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高一历史月考测验(2019年上半年)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专制王权强大
C.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 个人观念淡漠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关于第一个“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 其内涵是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C. 指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D. 指的是郡县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
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传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 宗法制的消亡
C. 中山国在战国时期地位较高
D. 分封制的瓦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B. 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
C. 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
D.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
D.科举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成语“问鼎中原”的典故这样记载:《左传》:“楚子(楚庄王)伐陆浑之戎(在洛阳西南),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晋书》:“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楚庄王问鼎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A. 神权与王权结合 B. 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一转变的本质特征是
A.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B. 从强调礼制到重视法制
C. 从无序管理到有序管理
D. 从地方自治到中央集权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创立了朝议制度,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种制度( )
A. 体现出专制政权的民主性
B. 是减少君主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C. 能有效制约皇帝滥用权力
D. 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常管宗室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大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A. 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B. 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C. 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D. 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说:“严格说来,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汉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秦汉时期实行了(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统治者
A. 完善中枢权力体系的意图
B. 密切各地区经济联系的意图
C.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意图
D. 提高经济区域化程度的意图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宣宗授于阁臣票拟之权,可对内外臣工的各种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到明英宗时,票拟成为阁臣的专职,六部必须按照内阁票拟的谕旨办事。到嘉靖以后,朝位班次,阁臣已列六部尚书之上。以上说明
A.内阁成为法定决策机构
B.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
C.阁臣逐渐掌握宰相职权
D.明宣宗时阁臣开始参与决策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你到过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会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一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此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

两宋

明清

项目

50%以上的进士

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

平民

贫寒家庭



A.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观念
C.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实现了官员的公平选拔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中说:“在政治经济史的意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该观点认为科举制
A. 改变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B. 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基础
C. 是历代政府选官的唯一途径
D. 让世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形成
B. 有利于希腊航海业的发展
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 导致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伯利克里说:“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有人称其为心情平和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它毋需公民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应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反映了
A. 雅典公民的政治才能普遍较低
B. 城邦利益至上
C. 民主发展程度与公民政治才能无关
D. 不关心城邦事务的人无法成为公民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雅典公民在政治活动中发生争执时,城邦禁止公民保持中立,他必须随一派竞争,“凡不归派、不竞争而中立者,法律予以严厉惩罚,去其公民权”。这说明在古代雅典
A. 公民的自由属于城邦
B. 公民参政受法律保护
C. 公民只有形式上的权利
D. 城邦内部权力斗争不断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召开40次其中10次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任公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进行表决;五百人议事会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审查也是一种例行行为,一旦发现公职人员有失职行为,都会依法惩处。这表明雅典
A. 公职人员缺乏人权保障
B. 权力机构间相互制约
C. 轮番而治得到有效贯彻
D. 从制度层面保障民主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古代雅典,一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或外邦人可以十分富有,可以购置房产,却不能购置地产。这一现象
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B. 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
C. 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
D. 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规定,如果债务人无力还债。经过游街式的公示后,可以肢解、“瓜分”债务人身体;严厉处罚盗窃、非法侵占等行为。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在极力维护私有财产权
B. 使贵族不能再随意解释法律
C. 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有利于罗马帝国统治的稳定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盖尤思在《法学阶梯》中把法律分为“该民族自己的法律”和“所有的民族使用的法律”两类,指出罗马人民“部分的由自己的法律调整,部分的由全人类共有的法律调整”。在罗马出现“部分的由全人类共有的法律调整”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 平民反抗贵族的结果
B. 法学家的努力
C. 帝国统治的需要
D. 阶级矛盾的激化、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罗马万民法
B.埃及习惯法
C.埃及成文法
D.罗马公民法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罗马人的观念中,是否依法统治是合法的政府和成功的暴政之间的根本区别。即使前者是糟糕的而后者是成功的,但在道德的判断上,后者也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罗马人
A. 推崇成功的暴政统治
B. 反感糟糕的法治统治
C. 注重道德判断的标准
D. 对法律的信仰和尊重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而我国西周时则出现宗法制和分封制。就其实质而言
A. 地域决定政治
B. 都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C. 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方式不同而已
D. 都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完成:
(1)柳宗元认为秦朝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9.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门下省下设的政事堂的集议也就是三省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此种宰相决策会议既以“议定朝政“为职任……他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克服了前此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至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相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
——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
材料二 (北宋)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利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
在北宋以前,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管民、军、财政,三者鼎力,彼此不相知。
——朱瑞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宋代》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宋中央机构设置的异同。
3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二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材料一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一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3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似之处。
(2)据材料二,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