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9年高一上期语文月考测验无纸试卷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要求填空。
(1) 鹫翎金仆姑,__________________。卢纶《塞下曲》
(2)__________________,阴晴众壑殊。(王维《终南山》)
(3)__________________身登青云梯。(李白《__________________》)
(4)汉语有一种魅力,排列组合几个名词就能呈现独特的意境。白朴《天净沙·秋思》“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如此,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如此。
2.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按要求选择。
(1)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段文字意旨的一项是(______)
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象。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
(余光中《青青边愁》)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D.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的风声
A.④②①⑤③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②③①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文明走向“虚幻”
(1)近年来我们都深陷“屏幕”包围之中,每一天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电脑屏幕、ipad屏幕……面对屏幕我们看到的都是不折不扣的虚影。想当年,《列子·周穆王》篇:周穆王腾空游历“化人之宫”,见其“构以金银,络以珠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红楼梦》中,宝玉随着秦可卿步入“太虚幻境”,“但见珠帘绣幕,画栋雕檐,仙花馥郁,异草芬芳,真好个所在”。《庄子·外篇·知北游》感受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之精深至理……其实典籍中的这些“太虚幻境”你在当今的屏幕中都可轻易看到。不同的是,周穆王、贾宝玉是懵懵懂懂地处在梦幻之中,而我们却是真真切切地在清醒状况。
(2)设想将来电子信息技术更加发达,我们或许可以建造一个穹顶形的屏幕将整间房屋都罩起来。穹形屏幕与圆形地毯无缝衔接,浑然一体,让你完全感觉不到屏幕的存在,自有身临其境之感。穹顶可遵从你的意愿操控,移时变幻:躺在床上犹如露宿旷野,耿耿银河,群星闪闪,孤月莹莹,陨石划天;一觉醒来已是晓星闪烁,霞光初现。这块圆形地毯甚至还可以像阿拉丁飞毯那样,载着你飞升在阿拉伯上空,俯瞰奇特的异国风情;或可飞入太空,降落在月球的松软土壤上……穹顶之下伏案工作,如入“空山不见人”之境。根据你的心绪,尽可率性变幻穹幕――或春意浓浓,舒花展草;或夏日炎炎,大树浓荫;或秋风习习,平湖影清;或冬雪皑皑,欲绽红梅……笼罩在愉悦静谧的景色之中,让你玄想奇绝,灵感迭出,思路清通,决断精准。栖身“大隐于市”之境却又能享受到“小隐于野”的林泉幽秘。居此“大虚大幻”之仙境,何羡桃源武陵人。
(3)回顾文明走向“虚幻”的历程:人类的“第一虚幻”是语言!借助于语言,人们不必亲临其境,仅凭他人述说就可以在头脑中幻化出当时的场景。在所有高级动物之中,唯有人类具备这种语言的虚幻能力,而且“正是这种完备的现代语言造就了现代人类”。
(4)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之“虚幻”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它是一种凝固了的语言,本质上仍应该归附于“语言”之属。文字优于语言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长久保存并远距离传播这些转瞬即逝的语言。近几百年来由于文字复制技术的突飞猛进(如印刷术的发明,以及现在互联网的覆盖全球),充分发挥了文字的特殊优势,从而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贮存与积累。
(5)音乐也是一种“虚幻”的语音符号。五线谱中一串“蝌蚪”按作曲家的意愿排成“乐谱”,大型交响乐团却能借助这一行行虚幻的“蝌蚪”演奏出气势磅礴,动人心弦的贝多芬《英雄交响曲》。中国古琴的“工尺谱”与“蝌蚪音符”有异曲同工之妙。《列子?汤问》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如此虚幻的《高山流水》琴声,唯有知音深解其意!
(6)虚幻或许与 “波”的本性相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之中,唯有借助光波与声波的“眼识”与“耳识”最能演绎“虚幻”。在自然界中光波与声波传播的只是一种“波动”,其物质“实体”并未随波前来与你感官直接接触。显然,无须物质直接作用的“波性”才是形成声色“虚幻”的本质所在。
(7)“虚幻”还表现在感知信息的滞后。科学实验表明,我们人类其实只是活在80毫秒的“过去”!也就是说,哪怕你的感官“即时”感知到了某种信息,待其传达到大脑之时就已迟延了几十毫秒,变成“过去”的信息!两者之间差80毫秒之内的那几刹那。在佛教经典里,“刹那”其实是个时间单位。按照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校注》上卷第168页直接给出的“公制”计算结果――1刹那=1∕75秒=13.33毫秒。80毫秒正好相当于6个刹那。“科学家还确切地测量到从脚传递到大脑的神经感应要比从鼻子传递到大脑的感应花更多时间”。若以佛教“刹那”作为神经科学的时间单位,信号从脚趾传递到大脑需用6刹那,而手指只需3刹那,“眼”与“耳”离大脑最近,这些占人体总信息量80%以上的“视听信息”传递到大脑也许只消1个刹那。科学与佛经竟然还有这些意想不到的衔接。
(8)科学也需借助“虚幻”。庄严的科学殿堂其实只是一座由几条基本假设做“支柱”撑持起来的“空中楼阁”――“能量守恒原理”、“物质不生不灭”、“绝对零度不可达”、“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相对论假设“光速不变”,量子论假设“能量不连续”……对科学而言,虽说所有的理论都经受过严格验证,但唯独对支撑全部科学的那几条基本假设与定律从未做过任何论证。而且对这些虚幻的设定,你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无须向你讲明道理。此外,为了构建科学理论体系,你还必须不折不扣地接受那些人为设计而现实世界里根本不存在的虚幻形态,如“质点”、“点电荷”、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晶体……唯有借助这些虚构元素才有可能推导出各种简洁严谨的科学定理与科学公式。
(9)突飞猛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卫星通讯、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更使这种“虚幻”风行全球,走进千家万户,让全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一体化的虚幻世界。
(10)然而,更为本质的“虚幻”还隐藏在这些数字化电子产品的背后――当你借助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甚至3D穹顶屏幕)观看一些感人肺腑的影视作品、人间奇景时,其实在机器原理背后隐藏的全部都是“二进制”的“0”和“1”。0为“阴”,1为“阳”,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由这两个“虚幻元素”凭空演绎的结果。它们才是最为根本的“虚幻”源头!
(11)甚荒唐,哭天抹泪地激动了半天,到头来,却原来都是0与1在幕后做精作怪!
(12)古人云“人生识字糊涂始”,我谓“人生一世虚幻始”:说话虚幻,看图虚幻,文字虚幻,音乐虚幻,影视虚幻,科学虚幻,数学虚幻,宗教虚幻……虚幻、虚幻、虚幻,如影随形跟从你一生的全都离不了虚幻!!
(13)问一句,当我绝尘而去,这“虚幻”也将随之而灭乎?
(选自2019年4月7日(文汇报)有删改)
【1】第(1)段引用《例子》和《红楼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第(6)段划线句的原理来分析“海浪”这些现象。
如同海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依据文意作出的一项推断是( )
A.未来的虚幻能够与现实无缝衔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B.文字是比语言更高级的虚幻,所以它的优势在于长久保存。
C.虚幻是可以用时间来测量的,离大脑越远,虚幻持续越久。
D.虚幻是文明的走向,作者对此既表示憧憬又表现出了疑虑。
【4】第(8)段中的“空中楼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大地有耳
(1)乡下的老人认为,天地之间有一副好大的石磨,上扇是天,下扇是地,风推着磨转,把云朵磨成雨滴,把星辰磨成闪电,把山川河流磨得雷声轰鸣。
(2)雷声是迎接雨水的礼炮,抑或是草木禾苗进入节气的闹铃。城里人听见雷声,第一反应是关闭门窗。乡下人则不然,雷声起,躲在屋檐下仰起脸迎雨,响雷从耳朵里滚过,从眼睛里滚过。心里藏着一个朴实的想法,雷声就是天空和大地之间的某种方言,是一封来自天空的雨情电报。
(3)雷声轰鸣,在乡间和百姓一道竖起耳朵的,还有一种雨滴般大小的生灵——地耳。对于它们而言,雨水堪比乳汁。在一场大雨过后,这些大地的耳朵,装满雷声雨声,迅速铺满山冈,比根须、比枝叶、比花朵更准确地找到生长的方向。
(4)打春后,地耳应该是首先睡醒的。它们柔小的身影像一只只翘起的耳朵,听雨水在阳光下奔跑,听落在地上的云彩被风卷起又铺开,听雷声碾过的泥土和石头使劲地翻身。地耳一动不动地趴着,巧妙地捂住身子下面的雨水和雷声,担心阳光下的蒸发会让它们生命的河床再次干涸。蜷缩的耳朵耐心地等待春雷响过,只要春雨浸湿地面,地耳星星点点的黛绿,如火把举起来,为早春增添一抹春色。
(5)乡间也有人将地耳称作地衣,是雨水和雷声一针一线织起来的丝棉大氅,嫩滑如小蝌蚪刚刚脱去的胞衣,裹着一层水湿的皂沫,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起初是一簇,很快像雨滴牵着雨滴在田野上奔跑,洇出一大片,毯子一般从山头散开,铺满半面山。它们把生命的底色铺洒在山坡上,为天空倒映出一片成长的黛绿,它们要为绵延群山着一身暗纹的衣衫。
(6)几个日头过后,地耳又蜷缩成豆大的黑点,和腐殖的泥土一个气色。鸟雀站在枝头,眼睁睁地看着地衣如潮水般缓缓退去,大地露出新鲜的皮肤,地耳再次还原成一粒种子。
(7)地耳的耳朵一直醒着,只要雷声轰隆,它们像窝在草丛中的兔子,警惕地扑棱着耳朵,扇扫着身边的细微响动。它们将这种响动听给自己,也听给大地,听给草木根须,听给节气和每一粒泥土。有了这些大地的耳朵,一切神秘都变得释然和开怀。
(8)进入梅雨期,地耳迎来一年之中的生长旺季。不温不凉的雨水和松软油汪的土地,让地耳的身子在发育中开始鼓胀,一双双肥硕的耳朵在风中打开。雨初歇,妇女和孩子就戴着草帽,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挎着竹篾筐子进山采收地耳。山坡上,一咕嘟一咕嘟的地耳如山花一样繁茂,五指并拢从根部完整拔起,不大会工夫就装了多半筐。嫩闪闪的地耳如泥鳅的背身黝黑光亮,水湿水湿的一朵一朵,透过光亮的耳膜,似乎能看见菌丝正在大口呼吸。这时,生长在构树和花栎树上的木耳也迎来采摘季。和木耳相比,地耳的身子骨更轻盈单薄。乡间人说,木耳是木头花,地耳是泥巴花,一样的花朵一样的血脉,都是产自大山的野味,都仿佛是风雨雷电托生的精灵。
(9)在金秋时节,淘洗干净的地耳入厨后能吃出肉的质感和幸福。就着野蒜苗和山韭菜经火爆炒,出锅后冒着肉香,一只白瓷盘子端出云淡风轻的秋天,也端出山里人家热气腾腾的年景。地耳佐以姜末和葱白做馅料,包一案雪花饺子,煮肉般在锅里咕嘟三五分钟,饺子和锅里的水一起沸腾后生出云朵般的油花儿。出锅的地耳饺子,就着一碟加蒜泥的醋汤,满嘴土腥竟能腻住舌尖。厨房因为多了地耳,就这样多了一种滋味、一番情调。
(10)这些年,地耳成了饭店里的一道野味。地耳炒鸡蛋,韭菜做辅料,一黄一绿一褐构成秋天的图案。地耳包子,成为一道充满诗情画意的小吃,城里人三两口就是一个,吃得满嘴生香,吃得心旷神怡。地耳当作海带打汤,瓦罐揭盖,几枚地耳、几根青菜、几滴香油、几段蒜苗,清亮的汤色里似乎倒映着蓝天白云,隐约能听见遥远的雷声,正从遥远的山冈上传来,天空越来越低,地耳竖起兔子般灵敏的耳朵,一动不动地等待着雨滴落下。汤勺舀起的不单是开胃的汤,也舀起一个生动的画面,舀起沉甸甸的季节。
(11)地耳或许是雷声绽放的云彩,或许是雨水风干的种子,也或许是山川河流衣衫上的一枚枚暗扣,它们如花瓣一样散开的耳朵,深情地倾听高天大地的耳语心音,为万物祈祷风调雨顺。人世间,只要灵魂高贵有趣,只要彩虹挂满心空,就算耳畔雷声轰鸣,也有音符如雨滴跳跃。就像地耳。
(选自2019年4月01日《人民日报》)
【1】第(5)段围绕地耳的别称“地衣”有一系列贴切形象的比喻,请加以赏析。
【2】结合上下文,分析第(7)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3】本文量词的使用很有特点,请以第(8)段的加点词以“一咕嘟一咕嘟”为例加以赏析。
【4】文章末尾一段意蕴丰富,请加你评析。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①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刘长卿曾“刚而犯上,而遭迁贬谪”,此诗当做于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对仗看,本诗是一首律诗。
B.从诗歌的内容看,本诗是一首怀古诗。
C.“汉文有道恩犹薄”,是说有道明君汉武帝却没有重用贾谊。
D.“寒林空见日斜时”,描绘了昔盛今衰的情形。
【2】下列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含蓄蕴藉 D.刚劲质朴
【3】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画线句。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②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③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偿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④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太祖尝与语,奇之(____)
(2)读之竟日(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朕固不为迁官(____)
A.本来 B.坚固
C.确实 D.坚持、坚决
(2)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____)
A.心灵肮脏默默无闻
B.心灵肮脏因循守旧
C.心胸狭窄默默无闻
D.心胸狭窄因循守旧
【3】第③段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B.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C.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D.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4】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5】第③段“太祖乃悟”,是推断太祖悟出了什么?
【6】第④段赵普“力荐太祖嫌臣”,反映了赵普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射说
①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性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支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
②晋侯不乐,谢客,客有自下座进者,日:“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①,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心则不然,身一,马一,马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②,教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走③非有得于射也,顾尝学焉。敢请外厩之下驱,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晋侯不许,顾谓所秋日:“一马百金,一放足百里,衔策在汝手,吾安所追汝矣。”竟罢酒。
③元子闻之日:天下事可见□!为之者无所知,知之者无以为,一以之败,一以之废,是可叹也。作《射说》。
[注]①虱、车轮:纪昌学射,悬虱日日观望,当视虱如车轮,射技便大进。②锻:拉弓。③走:自称谦词。
【1】在第③段方框内应当填的虚词是( )
A.矣 B.哉 C.焉 D.也
【2】对第①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外甥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在柳树间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B.(他的)女婿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像柳条那样轻快的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地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C.(他的)外甥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像柳条那样轻快的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流露在表情上。
D.(他的)女婿是个英俊少年,跨着步子在柳树间行走着,高傲不凡的气质醒目的在表情上流露出来。
【3】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点明写作目的。
B.重在议论说理。
C.首尾呼应,叙述事故完整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D.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晋候子婿“盛气轩然”与“人与弓矢俱坠”形成鲜明对比。
B.马弓身的合而为一,便可将小目标看作大目标,精准射中。
C.客是“知之者无以为”之人。
D.晋候慧眼识人,石破客的骗术。
【5】本文与《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写法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8. 作文 详细信息
写作
明朝宣政年间,赵豫担任松江太守,每当见了来告状的人,就告诉他说:“明天来。”
如果你想生气,不要立刻表现出来,要等24小时。24小时过了之后,你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即使想要直接表达你的生气也可以,但一定要等24小时才能行动。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以“等一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800字左右(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