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册期中考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制度机构或官职有涉及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
①秦朝的“道” ②宋朝的“三司使” ③元朝的“宣政院”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学生在探究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时,所选用的四幅有关北京地区的古代行政区划图。按各地图所反映的朝代先后排列,其正确的排列次序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这反映了宋代
A.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 B.中央集权制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D.宰相制度日益完善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① 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会议

内容

A

中共“一大”

明确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B

中共“三大”

明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针,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瓦窑堡会议

明确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

遵义会议

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A
B.B
C.C
D.D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投资快速增长。其原因是

年份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1

57.3

13.90

54.6

1992

270.6

55.43

298.7

1993

70.2

99.03

79.9


A.和平统一方针的承诺与实施
B.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C.“一个中国”共识的达成
D.两岸“一国两制”的认同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国家

时间

国家

1955.08.01

尼泊尔

1958.08.25

伊拉克

1956.05.03

埃及

1958.11.01

摩洛哥

1956.08.01

叙利亚

1958.12.20

阿尔及利亚

1956.09.24

也门

1959.02.04

苏丹

1957.02.07

斯里兰卡

1959.10.04

几内亚

1958.07.09

東埔寨


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 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
C.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完成统一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律令。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了重振昔日罗马帝国雄风,颁布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表明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依法治国是东西方的共同诉求
C.法律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 D.都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00年,时任副总统的托马斯·杰斐逊指出:“我们的国家太大了,不能由一个单一的政府来管理所有事务……假如共同法原则在美国实施的话(在这项原则下,全国政府将掌握州政府的所有权力,建立单一的权力集中的政府),这将是地球上最腐败的政府。”这表明
A.美国尚未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B.美国政府腐败无能
C.美国仍对联邦政府持戒备之心 D.中央集权遭到威胁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利用时间坐标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所做的整体发展的示意简图,对数字处历史事实分析正确的是( )

A.①处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军队
B.②处提出革命途径必须是武力夺取政权
C.③处之后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
D.④处之后社会主义运动由理想变为现实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会议的情况简表(部分)。这表明

时间

会议名称

通过宣言

主要内容

1961年9月

不结盟运动贝尔格莱德大会

《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

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

1964年6月

七十七国集团日内瓦成立大会

《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

1971年10月

七十七国集团利马大会

《利马宣言》

谴责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殖民主义、种族主义

1995年10月

纽约联合国50周年庆祝大会

《联合国50周年纪念宣言》

众多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参加大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A.发展中国家尝试建立国际新秩序 B.新兴独立国家工业化起步
C.美苏超级大国霸权受到一定挑战 D.经济区域集团化快速发展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葚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
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 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
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 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值得注意的……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要的意义。”以下选项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①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②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③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亦有卖卦人盘街叫卖,如顶盘担架卖市食,至三更不绝
④恰克图及俄国境内贸易的华商都是晋帮商号,….商号在莫斯科、颚木斯克等俄国较大城市都设有分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70年代后期,在云南昭通的商店里能看到陈列着不少洋货,有火柴、纽扣、玻璃、洋铁器等。这体现出当时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 B.自然经济结构开始出现解体
C.资本输出已经深入到内陆腹地 D.对外开放已由被动转为主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下表可推知当时

年份

进口洋纱

进口棉布

1914—1916

95.3

69.3

1917—1919

59.2

58.7

1920—1922

48.7

52.1

(1914—1922年中国进口洋纱和棉布情况,以1913年进口指数为100)
A.对外贸易处于出超 B.政府推行有利的经济政策
C.小农经济占据主导 D.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1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他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疆域没有这么辽阔,政府的专制的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哪些史实能够反映材料二中“但是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对此你如何评价?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间题。
材料一昼出耘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图3)

材料三“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滯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18.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如图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多种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亚洲外交似乎总是处于“失致一总结教训一再失效一再总结”的无休止轮回中。在欧洲屡试不爽的均势战略、民主改造、和平演变等手段,在亚洲不是遭遇失败,就是收效甚徽。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是一个谜,中国更是谜中谜。美国在亚洲的失败,基本集中了美国外交失败的记录。而美国对中国的误判,又成为美国在亚洲所有误判中最带有战略性和经典性的误判。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

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

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

第三次误判

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

“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

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

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提炼一个有助于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论点,并结合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