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2020-2021年初二上期期末化学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B.关停所有化工企业,减少环境污染
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D.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 提供有力支持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将饮料瓶放入厨余垃圾桶
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1月以来,我国众志成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富有成效,目前各行业有序复工复产。疫情防护期间,下列外出回家的活动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用84消毒液消毒
B.将外衣拿到阳光下暴晒
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D.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水的天然循环意义重大。对水的天然循环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光是实现水的天然循环的重要条件
B.地表水和高空云朵中的水分子不同
C.通过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不能确定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
B.原子的质子数
C.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的化学性质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检验某集气瓶中是否充满氧气,正确的方法是(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将烧红的木炭缓慢伸入集气瓶 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氧气几乎与所有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B.冰水混合物在物质分类中属于混合物
C.将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炭会燃烧发出白光
D.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9年12月,发射成功的“胖五”(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做燃料。氢气在液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分子的体积减小 D.分子停止运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11月10日完成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潜的“奋斗者”号载人舱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钛合金材料。某种钛原子的中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该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 B.26 C.48 D.70
13.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化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丹麦某公司发明了一种“生命吸管”,它能将河水、溪水直接转化为饮用水,是一种便携式净水装备,“生命吸管”实际上是一根塑料管子,里面装有网眼直径6微米的网丝,注入了活性炭和碘的树脂,其中网丝起_______作用,活性炭起_______作用。
(2)湿衣服晒千,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
A 水分子的能量 B 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C 水的化学性质 D 水分子间的间隔
(3)含有重金属的物质进入土壤或河流会对土壤或水造成严重污染。水污染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污染容易治理难,为了防治水体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______________.
14.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我国成功发射了高分五号卫星,它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检测,动态反应我国空气质量状况,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PM2.5D 二氧化氮
(2)证明空气中有氧气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
(3)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4)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所以常将其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防腐。
15. 科学探究题 详细信息
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1)(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
(2)(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手摸烧杯壁有________。
(3)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
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________。
(4)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_____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__(填“1”或“2”)正确.

16. 实验探究题 详细信息
(1)为了获得氧气,下面那些物质不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反应物_______(填序号)。
①高锰酸钾(KMnO4) ②二氧化碳(CO2) ③氯化钠(NaC1) ④水(H2O)⑤甲烷(CH4)
(2)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

(3)使用A装置制备氧气,需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液封长颈漏斗下端,从导气管向装置中打气,看到_______的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4)以装置B为气体发生装置制取气体时,对反应物状态的要求是________,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为_______,判断气体收集满的现象为_______。
(5)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
(6)若在E中装满水,测量产生的氧气的体积,应该从_______(选填“a”或“b”)处通入氧气,在另一导管口接一个_______(填仪器名称)。
17. 详细信息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学者曾指出:万物是由极其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原子”构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墨子指出:“非半弗,则不动,说在端”,意思是说“不能分成两半的东西是不能砍开的,也就对它不能有所动作,它便是端了”;1803年,英国科学道尔顿借用“原子”概念,创立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创立分子学说,指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原子核;1919年,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在实验中发现了质子;1932年,经过科学家们的反复实验发现了中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
(1)下列哪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_______(填序号)。
A 水(H2O) B 二氧化碳(CO2) C 金刚石(C) D 氯化钠(NaCl)
(2)材料中能够纠正道尔顿的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这一观点的科学事实是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反应可以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3)下列有关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确定原子的真实存在
B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
C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D 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