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四校2021届高三12月阶段性检测历史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记载表明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是
A.朝觐述职
B.镇守疆土
C.随从作战
D.交纳贡赋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除材料所述地区外,元朝“因其俗而柔其人”所采取的措施还有
A.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
B.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C.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管理
D.将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辖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割地赔款的巨创深痛,给中国社会以全方位、深层次的巨大震荡。洋务运动破产了,维新运动早产了,而顽固派的得志和仇洋排外运动的勃发,使中国在本世纪初(20世纪)几乎惨遭亡国之祸。”造成上述现象的这场战争对中国最大的危害是
A.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B.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的歌颂吗?”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促进了中国民主思想的传播 B.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C.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D.具有民主革命的一面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后,日本代表牧野伸显担忧:“世人不察,以为在巴黎之中国委员,为血气所驱使,为功名所激发,致有此等行动。……余深信此种感情早已浸润于中国一般国民,酝酿已数年之久”。由上述信息可知五四运动
A. 中国代表出于个人立场拒签和约
B. 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根源
C. 表明中国民族主义思潮日益觉醒
D.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 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
D. 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9年9月13日,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已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目前,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在展出《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下列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此地有关的是
①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②吹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
③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④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⑤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 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 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核子虽小,却非常重。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
A. 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 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C.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D.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4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5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
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

A.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B. 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
C. 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
D. 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举措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设立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梭伦改革期间,对财产的限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这种现象
A. 违背梭伦改革初衷
B. 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
C. 使民主范围扩大
D. 导致雅典走向衰落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详细信息
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
——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
(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
材料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抗日的外交政策初步形成。
——臧永祥《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改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一个出乎当时国人预料的重大转变,如何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认知,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统一全党全国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看法实行了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石源华《应对重大外交问题需要统一国家意志》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中美、中日关系做出的战略性转变,并概括党和国家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
(4)通过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说明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被动附庸型"对外开放状态。……洋货泛滥是当时中国工业品市场的重要特征。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使得中国棉纺织手工业等失掉了价格主动权。…
——-陈争平《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热领域一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 1931年到1945 年间中国人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是空前的、也是高度自觉的。此前,帝国主义在中国建租界,中国的关税司法自主权受到破坏,但是人们还没产生强烈的仇恨感,也没有立即将其驱逐出境的行动,对国家主权完整的认识还不深刻。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领土。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被动附庸型"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清政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意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发展。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国家意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