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九年级月考历史题开卷有益(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三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材料中的“他们”
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以“人性”反对“神性”
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A.把美洲纳入世界家庭
B.为欧洲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
C.有利于欧洲社会转型
D.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人由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那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两则材料中确立的政体和原则分别是指
A.一党专政 独立与人权 B.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原则
C.多党执政 人权与法治 D.民主共和制 王权高于议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B.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C. 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D.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整理英国工业革命前提与条件时,整理了以下内容,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海外殖民和掠夺﹣﹣资金和海外市场
B.圈地运动﹣﹣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C.手工工场的发展﹣﹣机器与技术条件
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政治和经济保障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世界文明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再能够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
C.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造成下表中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包括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186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62.3



①圈地运动开展
②工厂制度确立
③电力设施应用
④交通工具变革
A.①②③
B.②⑧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金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A.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B.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等
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阻碍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改革
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对两个历史事件的比较,他比较的是

A.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B. 戊戌变法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C.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D. 明治维新与废除农奴制改革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搜写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主要条件是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B.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C.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示全球能源结构变化统计表,造成能源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1928年

1950年

1990年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 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 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
B. 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的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是现代争端的祸想
①加速战争的到来
②导致两大军事集团激烈对抗
③形成国联雏形
④加强了法西斯阵营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界定一战性质的依据是
A.一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
B.一战是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结果
C.一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
D.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8年初,名德国学者发表了震惊世界的名著《西方的没落》。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的没落”应指
①大战摧毁了参战的四大帝国
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动摇
③大战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
④大战使英、法、美、德经济地位下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9年的瑞士漫画《和平会议》,会议桌上德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正在商讨世界和平的问题,会议桌下则放着巨量的炸药桶。这次“和平会议”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战争火种
C.规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实施分区占领
D.为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符合这一思想的目标做法是
A.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监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B.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中小企业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加强军事工业的建设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 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提到“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由政府直接招雇可以部分地做到,像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佣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为此出台的措施是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整顿银行
C.签署《社会保险法》
D.以工代赈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二战期间苏联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法西斯被描述成带着铁钩和毛刺的爬虫,在苏军的枪托下被砸烂。该漫画所反映事件的影响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B.宣告了华盛顿体系的彻底瓦解
C.德国主动进攻到被动挨打的转折点
D.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2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世界经济发展是一个不断转移和发展扩大的进程,不同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先后在经济上主导过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可以看出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不断扩大产品精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务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详枪洋地,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创了“全球化”?据材料一概括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二:工业革命世界工厂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指出20世纪中期以前成为“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后,世界形成了什么局面?
材料三: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一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蓄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草、矿严原料逐多取代了茶叶、查科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有哪些特征?试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权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4)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综上所述,从世界经济中心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2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国家在发展中要适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国情不同,经济发展的道路也不同,美国和苏联在现代的经济发展道路道路就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但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資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伸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2)据材料二,围绕建设重工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布哈林和斯大林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概括斯大林创立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

(3)材料三图中的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世界工业地位?结合材料,依据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在经济结构上存在哪些问题?
材料四:

(4)材料四图A所反映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析图B人物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政策的实质并进行评价。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集体安全政策又称集体安全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某校九年级班的同学以“集体安全的构筑”为主题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霸权联盟)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反映出欧洲怎样的政治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睬它。
——波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材料对“联盟”的评价。
(正义联盟)
材料三:1941年12月22日至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双方再次确定“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并一致同意继续重视苏德战场。为了共同谋划和指挥西国军事行动,统一供应军事物资,会后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及军火分配部。会议拟定邦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卡迪亚”会议召开的背景,并说明“阿卡迪亚”会议的意义。
材料四:筹建联合国的重要会议总览


会议名称

主要概况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1944年8月~10月

美苏中英参加会议并通过议案,决定建立“联合国”,规定了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会员国的资格与联合国的主要机构等,以及促进国际法的编纂和战后经济教育文化合作。但在创始会员国的资格问题和常任理事国在安理会的否决权问题上仍存在较大分歧。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会议关于联合国问题主要集中讨论和解决了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悬而未决的两个问题。形成了“大国一致原则”的雅尔塔公式。

旧金山会议
1945年4月~6月

各种矛盾贯穿会议始终。一是会议首席主席问题,苏联反对由美国人担任,最后各方决定由美苏中英四国轮流担任;二是雅尔塔公式问题,中小国家认为安理会权力过大,不符合联合国民主平等原则,最终该公式仍得到通过;三是托管制度问题,中苏要求让托管地区(注:二战结束时尚未独立的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地和战后割离自敌国的地区)实现独立,英法仍想维护旧的殖民统治,最终采取折中方案,让托管领土上的居民沿着“自治或独立”的趋向“逐渐发展”。会议最后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6月26日举行签字仪式。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筹建联合国的背景。并指出联合国的建立对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
(正义联盟)
材料五: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全体之攻击……每一缔约国……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
(5)材料五出自什么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发展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