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网上考试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北京周口店遗址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聚落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中的这句话反映了传说时代出现的哪一社会现象?
A.炎帝时期,发明纺织 B.黄帝时期,制作衣裳
C.炎帝时期,通商交换 D.黄帝时期,建造宫室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启继承禹的位置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禹建立夏朝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焚书坑儒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朝以后,我国青铜器发展的特点是
①数量增多 ②种类逐渐丰富 ③制作工艺高超 ④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B.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甲骨文是中国周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D.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学习了春秋时期各国的争霸战争,认识各不相同,其中评价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②小国被灭,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③争霸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争霸进一步削弱和瓦解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邵阳市某学校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哪几类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蔡元培称道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有教无类”
B.无为而治
C.“因材施教”
D.“民贵君轻”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兴衰纷乱 D. 适时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按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作出正确排列,应该是
①纸上谈兵 ②破釜沉舟 ③退避三舍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⑤霸王别姬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①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以下哪项合适?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政权并立 D.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
1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越古今,与我们的祖先---北京人零距离接触。

(1)由图一看来,北京人采取什么方法制作工具?你认为北京人会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工具?
(2)请结合图一、图二、图三,介绍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最少写两点)。
材料二 欣赏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

(3)请写出上面两件青铜器的名称:
图五:______ 图六:______
(4)根据六幅图片,结合所学,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感知历史?
1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人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成就推动着世界不断进步,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更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璀璨明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历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子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落,诸侯国国君不听周王的号令,互相间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
材料三 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生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中国历史》上册
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一中易中天口中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在战争问题上,墨子和孟子各持什么观点?依据材料二,指出墨子和孟子观点的共同背景。
(4)结合材料三,请你写出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原文,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谈体会。
1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商鞅
材料二 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______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三 _____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在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材料一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概括归纳“商君”实行的变法措施。
(2)秦孝公时候,“商君”遭诬陷车裂而死,有人说,变法失败了。对此,谈谈你的认识。
(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两位水利专家和分别指的谁?材料三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综上分析,你有何感悟?
1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很多政策都为后世提供了典范。七年级(2)班的同学对这一时期的重大政策进行了探究分析,请你也来参加吧。
(制度梳理)识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象郡、桂林郡、南海郡反映出秦朝在地方上采取的是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
(2)图二反映的是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同类对比)
材料一 “书籍被烧殘,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于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3)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分别是什么态度?目的一致吗?
(人物剖析)
(4)想一想,汉武帝还有哪些巩固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试着总结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注意:有史有论,史论结合)
(5)秦皇汉武经常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