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半年期末历史题免费试卷(2019-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唐时期有一大“发明”,它否定按门第选官,为布衣(平民)提供了做宰相、公卿的机会。这一“发明”是( )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南北两端分别是
A. 余杭、涿郡
B. 余杭、长安
C. 洛阳、长安
D. 洛阳、涿郡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这种盛世景象历史上称为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歌舞升平的生活,促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郭沫若曾这样评价一位诗人:“世上疮痍,诗人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称赞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杜牧 D.李白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述的是哪座古代城市( )
A.秦朝咸阳 B.东汉洛阳 C.唐朝长安 D.北宋东京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据此判断,材料中评价的这位帝王是( )
A.赵匡胤 B.耶律阿保机 C.完颜阿骨打 D.忽必烈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名句,宋代却出现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强干弱枝 B.守内虚外 C.用人唯才 D.重文轻武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女真 B.吐蕃、女真 C.匈奴、契丹 D.吐蕃、契丹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我们主要感受到了
A.宋朝经济的繁荣,祖国河山的壮美
B.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
C.人民生活的安逸,文化艺术的繁荣
D.国家分裂和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概括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你认为下列最适合的一项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繁荣开放的时代
C.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时期,发展成为后来我国著名瓷都的是
A.开封 B.临安 C.泉州 D.景德镇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回族 C.契丹族 D.满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A.《资治通鉴》 B.《汉书》 C.《左传》 D.《史记》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做
A.瓦子 B.勾栏 C.大相国寺 D.集市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位居“元曲四大家”的首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既有皇亲国戚葛彪的凶横残暴,又有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这说的是
A.马致远 B.苏轼 C.李清照 D.关汉卿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但宋文化呈现了不同于唐代的带有标志性的新面貌……书籍得以比较广泛的传播,从而迅速地提高了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为“宋代社会的文化水准”迅速提高作出直接贡献的是( )
A.造纸术的改进 B.指南针的运用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火药武器的出现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罢黜百家 B.察举取士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下列哪位将领的爱国情怀
A.霍去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文天祥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在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一书中。这部书是

A.《本草纲目》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黄巢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造成下表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清朝商业的兴盛 B.清朝推行垦荒政策 C.清朝手工业发展 D.清朝土地兼并严重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划时代的把爱情悲剧和整个社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艺术地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这部长篇小说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些朗朗上口的词句出自歌曲《说唱脸谱》。这首歌曲的创作是基于清代的哪一艺术形式的形成
A.蹴鞠 B.杂技 C.昆曲 D.京剧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央集权示意图》

(1)材料一中图一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图二与图一大不同,是因为明朝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的?
材料二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2)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官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唐朝派遣留学生,日本的“遣唐使”有学问僧,也有留学生……唐朝,很多西方国家的宗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另一方面也有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
——摘自孟宪实《唐朝的中外文化交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了什么政策?请举例说明“中国人到国外去学习佛教”的事例。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依据材料二中图片和史料说明宋朝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依据材料二归纳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郑和使团给各国人民带来福音,理所当然地受到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天书到处多欢声,蛮魁酋长争相迎。南金异宝远驰贡,怀思慕义摅忠诚。”生动地反映出海外人民热爱和平,衷心感激郑和使团为他们创造了国际间和平安宁的环境。
——摘自郑鹤声、郑一钩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增编本)》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主要意义何在?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信函
(4)依据材料四写出清朝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利影响?
(5)请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当今对外关系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隋唐以来,经济进步明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请说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农业生产工具?
材料二 汉朝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迁移),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能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
(3)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在什么时候完成?
(4)结合以上材料,请谈谈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1)材料一中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出发生在他统治时期的民族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北宋与辽、夏,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议和是有积极意义的……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次和议”有什么积极意义?请说出我国历史上两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
材料三 雍正皇帝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时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设置了什么官职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