需要,没有鼓励研究工作。18世纪初发生了一些文化,在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地质学和其他专门科学中逐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大学成立了天文台、解剑室,甚至成立物理和化学实脸室。担任教席的卓越科学家带进大学的研究工作,也对大学的课程起了影响。最为有利的形势是大学与科学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英国的大学通过一些教授同皇家学会保持了强有力的联系。
——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中、英两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大学教育各自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毛.泽东高度评价十月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毛.泽东
材料三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新纪元”的含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