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2019年上册月考测验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
A. 宗法制靠血缘关系维系
B. 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
C. 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
D. 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古代,地方管理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命题,秦实行郡县制,东汉实行州郡县制;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宋实行路府(州)县制;元则实行省路府州县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这些王朝都对地方实施了绝对控制
B. 三级管理体制优于两级管理体制
C. 各朝地方管理体制因皇帝的好恶而调整
D. 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文献文字记录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 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B. 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C. 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 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说道,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对其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这种现象表明
A.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B. 君权至上出现问题
C. 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D. 内阁权力至上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代著名史学家秦晖认为:“太平天国是传统民变的特殊标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节。无论作为民变还是作为西化,它都显得十分另类。”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 仍是一场旧式的农民起义
B. 旨在化解外来的民族危机
C. 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是近代文明转型初期的产物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毛.泽东的这一战略原则起源于古代兵书中的避实击虚,但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避实击虚的范畴,还包含了保存有生力量、以面制点和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这一战略”是指
A. 独立掌握革命武装
B.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 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D. 开展敌后的游击战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 湖北新军和武昌起义
B. 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C. 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D. 八路军和敌后游击战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期间发生的重大史实。这一过程


A. 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B. 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一对峙一合作的历程
C.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D. 反映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演变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6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 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 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
C. 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 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某次作战的作战计划指出:“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翼、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此次作战
A. 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C.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D.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7月17日周恩来同志一天的行程安排表,推断当时周恩来等主要是为了

A. 争取各国支持理解第26届联合国大会提案
B. 解决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以“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召开
D. 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举行中印、中缅会谈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 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 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 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 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①光荣革命
②辛亥革命
③五四运动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使进入议会的资格从原先的身份等级为标准转变为依据财产的多寡来给予政治权利。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加到3.3%。这表明1832年改革
A. 使土地贵族的势力变得无足轻重
B. 使工业资产阶级居于优势地位
C. 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 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主要是基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 提出了暴力夺取政权的策略
D. 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40年代英国最终征服印度,马克思感慨道:“问题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
A. 侵略行为必须受到谴责
B. 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
C. 英国有权侵略印度
D. 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约建立时,政治协商制已成为北约成员国联合与合作的重要纽带。然而,在朝鲜战争的政治与军事中,北约并没有发挥作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大多数盟国只是在美国总统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前45分钟被告知这一事件的进展。由此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受制于成员国力量对比
B. 北约成员国合作的基础丧失
C. 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既合作又斗争
D. 西欧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苏联的一幅漫画,画上右下方文字是“欧洲”,该漫画的主旨是

A. 抨击杜鲁门主义的冷战叫嚣
B. 阻止柏林危机的扩大漫延
C. 揭露马歇尔计划的阴谋实质
D. 反对北约集团的战争政策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美苏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该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和旅游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以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充分说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 欧美矛盾进一步激化
C. 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
D.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肯尼迪肯定认为“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以致忍不住告诉国会领袖们:“我们解决了人类最大的危机之一。”赫鲁晓夫也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两位领导人所指的事件是
A. 1949年德国被一分为二
B.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C. 1961年美发动越南战争
D.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23. 详细信息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变局、整人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站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前期(1949-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如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3)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亨廷顿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说明。
25. 详细信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知识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26. 详细信息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伴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尤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政治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