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第一中学2020-2021年九年级上半年12月月考化学在线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镁条燃烧 C.玻璃破碎 D.冰雪融化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镁条 C.红磷 D.铁丝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气体中,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中毒的是
A.H2 B.N2 C.CO D.CO2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示意图,能表示铝元素含量的是

A.1 B.2 C.3 D.4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食用碘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等疾病。这里的“碘”是指
A.碘元素 B.碘原子 C.碘单质 D.碘离子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符号中,能表示两个氧分子的是
A. 2O B. 2O2 C. CO2 D. O2-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是10 B.氟是非金属元素 C.原子序数是9 D.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低碳经济”,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O2 B.N2 C.H2 D.CO2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镁MgO2 B.硫酸钾KSO4 C.碳酸钠NaCO3 D.碳酸钙CaCO3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3瓶气体的是
A. 观察气体颜色 B.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A.用氧气进行医疗急救 B.用一氧化碳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石墨制铅笔芯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核内中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电子层数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酸化的CrO3为橙红色,遇酒精变成绿色,可用于判断司机是否酒后驾车。CrO3中Cr的化合价为
A.+3 B.+6 C.-3 D.-6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原子的种类
C.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的种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钻石(C) B. 水晶(SiO2) C. 食盐(NaCl) D. 钟乳石(CaCO3)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因素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煤石油等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森林遭到破坏 D.饮用碳酸饮料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空气 C.大理石 D.干冰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分)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是

A. 喷石灰水 B. 直接喷水 C. 直接放入CO2中 D. 喷水后放入CO2中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

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

分子不断地运动

D

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鉴别Cu和Fe3O4

观察颜色

C

鉴别H2O 和H2O2溶液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D

除去CO中少量的CO2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电解一定量的水

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A. A B. B C. C D. D

23. 填空题 详细信息
(1)小包装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氮气是常用的填充气体。选用氮气作填充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

(2)鱼儿能在水中生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水的组成中含有氧元素 B、 水能分解生成氧气 C 、水中溶解一定量的氧气
(3)航天飞船发射过程中,常以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4.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物质,根据这一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所以可用作___________;
(2)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可以除去毒气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
(3)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褪色,体现了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4)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___________。
(5)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与氧气、氢氧化钠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常见的物质,同时产生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 + 3O2 + 4NaOH2Na2CO3+ 5_______
25.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在学完第六单元后小明同学进行总结,他发现化学知识能解释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1)雪碧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其制造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把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写出这一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当我们摇晃碳酸饮料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一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家中铺有大理石的地板,一次打扫卫生时,他不小心将厕所清洁剂洒在了地板上,立即产生了大量气泡,他从清洁剂的说明说中了解到其中含有盐酸,引发上述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小明同学把洗净的碎鸡蛋壳放入一个烧杯中,然后加入一些稀盐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表面皿盖住(如图所示),他观察到鸡蛋壳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推断鸡蛋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在研究二氧化碳性质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性质。由此他联想到二氧化碳能作为灭火剂也是由该性质决定的。
(5)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C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6. 实验探究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收集满后,停止反应的操作是先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
(2)若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为二氧化碳:___________。(写成操作、现象、结论)
27. 实验探究题 详细信息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前应该先___________,再加热。
(2)加热条件下玻璃管中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C处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均属于(填序号)___________。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单质 ⑤氧化物
(5)CO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8. 详细信息
酸雨是指pH(表示酸碱度)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雨。产生酸雨的原因主要是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空气中的S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如NO/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SO2形成酸雨主要是两种途径:一种是SO2在空气中粉尘的催化下与O2反应生成SO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另一种途径是SO2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H2SO3再被O2氧化为硫酸。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NO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为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NO。酸雨危害较大,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破坏土壤成分等。减少酸雨主要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为减少燃煤产生的SO2,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2CaCO3+O2+2SO2 =2CaSO4+2CO2,从而将SO2除掉。为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CO和NO转化为N2和CO2。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__。
(2)写出亚硫酸转化为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反应中,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__________。
(4)SO2和SO3、NO和NO2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保护环境,减少酸雨,人人有责。作为公民,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29. 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a.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
b.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c.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 ℃时就会烫伤形成水疱。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在圆筒形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传感器及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

①设置好传感器。
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
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
④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


(实验数据)
①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

蜡烛高度

高(30cm)

中(20cm)

低(10cm)

熄灭时间

106s

164s

199s


②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下图:

(解释与结论)
(1)蜡烛燃烧时,烛芯周围有“蜡油”出现。蜡熔化为“蜡油”属于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
(3)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4)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______。
(反思与评价)
(5)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 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
(6)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______。
(7)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 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
B 坐电梯往楼下撤离
C 若向下的楼梯已被火焰封锁,可从水平方向选择阳台等其他通道暂避
D 前进时应尽量保持弯腰低姿势或贴近地面匍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