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册入学考试历史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据此可知,当时
A. 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
B. 文化统一成为了共识
C. 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
D. 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为本欤。”由此,可见孔子仁的学说的逻辑起点是
A. 人性本善 B. 血缘远近
C. 宗法等级 D. 君臣尊卑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 《论语》 B. 《老子》 C. 《韩非子》 D. 《墨子》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 “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D. “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庄子·天道篇》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B.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C.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所示。这表明汉代


长袖乐舞 讲学传经图 养老图
A. 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 儒家学说影响广泛
C.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 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他认为该学说
A. 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B. 迎合君主谋职权位的需要
C. 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D. 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8. 详细信息
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
A. 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 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 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D. 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
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
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
C.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
D.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老庄境界的最大不同是( )
A. 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B. 宣扬追求自然的幸福
C. 强调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D. 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②“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
③“理在先,气在后”
④“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④③①② D. ④①②③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之瑜(1600一1682年)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一1704年)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B.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 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B. 加强政府调控平抑粮食价格
C. 征收工商税减轻农民负担
D.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我国古代主要农学著作统计简表。这反映出我国

时间

主要农学著作

战国

《神农》《野老》

秦汉魏晋南北朝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齐民要术》

隋唐两宋

《耒耜经》《农书》《耕织图》

元明清

《王祯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



A. 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B.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C. 农学研究最为突出
D. 农本思想日益完善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600年前后中西方科学家关于科学研究方面的论述和方法。由此可知,此时中国

科学家

论述

方法

伽利略

没有它们(数学),人们就会在黑暗的迷宫中徒劳的徘徊

在比萨斜塔演示自由落体定律,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观察天文

朱载堉

凡天地造化,莫能远其数

依凭象器测验天文,治历之本

徐光启

盖凡物有形有质,莫不资于度数

在上海试种甘薯,在天津种水稻



A.孕育了近代科学精神 B.固守了传统经学的藩篱
C.徘徊于传统科学范式 D.对外来文化的积极汲取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B.文字记载是印证历史史实的唯一依据
C.东汉纸取代了竹简缣帛 D.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能够印证此话的是( )
A. 二府三司、火药、交子 B. 交子、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C. 火药、理学、通判 D. 造纸术、理学、指南针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诸帝大都爱好书法。唐穆宗召见柳公权说:“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为右拾遗兼翰林侍书学士。下列书法作品由柳公权创作的是
A. B.
C. D.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最能体现此“二元性”的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 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 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 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 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所称颂。下列名句所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①“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A.楚辞、宋词、唐诗、诗经 B.汉赋、唐诗、诗经、宋词
C.诗经、唐诗、宋词、楚辞 D.楚辞、唐诗、宋词、诗经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候,一医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聚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实好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对周王室的态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的成败。
24. 详细信息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不断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程朱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所制定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東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离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1)材料一中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的观点有何不同,请以与王夫之同时代的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一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的结论”提供证明。
(2)根据材料一,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思想到“教”的两次改造。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勒鲁瓦·古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
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中国明清时期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
——摘编自邵军鹕《从“李约瑟难题”到文化自信》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