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2018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说: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这次“伟大飞跃”指的是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中华民国建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西藏和平解放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A. 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 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
C. 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 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农民日记》中写道:“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注:相当于现在1.4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农村
①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②农民分到了土地
③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大规模的基层人民代表选举。广东省归国华侨陈聪参加选举大会后,兴奋地说:“我活了九十多岁,到过许多国家,没有见过这样民主的选举。”这表明我国正逐步形成
A. 农村直接选举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主集中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中采用的创造性举措是
A. 中外合资
B. 生产合作社
C. 赎买政策
D. 没收全部资产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J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了更好的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9年1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邓.小平获选为1978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邓.小平把中国的大门向世界打开了,让中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走进中国。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A. 启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
B.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理论的提出
D.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1984年,把青岛、烟台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把山东半岛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3年,把济南、淄博、潍坊等B地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4年,把青岛、烟台开放为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把山东半岛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1993年,把济南、淄博、潍坊等B地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

A. 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 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C. 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 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以上认识的变化
A.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
B. 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C. 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
D. 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八大以来,习.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的科学判断。这要求我们
A. 必须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B.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 必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D. 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一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成果是指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民族自治地区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在中央大力支持、发达地区无私支援、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努力下,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各族群众得到了实惠。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央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有
①实行民主改革
②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④建成川藏公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使命的是
A.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B. 香港回归祖国
C. 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D. 澳门回归祖国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表达了作者
A. 伤感、思乡、爱国的情感
B. 盼望实行“一国两制”
C. 希望国民党早日反攻da陆
D. 渴望两岸早日实现通航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5年11月,习.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时强调,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两岸双方应该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 相互尊重彼此意愿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防建设上提出了“威慑”战略,即通过核威慑和常规威慑使对手在面临战争时谨慎从事,以达到遏止战争和控制战争升级的作用。目前,我国承担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
A. 航母战斗群
B. 战略支援部队
C. 火箭军
D. 陆军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网上收集了几组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A. 战略导弹部队发展
B. 新中国国防建设历程
C. 人民空军发展
D. 建设海洋强国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1年11月8日晚上,毛.泽东嘱咐道:“这次联大以多数票支持我们,是第三世界国家把我们抬进去的。”毛.泽东所谈的事件是
A. 中美关系改善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日建交
D.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6年3月,根据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发展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863”计划。1997年,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开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点基础研究,即“973计划”。这反映了
A. 我国制定实施科技发展战略
B. 我国增加了对重工业的投入
C. 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D. 我国战略人才储备丰厚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摸着石头过河”,到“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流行语的出现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A. 社会生活的变化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生产方式的改革
D. 思想不断解放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跳槽”“炒鱿鱼”“创客”等新鲜词汇频繁出现,这实际上反映了
A. 我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B. 人民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
C. 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D. 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的新的现代化征程。
材料一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
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开始建立中国的发电设备生产基地。
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
1956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重大成就的影响。
材料二1978年~201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2010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它指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3)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所遵循的基本策略。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中国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1)据材料一,新中国制定了什么外交政策?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的两个外交成就。
材料二

(2)材料二两幅图片分别指向了哪两大外交成就?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
材料三 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因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十九大报告
(3)据材料三,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你认为中国在当今世界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思想和科技都对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进步有重要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邓.小平在1978年9月13日至18日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考察。他说:“我这是到处点火……”时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分析邓.小平同志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一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956~2003年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数量逐年上涨,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健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72亿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53亿人,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5374万人,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和普及,未来手机网民的比例将继续攀升。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分析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