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高二历史月考测验(2019年上学期)同步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
A. 仁
B. 礼
C. 孝
D. 忠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该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3. 详细信息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
A. 为政以德
B. 人性本善
C. 推行仁政
D. 克己复礼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先王之道”,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其“三代”说教被普遍认为“迂阔而不懂世事”。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先秦儒学
A. 不合时宜
B. 礼法并用
C. 厚古薄今
D. 源远流长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
A. 是因为儒家思想不利于巩固统治
B. 是出于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 是出于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 是出于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 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D.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这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是:
A.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B. 以农为本,以各为贵
C. 休养生息,反对战争 D. 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肖云儒在《秦文明的内涵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一文中认为,中国人在远古时期就形成了一种天下观,用空间方位定位自己的幅员,因此有天下、九州的称呼。孟子说天下一家;韩非子的著作中,强天下、治天下、取天下的用法最多。这种天下观
A. 起源于官僚政治制度的实施 B. 表明古代中国没有民族的观念
C. 是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根源 D. 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和遗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 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D. 《史记》、《汉书》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董仲舒的思想虽然融进了法家和其他学派的思想,但其学说“原本来源于孔子的思想”。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 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
B.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C.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思想的重要主张
D. 仁、礼是董仲舒思想的重要内容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时期,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大臣以谢天。该奏稿内容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主张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君为臣纲”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董仲舒提出“天,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
A. 树立君主权威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提高儒家地位
D. 制约绝对君权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 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 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亲亲得相首匿”是西汉时期确立的刑罚适用原则,即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官府不予追究。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 儒家纲常名教渗入法律
B. 血缘亲情关系逐渐淡化
C. 社会逐步走向和谐稳定
D. 法律与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 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 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 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 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由此可知
A. 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结束
B. 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
C. 唐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
D. 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地位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陆九渊认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建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
A. 整治人心
B. 发展经济
C. 整顿吏治
D. 注重民本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
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
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 特别关注百姓生计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南宋时期,陆九渊在《鹅湖和教授兄韵》中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竞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诗中“易简工夫”和“支离事业”分别指
A. 儒学 佛学 B.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C. 道教 儒学 D.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儒林外史》中有一故事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意在
A. 表现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2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德)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新全球史》
材料三 宋朝的儒家学者从佛教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由于他们的思想既反映了佛教的影响,也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价值观念,因此以新儒学而闻名。……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观念。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君主施政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3)据材料三,宋代儒学“新”在何处?有何影响?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最大的抱负虽在政治,他最大的成就却在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他是好几方面的开创者。第一,孔子首先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一律施教。第二,孔子以个人在野的力量,造就或召聚一大帮的人才。他的门下成了至少鲁国人才的总汇。他的大弟子名氏可考的已有七十七人。第三,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打成一片。他以系统的道德学说和缜密的人生理想教训生徒。其中《礼》和《诗》是孔子所常讲,弟子所必修的。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宋朝)南渡以来,学校之教日衰,讲学之风日盛。此种往来走动的参究请谒,愈来愈多,于是又从此中酝酿出新的讲堂制度来。在此情形下,产生讲学家的朱陆两大派。象山教法,在于因人设教,直指本心。而朱子则想选定几部最重要的书本,先为此数书下明白确切的训注,好让学者各自研读,补讲堂教育之缺陷。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教育方面作为“开创者”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南宋教育的主要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陆两派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异。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