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江苏省如皋市)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以来,在清政府签订某一条约后,梁章钜致信福建巡抚:“以富强论,福建不能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乃江南、浙江、广东每省只准设一码头,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该条约的签订,使得
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B.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为抗战前期国民政府组织的重大会战之一,该会战


A.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D. 推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某次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指出:“只要塘沽、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为了造成敌人的错觉,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的。”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俄国历史上因为一次革命造成了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下列有关这次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斗争方式类似于英国光荣革命
B. 使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实际权力
C. 性质类似于中国辛亥革命
D. 开启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 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 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C. 两者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D. 反映了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 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
C. 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中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B. 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 20世纪80年代不再限定区域范围旨在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
D. 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部分)

国际组织名称

参与年代

国际组织名称

参与年代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1979年恢复中国合法地位

不结盟运动

1992年成为观察员国

世界能源理事会

1983年加入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96年成为全面对话伙伴国

亚洲开发银行

1986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加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加入

美洲国家组织

2004年成为常驻观察员国



A.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组织
B. 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
C. 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 中国和世界共享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利益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中期,美国“遏制战略之父”乔治凯南认为:中国革命令人担忧之处并非在于其构成了苏联“胜利”的一部分,事实上,中苏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而是作为“贫穷”国家的中国发生的革命将在整个亚洲乃至世界引发的示范作用。这一看法
A. 主张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B. 错估了中苏关系发展趋势
C. 担心中国削弱西方在亚洲影响
D. 预测到第三世界即将崛起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 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 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 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 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漫画《拒绝马歇尔计划的苏联,只能发挥制度优势来对抗》。对该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 再现了当时苏联的农业实际状况
B. 是美苏两国意识形态斗争下的产物
C. 推动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D. 揭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一书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实现地区统一、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据材料可知
A. 世界政治一体化进程发展迅猛
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明显
C. 亚、非地区成为世界权力中心
D. 国际政治新秩序得以建立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 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C. 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 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
C.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 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
B. 加快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D.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略目标的冲突和长期海上对抗决定了这场战争的形式——与近四个世纪英国所参加的战争相比,它是完完全全的贸易战争。交战的任何一方几乎都没有入侵对方领土的意图,英国所要求的是至高无上的贸易统治地位,……是为了求得海上生存而极力抗争。”这场发生于17世纪的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西欧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C. 英国建立起“日不落帝国”
D. 荷兰的海上霸权逐渐丧失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 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台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材枓中所指的“它”
A. 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B.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C. 是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D. 导致了工业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2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们通过各自的研究,对明清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往往作出不同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吴地市镇上)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远近村纺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停足之隙。……苏州长阊门外南濠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甚繁,人物殷富,闾阎且千,鳞次栉比。……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辏……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
——(清)徐锡龄《熙朝新语》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提出自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23.1%增长到32.4%;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23.3%增长到26.6%;贡德·弗兰克认为,直到1800年,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还是处于停滞的状态?
——李根蟠《关于明清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悖论”》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描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经济政策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悖论”,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严密,表述成文,富有逻辑。(不超过250字)
22. 详细信息
中美关系仍然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从某种意义上看,尼克松的“越顶外交”可以说是美国在对华政策上把其盟友日本抛在了身后,这必然对日本的外交抉择产生了极大影响。1972年9月25日,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四次首脑会议和三次外长会议,在恢复中日邦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对此,美国不得不正视这种现实,以谋求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日三角关系之中,虽然美国的主导地位开始削弱,但是这种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然而,从实质上看,当时这种三角关系又是不均衡,不等边的。
——摘编自王云翠《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关系的视角分析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
23. 详细信息
从新航路开辟开始,西欧开始了血与火的殖民掠夺与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此之后,西班牙武士蜂拥蚁聚地向这个多金藏宝的新大陆进发了,他们先把那里土人的肉身残杀了……他们这个救世行为的报酬,是无限的新土地和无限的金银财宝。此后南美洲便归入了西班牙的文化范围之内,至今,南美各国虽已独立,然他们的语言风俗及其他文化,尚都是属于西班牙式的。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荷兰政府给予其在亚洲进行殖民活动21年期限的垄断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特大公司,政府持有股份,它为战争支持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等,在近200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贸易中有重要影响力,每年给政府分红18%,直到1800年公司正式解散。
——任莉莉《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四百年遥想》
材料三 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社会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殷海光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武士”的行为,并作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概括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的基本权力,总结东印度公司的性质。
(3)据材料三,概括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社会的深刻影响。
2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5. 详细信息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时八年兵燹之劫,苍生涂炭,今乱贼虽已荡平,寰宇大致底定,然疮痍尚未全复,朕坚拒臣工奏请上朕功德尊号。盖三藩之乱实因朕之误判形势而起,朕断不诿过他人。朕讵料俟准吴三桂撤藩之请,彼竟于康熙十二年背恩反叛。朕更未虑及吴三桂伪檄一出,各省兵民相率背叛。
——史景迁《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材料二 1670年康熙制定《圣训十六条》,体现了其社会控制的思想。《十六条》的基本内容有:“敕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息诬告以全良善,诫窝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成积春《论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
材料三 然而,以康乾盛世到订立屈辱的《南京条约》,不过相隔45年,这个质量互变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历史的必然性与逻辑性何在?……实际上,中国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剧变的时代却拒绝重大的变革,其一生的功业只是人为地延长了已经衰亡的封建社会,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与苦难。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康熙帝拒绝大臣奏请功德尊号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康熙帝怎样的精神品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熙帝为实现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体现了怎样的治国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三作者否定康熙帝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