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后半期期末考试语文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过程中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一些地方为了商业利益而推出些粗制滥造的山寨版仿古建筑,既不美观,又破坏了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这种现象凸显的原因,一方面是城市建设为了追求历史沧桑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二是认为古建筑太旧,无法保存和利用,无法带来明显的效益。
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曲阜孔庙13座碑亭,由历朝皇帝修建而成,各有特色,没有一个是模仿而来。历史上黄鹤楼数次重修,也绝无模仿前朝的先例。
拆旧建新的故事也不时出现在一些地方建设发展历程中,但结果却总更加令人叹惋。2017年6月,有媒体曝光了上海静安区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违规拆除的事件。直到该建筑被完全拆除及至建新后,违规拆除的事件才被媒体挖出来。针对此类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已确定为历史建筑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拆真遗存,不建假古董。
历史建筑并非狭义上的文物保护建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通知里就特别作出了说明——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是城市发展演变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
保护好历史建筑,实质就是传承城市发展的血脉,让人真切地体会到属于自己的“魂与根”。这些建筑所折射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烙印,远比文字记载得更生动、更真实。
然而,它们却又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可再生。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一边大搞城市建设,疏于保护甚至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遗存;一边又热衷于建设“历史一条街”“文化一条街”,打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招牌,抢名人故里,炮制假古董。
其实,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抵制假古董,首先要保护好真遗存。也只有真遗存的价值得到了认同,才会使假古董越来越没有市场。
同时,还应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在保护与使用中取得平衡,落实好保护责任,并让保护工作得以稳定与延续。
从雄伟的长城、磅礴的紫禁城到不知名的古老校园小楼,这些历史建筑其实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它们和我们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历史匆匆碾过的时间车辙中没有一刻停止过变化和生长。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带着同属于它们和我们的“魂与根”,等待着后人来倾听属于大自然的生长和历史的变迁。
(摘编自訾谦《留住城市文化之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如果不是一味的追求商业利益,就不会破坏古建筑本身的历史信息。
B.根据住房和城市建设部要求,对于承载了历史信息的老房子、近现代建筑和工业遗产不能随意拆除和破坏。
C.作为城市发展演变历史历程中留存下来的重要历史载体,历史建筑反映了历史风貌,保护好它,才能传承城市发展的血脉。
D.抵制假古董,关键是要保护好真遗存,让真遗存的价值得到认同,这样假古董就会退出场市舞台。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着历史建筑的保护,文章从现象入手,逐层深入地论证了留住历史建筑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为了论证城市建筑和旅游开发不可盲目仿古,列举了北京四合院、曲阜孔庙、黄鹤楼、上海静安区888号四个例子加以论证。
C.文章论述了保护历史建筑,从不拆真遗存和不建假古董两方面入手,并论及了二者的辩证关系。
D.文章站在保护历史建筑具有重要意义的高度,提出了保护的建议,认为保护工作与城市建筑可以并行不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但由于北京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走进北京城,几乎看不到两个一模一样的四合院。
B.上海静安区888号如果不被拆除并做好保护工作,有助于折射出“昨天”“今天”和“明天”的烙印,甚至可以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C.曾经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其实就算完全按照它的原貌得以恢复,那也只能是失去了“魂与根”的仿古建筑地。
D.将对历史建筑的保护理念纳入城市的规划之中,历史建筑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其内涵才会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拉开帷幕。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国际博协官方为此做了主题阐释:“在为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们创造有意义的体验方面的潜力,是各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中心。作为变革的推动者和被信赖的机构,博物馆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建设性的姿态参与现代社会政治、社会、文化议题,以此展示其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存储器”,它还积极参与当下即时建构和历史重建的过程。当公共事件在更广阔的社会语境中被审视后,能够消弭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引发观众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沉思。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博物馆除了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文化宝库”,更是向国际社会传播民族文化的殿堂,是塑造国家、民族特有文化形象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机构。博物馆模糊了“主流”与“边缘”的界限,促进不同群体间的互信互鉴。在公共事件的展示中发表主流公共记忆所遗漏的声音,形成多样化的表达,能够提升博物馆与公众交流的民主化程度,并有助于对社会的风险管理。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
(摘编自《多元和包容是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趋势》,《光明日报》2020年5月19日)
材料二: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博物馆积极拥抱数字化,“云游博物馆”越来越热,公众足不出户也能纵横万里领略祖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传承,开阔文化眼界,尽享文化盛宴。
线上办展,是疫情期间全国多数博物馆的共同行动。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召开会议,部署文物系统疫情防控工作,针对各个博物馆的闭馆状态,鼓励各地文物博物馆机构因地制宜开展线上展览展示工作。事实上,网上展览、虚拟展厅等并非新鲜事物,近些年很多博物馆也都有过相关探索。此次疫情催生出一股“云游博物馆”热潮,也打开了各地博物馆与公众互动的一扇新窗口。
“云游博物馆”显现非凡热度。网上看展、线上游览、在线观演,一系列“云游”活动激发了公众亲近历史文物、传承文化经典的热情。以敦煌研究院的“云游敦煌”项目为例,网民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精美的敦煌石窟壁画、彩塑、石窟建筑,还可以参与“私人定制”壁画故事等互动活动。该小程序上线10天,总访问量已超500万。
“云游”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突破天气、交通、客流量等传统旅游形式的局限,节省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得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拥有“诗和远方”。“云游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在于,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化探索,很多人可能这辈子都与故宫里的珍宝、莫高窟的壁画、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等无缘。但现在,他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近距离领略这些艺术瑰宝的风采。通过VR等现代技术,线上看展的体验已非常接近现场参观。
“云游博物馆”启发文物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新思路。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见证。“云游博物馆”所带动的火热人气、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为我们如何在创新中加强文物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摘编自《“云游博物馆”开阔公众文化眼界》,新华网2020年5月19日)
材料三:
202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两项研究证实,全球博物馆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疫情期间,8.5万家博物馆曾闭馆,占到全球博物馆总数的近90%。此外,在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只有5%的博物馆能够向其受众提供在线内容。全球近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
“博物馆在社会复原力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应对这场危机,并保持其与对应受众的联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说,“这场疫情还提醒我们,全球半数人口还未能享用数字技术。我们必须努力促进所有人的文化获取,尤其是最弱势和孤立的群体。”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全世界的博物馆数量自2012年以来已增长了近60%,达到约9.5万家。这一增长说明该部门在过去十年间在国家文化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研究也发现了巨大的地区差距,非洲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博物馆总数仅占全球的1.5%。
(摘编自《近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新华网2020年5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馆与政治、社会、文化有紧密联系,使“主流”与“边缘”的界限变得不清晰。
B.博物馆不是只会简单地存储记忆历史,它是一所大学校,它积极参与了历史的建构过程。
C.“云游博物馆”小程序上线仅10天,总访问量就超过500万,观众网上看展热情高涨。
D.受疫情影响,全球近90%的博物馆曾经闭馆,全球将近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馆不仅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文化宝库”,它也能将各国民族文化向国际社会进行传播。
B.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多数博物馆共同行动,开展线上办展,首次尝试就显现出非凡热度。
C.“云游博物馆”观众线上看展的体验已非常接近现场参观,得益于VR等现代技术的运用。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表明,过去的十年间博物馆在国家文化政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3】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全球博物馆未来的发展途径。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沈从文
日头十分温暖,景象极其沉静,两个人一句话不说,望着远处。小孩子快乐得如痴,女孩子似乎想到很远的一些别的东西。
他们是逃难来的,这地方并不是家乡,也不是所要到的地方。母亲,大嫂,姐姐,姐姐的儿子北生,小丫头翠云。一群人中,就只五岁大的北生是男子。他们要去的地方被围困了,过上海或过南京的船车全已不能开行。
他们不能前行但又不能再回去,因此照妈妈的主张,就找寻了这样一间屋子权且居住下来,打发随来的兵士过宜昌,去信给北京同上海,等候各方面的回信。爸爸是一个军部的军事代表。哥哥也是个军官。
母亲原是一个多病的人,到此一月来各处还无回信,路费剩下来的已有限得很,身体原来就很坏,加之路上又十分辛苦,自然就更坏了。
想着母亲的病和一直没有消息的爸爸,岳珉的眼神落在了外面的河上。河中有一只渡船,懒懒的搁在滩上。常常半天还不见一个人过渡。守渡船的人,这时正躺在大坪中大石块上睡觉。那船在太阳下,灰白憔悴,也如十分无聊十分倦怠的样子,浮在水面上,慢慢的在微风里滑动。
“为什么这样清静?”女孩岳珉心里想着。这时节,对河远处却正有制船工人,用钉锤敲打船舷,发出砰砰的声音。还有卖针线飘乡的人,在对河小村镇上,摇动小鼓的声音。声音不断的在空气中荡漾,正因为这些声音,却反而使人觉得更加分外寂静。
岳珉到房里去时,看到躺在床上的母亲,静静的如一个死人,很柔弱很安静的呼吸着,又瘦又狭的脸上,为一种疲劳忧愁所笼罩。母亲像是已醒过一会儿了,一听到有人在房中走路,就睁开了眼睛。
望到母亲日益消瘦下去的脸,同那个小小的鼻子,女孩岳珉说:“妈,妈,天气好极了,晒楼上望到对河那小庵堂里桃花,今天已全开了。”
病人不说什么,微微的笑着。
“你咳嗽不好一点吗?”
“好了好了,不要紧的,人不吃亏。早上吃鱼,喉头稍稍有点火,不要紧的。”
这样问答着,女孩便想走过去,看看枕边那个小小痰盂。
病人忙说:“珉珉你站着莫动,我看看,这个月你又长高了!”
女孩岳珉害羞似的笑着,“我不象竹子罢,妈妈。我担心得很,人太高了,要笑人的!”
静了一会。母亲记起什么了。
“珉珉我作了个好梦,梦到我们已经上了船,三等舱里人挤得不成样子。”
其实这梦还是病人捏造的,因为记忆力乱乱的,故第二次又来说着。
女孩岳珉望到母亲同蜡做成一样的小脸,就勉强笑着,“我昨晚当真梦到大船。今早上喜鹊叫了半天,我们算算看,今天爸爸会不会有信来。”
“今天不来明天应来了!”
两人故意这样乐观的说着,互相哄着对面那一个人,口上虽那么说着,女孩岳珉心里却那么想着:“妈妈的病怎么办?”
病人自己也心里想着:“这样病下去真糟。”
姐姐同嫂嫂,从城北回来了,两人正在天井里悄悄的说着话。
病人在房里咳嗽不止,姐姐同大嫂便进去了。女孩岳珉在天井中看了一会日影,走到病人房门口望望。只见到大嫂正在裁纸,大姐坐在床边,想检察那小痰盂,母亲先是不允许,用手拦阻,后来大姐仍然见到了,只是摇头。女孩岳珉不知为什么,心里尽是酸酸的,站在天井里,同谁生气似的,红了眼睛,咬着嘴唇。她上了晒楼,仍然在栏杆边傍着,眺望到一切远处近处,心里慢慢的就平静了。
这时听到隔壁有人拍门,有人互相问答说话。女孩岳珉心里很希奇的想到:“谁在问谁?莫非爸爸同哥哥来了,在门前问门牌号数罢?”这样想到,心便骤然跳跃起来,忙匆匆的走到二门边去,只等候有什么人拍门拉铃子,就一定是远处来的人了。
可是,过一会儿,一切又都寂静了。
女孩岳珉便不知所谓的微微的笑着。日影斜斜的,把屋角同晒楼柱头的影子,映到天井角上,恰恰如另外一个地方,竖立在她们所等候的那个爸爸坟上一面纸制的旗帜。
一九三二年三月作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上的风筝和小河周围的景色共同表现出盎然的春意,这与小说内在的感情基调是一致的。这也是小说主人公岳珉内心的情感,也与文章标题切合。
B.当一家人在无可奈何地等待父亲和哥哥的音信时,希望是渺茫的,生病的母亲与已谙世事的岳珉只能编造乐观梦境,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安慰自己。
C.小说以童年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小说笼罩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岳珉的情绪复杂而微妙:寂寞中有热烈的渴求,快乐中有现实的隐痛。
D.小说末尾写映到天井角上的影子恰如爸爸坟上的旗帜,残酷的现实与急切的期待形成强烈对比,虽然与故事的结局关系不大,但也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2】小说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准确传神,试在文中找出两处人物描写,并试分析。
【3】小说标题“静”是一条暗线,贯穿全文始终。小说营造了若干“静”的世界,试探究这些“静”的世界的意蕴。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①、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②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字。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释]①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②砻(lóng):石,磨刀石。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B.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C.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D.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是对古代木匠师傅的专称,我国的土木工匠都尊称楚国的鲁班为祖师。
B.京兆尹是官名,相当于今天首都所在城市的市长;末句的“相”也是官名,即宰相。
C.第四段共运用了六个“天下”,它们的意思都是指当时的全中国,而非全世界。
D.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为“刘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匠师傅随身带的东西,都是关于测量方面的工具,并无体力方面的像磨刀石、刀斧之类的用具,说明他是一个智者,并非出粗力的土木匠。
B.文章以“余”(即“我”)进入文中,见证了木匠师傅的所言所行,先是笑之无能,后是称赞其“工大”,这样写的目的是说明这位木匠师傅确实有本事,增强了说服力和可信度。
C.木匠师傅专其心智,用智谋来善度材,来指挥人,别人对他口服心服,做一个好皇帝也应该与此同理,只是统率的对象不同而已。
D.木匠师傅的言行举止,很多可以用到皇帝治国、丞相辅佐上,木匠把自己的名字写到梁上,既是表明功绩,又是承担责任,这位木匠也是很伟大的。
【4】把文中画横线加黑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2)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释)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游西岩的纪游之作,该类诗歌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B.上片借山来自写,又能将山品与人品相融。首句落笔就奇,接句含蓄曲折。“偃蹇”一词用来形容西岩的状貌很恰当,也可以引申为词人的骄傲和傲慢。一笔两意,巧妙之极。
C.下片借月来自写,也有与上片近似的曲笔和丰富情味。过片说那高天的明月,突然由山头下来了。这就如同一个绝大的悬念,使人不敢置信又渴望得到解释。
D.结韵则作出生动的解释,说这从天而降的明月,是为了给词人吟诵《离骚》,巧用月影以代替月亮,这解释十分巧妙而合理。
【2】有人说,辛弃疾的这首词“写景如生,抒情含蓄曲折”,请结合词的上下片内容试做分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表现大鹏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述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与《道德经》中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都是强调从善改恶。
(3)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见草原,心就近了,净了,静了。绿色,像地毯般,无限向远方伸展、起伏,一望无际。雪白的羊群,悠闲地在蓝天下漫步,远看像是散落在草原上的颗颗珍珠。放牧人手持长长的鞭子,偶尔一声吆喝声起,在空中飞荡。远远的蒙古包,传来马头琴声,深情而悠扬,伴着豪放的歌声,久久回荡, ,应和着草原特有的粗犷。
早上,天是蓝的,平静的蓝,纯净的蓝,有几朵白云挂在上面,还不时地变换着姿态。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不够看,醉不够,迷恋不够。眼睛不够使,心也不够使,好多往事在心头涌起,好多故事在回忆里升腾。头顶高天淡云,脚踏如茵绿草,一种 的豪迈情感油然而生。
看着看着,云似乎很低很低,好像离你很近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一样;它又好像离你很远很远,怎么也够不着。眼看着 ,心也随着云聚云散,云卷云舒。
不知看了多久,收回目光。又发现草的生长也很有趣,远看一片绿,近看绿一片。置身于其间,恍然觉得身在滚滚绿浪之中。一直就特别怕晒的我,就这样忘记了头顶的灼灼烈日,忘记了耳边的嗡嗡蚊虫。
风是凉爽的,吹过来拂过去。衣襟飞起,丝巾飘扬。走着走着, 就起跑了。( )恍惚间觉得,自己是一阵清风,一湾碧水,一束红花,一抹淡淡的绿,飞舞着,摇曳着,涌动着,流淌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余音缭绕 顶天立地 风起云涌 情不自禁
B.余音绕梁 傲然挺立 叱咤风云 不由自主
C.余音缭绕 傲然挺立 风起云涌 不由自主
D.余音绕梁 顶天立地 叱咤风云 情不自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草原的地下天上,哪儿都好,哪一处都不够看,不够醉,不够迷恋。
B.草原的地下天上,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不够,迷恋不够。
C.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不够看,不够醉,不够迷恋。
D.草原的天上地下,哪儿都好,哪一处都看不够,醉不够,迷恋不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化成这风,和着风,跑起来,拥抱这绿,和这阳光融在一起。
B.化成这风,跑起来,和着风,拥抱这绿,和这阳光融在一起。
C.跑起来,和着风,拥抱这绿,化成这风,和这阳光融在一起。
D.跑起来,和着风,化成这风,拥抱这绿,和这阳光融在一起。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安徽某校广播站播出的一则征文启事的征文内容,在语言表达上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为迎接全运会,我校团委准备举办“爱我安徽”征文,希望全校同学全部投稿,内容反映安徽人民的精神,讴歌安徽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文体不限,不超过1500字左右。学校团委将在征文中评出一、二、三等奖,佳作将在《安徽日报》上发表。来稿请投入征文稿箱,从即日起至12月30日停止。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做批注是我们深入理解课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请为下面《论语》中的句子写一条100字以内的批注,表达自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近期,关于恢复城市烟火气的话题成为热议。“两会”建议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活力,建议制定统一的“地摊经济”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采取颁发资格证、许可证等方式,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性。新华社也对这项政策进行了正面评价,并且建议释放“地摊经济”活力,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②继北京日报刊发署名为“京平”的评论文章《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之后,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热评文章《“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央视评论文章表示,当前“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③所谓的地摊经济,实则为经营地点和方式灵活的一种经济形态,其形成的前提,是相关管制的放松和特殊政策的定向供给。可以肯定的是,任何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都不可能有一劳永逸的效果。但对就业而言,地摊或地摊经济可以缓急。
——光明网
要求:请你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从地摊主人、消费者、市场管理员、普通市民等身份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标题自选,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