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六次调研测文综历史(广东省深圳市学调资源中心)

1. 详细信息
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A. 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 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 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 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2. 详细信息
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
A.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B.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3. 详细信息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
A. 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 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
C. 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 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4. 详细信息
钱穆先生指出,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没有超过正五品,因而“其官仍以尚书(正一品)为重”,其署衙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A. 朝野普遍认为阁臣头衔无足轻重
B. 六部尚书掌握朝廷的最高决策权
C. 明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中枢机构
D. 明朝政治腐败官僚体系混乱不堪
5. 详细信息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产业资本状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是

A. 洋务运动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全面抗战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6. 详细信息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由此可见蒋介石
A. 仍抱有和平解决战端的希望
B. 尚未意识到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C. 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D. 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 详细信息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A. 奉行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
B. 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C. 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D. 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8. 详细信息
抽签选举是雅典城邦的选官制度之一,随着多次雅典民主改革,抽签选举制度盛极一时。雅典的抽签选举制度
A. 导致了政局的动荡
B. 彰显了社会的正义
C. 高估了公民的素质
D. 实现了绝对的民主
9. 详细信息
英国君主制是目前西欧各国中最古老的君主制,尽管其已失去过去的政治辉煌,但至今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君主制的保留是英国巧妙地维护国家传统的一种表现。英国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体现了
A. 对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
B. 国王不可动摇的统治权
C. 君主制推动着社会进步
D. 对传统制度的根本维持
10. 详细信息
下表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发展状况表,这种状况



①源于海外市场的扩大
②导致贸易中心的转移
③是对外殖民掠夺所致
④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1. 详细信息
传统观点认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继续采取自由放任政策,下列胡佛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 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
B.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C. 否决国会的救市方案
D. 削减政府财政开支
12. 详细信息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与这种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悲惨世界》
C. 《日出·印象》
D. 《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初的慈善组织是随佛教传入而伴生的。唐武宗时期政府担心佛寺对社会的控制,因此废天下僧寺,政府拨付资金承担了佛寺兴办的慈善机构的运营管理。宋代继承了政府对慈善事业的供给和管理职责,同时,地方政府发起、地方士绅参与的社仓、慈幼庄、慈幼局也开始出现,官办民助成为新的慈善机构特征。清初期雍正诏令全国建立普济堂、育婴堂,“行文各省督抚,转饬有司,劝募好善之人,于通都大邑,人物稠集之处,照京师例推而行之”,更带来此后全国性的慈善繁荣。
材料二 随着基督教等西方宗教进入中国,他们以救济作为进入中国的手段,在华兴办医院、学校、育婴堂、孤老院等,还参与赈灾救灾,1904年完全引入国际红十字运动理念的中国红十字会诞生,此后洛克菲勒基金会、童子军、救世军等西方慈善组织陆续进入中国。尽管清末民初,中国也出现了慈善家创办的系列慈善机构,但总体看,在中西公益组织同台竞技的格局中,红十字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组织因其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治理模式、国际化的背景,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而中国传统的善会善堂及其后续慈善机构,因机制的僵化和资源的缺乏,逐渐走向衰落。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慈善得到恢复和振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党和政府鼓励公益组织发展,不断放宽对公益慈善类组织的登记成立条件,而且从税收政策上予以激励,带来了又一次中国公益事业的繁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选国《明清以来中国慈善的繁荣、溃败及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慈善事业走向衰落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影响。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党报和中央领导人对苏联经济模式反思中的许多细节,反映了中、苏许多的重大历史现象。部分反思内容如下:
1954年,《人民日报》反思道:“苏联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切灿烂的成就,给全人类指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结合所学的现代史知识,从上述反思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苏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细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15. 详细信息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日本投降的前夕,美国提出在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占领南部和北部的方案,得到苏联认可。1948年8月和9月,南方和北方分别建国。1950年6月,双方在发生军事冲突,朝鲜战争由此爆发。战争初期,朝鲜取得重大军事胜利。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局势逆转,同时美国放弃原有对台政策,公开保护台湾。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保家卫国。中朝军队收复平壤,并把联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战局,迫使美国坐到了谈判桌前。1953年6月,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谭旌樵主编的《抗美援朝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早期启蒙思想家心目中,中国在三个方面成了评判与改善欧洲的标准:政统和道统相分离的开明与三级社会管制的宽松;权力阶层都向所有阶层敞开大门的开放性;伦理治国的理性与秩序。然而,从康德开始,启蒙思想家们认为,不仅中国不能成为标准和尺度,而且中国本身也要成为批判与检验的对象。从权利法则出发,中国上述三方面“优点”并不足以成为效仿的范本。这一法则就是:因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能够做与任何他人符合普遍法则的意志相协调的一切事情。国家的首要使命就是维护与保障所有成员那些不可让渡的自由权:人们让渡出强制权,乃是为了维护与保障那些不可让渡的自由权。
——摘编自黄裕生《康德为什么“不喜欢”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启蒙思想家积极“颂华”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康德对中国所持的否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