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宁师大附中2020-2021年高一10月模块检测免费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1. 详细信息
当下大数据时代正在推动一场影响深远的思维革命。它将人类思维从有限的因果关系中解放出来。在大数据时代,史学家面临的将是如何突破数据无限的难题。一方面,微观史学研究将更趋广泛和深入;另一方面,历史研究的碎片化问题也将更趋严重。一旦史学家陷入史料的无限之境而又无技突出重围,就极有可能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
作为极其古老的认识活动,史学一直是人类实现自我认知、达致群体认同的重要途径。原始社会末期,大型史诗创生并广泛传诵,与神话一道建构群体内部的认同,从而维系了较大规模人类社会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并最终促成文明时代的到来。进入文明时代之后,史学更是在促成民族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司马迁在《史记》中建构了以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起源话语体系,这一话语体系影响深远,其后拓跋鲜卑建立北魏,述其远祖即溯至黄帝之子昌意。蒙元和满清,虽为少数民族所建王朝,但都自觉继承了为前朝修史的文化传统,其动因之一就是为了确立本王朝在这一时间体系中的位置。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雨而能长盛不衰,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为庞大的民族共同体,离不开传统史学在推动群体认同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乔·古尔迪和大卫·阿米蒂奇在《历史学宣言》中呼吁史学家们摆脱微观史学的狭隘局限,为人类思考现在及建设未来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正在大数据时代走入史料无限之境的史学来说无疑是一次十分及时的提醒。
大叙事需要宏大的形式和时空,但这两者都非其本质。大叙事之“大”,主要体现在史学家的人文情怀上。希罗多德撰写《历史》,兼记希腊人和异邦人的丰功伟绩,藉此颂扬乃至炫耀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曾经焕发出的勇气和荣光。经典之为经典,除其事实详核外,更在于其文字之中处处渗透着对于人类命运的悲悯和关怀。大数据时代,凡一切能够量化的学术技能,都有可能由信息技术全部或部分代劳,唯有人文情怀是人类主体性的最后营垒,技术无法染指。作为一门思考人类自身的人文学科,史学必须警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所导致的工具性话语霸权。唯大情怀者才能驾驭好大数据、利用好大数据,书写出真正关注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伟大叙事。
(摘编自许兆昌《大数据时代史学更应有大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下大数据时代正在推动一场思维革命,使人类思维不再受制于因果关系。
B.大数据时代将促进微观史学研究的发展,但也将使历史研究碎片化问题更趋严重。
C.人们为促成文明时代到来而创造的各种神话与大型史诗都属于史学的范畴。
D.大数据时代里史学家之间的差别不是能够量化的学术技能,而是人文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论述了大数据时代史学家将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使命、对策等内容。
B.文章运用蒙元和满清为前朝修史的例子,证明了史学是促成群体认同的途径。
C.第二段回溯史学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为大数据时代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D.文章将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和传统史学研究进行对比,论述了作者的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史学家们,只有突破数据带来的无限之境,才有可能避免失去从整体上描述历史的能力。
B.如果没有司马迁建构的以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起源话语体系,就没有历代王朝为前朝修史的传统。
C.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之所以成为经典,与他在书中兼记和颂扬希腊人和异邦人的丰功伟绩有关。
D.大数据时代的史学研究要想避免工具性话语霸权,就必须坚守人文情怀这个人类主体性的最后营垒。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一一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后文的内容都围绕这句展开。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2】结合诗句内容和写作时间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3.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
陆游
抱病齿发非,阅世城市换。
朋侪冢累累,在者亦云散。
穷居嬾①出户,俯仰秋已半。
疏钟②到倦枕,微火耿幽幔。
平生疑著处,忽若河冰泮。
百年寓逆旅,万事真既灌③。
纷纷彼方寱④,袖手不须唤。
萝月⑤忽满窗,悠然付长叹。
(注)①嬾:同“懒”。②疏钟:稀疏的钟声。③既灌:谓古代对天神、祖先的大祭第一次献酒以后。④寱(yì):呓语。⑤萝月:藤萝间的明月。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寓逆旅,万事真既灌”既说人生百年不过是寄寓在旅舍之中,是十分短暂的,又说诗人感觉已经将万事看得真真切切。
B.“微火耿幽幔”结住前面的抒情,又引出后面的抒情,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疏钟到倦枕”明明要写诗人听到钟声,却偏偏避开“听”字,着一“到”字,化实为虚,将诗人倦怠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D.“齿发非”采用借代的手法,说明作者年老。“俯仰秋已半”采用夸张手法说明时光过得很快。
【2】秋夜引起了诗人哪些秋思?请简要概括。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来到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 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被否定;同样,信息传播也需要质疑。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 ,有的虽然被反复辟谣,却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相反相成 不胫而走 满城风雨
B.天壤之别 相辅相成 来势汹汹 甚嚣尘上
C.大相径庭 相辅相成 不胫而走 甚嚣尘上
D.天壤之别 相反相成 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山:_______,_________;近观江面: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园田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喻为鸟和鱼,写出自己身受官场束缚但心系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