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0-2021年高二期末题带参考答案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际歌》是由法国诗人、政治活动家欧仁·鲍狄埃写于1871年,1888年,皮埃尔·狄盖特为歌词谱曲并开始传唱,距今整整130周年。毛.泽东同志认为:“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不仅要唱,还要讲解,还要按照去做。”
在历史的脚步中,歌声在回荡;在前进的征程中,精神在传承。《国际歌》中的光辉思想,如“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思想冲破牢笼”“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等,历久弥新,无不蕴涵于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习.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这些论断,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对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因而具有普遍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
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由衷地赞道:“对我们而言,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分析。习.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同时人类也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诸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等等。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秩序新原则和人类社会关系新愿景,才能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对“西方之乱”的深刻反思。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处于低增长,债务危机加重,贫富悬殊加大,社会矛盾加剧。欧元区经济至今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欧盟内部裂痕突出。一些效仿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长期停滞,或成为“中心国家”的附庸,或在“颜色革命”中陷入动荡分裂。英国前首相布朗2009年称“旧有的华盛顿共识已经终结”。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克鲁格曼指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彻底粉碎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信仰”。美国民众也在奋起抗争,“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发生便是明证。示威者喊出“推翻整个制度,资本主义是有组织的犯罪”。可见这场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标榜新自由主义的“华成顿共识”是“西方之乱”的祸根。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的不二法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对科学真理的高度自信。习.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认为,有必要以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来代替资本主义会这一“虚幻的共同体”形态。习.平总书记所主张的人类命运共创体这一理念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习.平总书记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回答了关于“人类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个根本性命题。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是天然的命运共同体。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交往以及民族间社会分工的自组织的世界特性越来越明显。“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只有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迎来人类无限光明的未来。
(选自求是网计永超《真理的光芒必将照亮世界》)
材料二:
为深入学习习.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可从文化维度、哲学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加以理解。
一、文化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传承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等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美好向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界大同理念是习.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传统文化基础。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实现,习总书记还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汲取了“义利并举、取利有道、重义让利”等正确的义利观,彰显了中国人民追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决心和信心。
二、哲学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首要基本观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现象并非绝对孤立存在,而是同其他事物或现象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普遍联系观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也是习.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基础。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地球村”越变越小、“时间轴”越缩越短,人类的生存视野不再局限于一方圆一国家,而是放眼于全人类全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倒逼着全人类必须打破国界、打破种族,携手共商共建共享,这是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安全挑战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三、理论维度: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世界格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个全新发展理念,有其丰富的独特内涵。“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重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对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所作的深入思考,顺应了历史潮滴,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彰显了大国责任,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宏伟蓝图,对维护中国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繁荣进步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新时代意义。
四、实践维度:“为世界谋大同”之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日趋休戚与共。习.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都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能够基于自愿自觉形成一种自然聚合。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以来,中国与各方已达成“共赢共享”的观念认同。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国和沿线国均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全球疫情蔓延的当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再次凸显。习总书记向全世界发出了“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的倡议,唯有“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才能“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质上属于一种合作共赢思维,全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无疑是重塑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发展的明智选择,
(选自王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国际歌》的光辉思想,具有普遍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因此是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联合国究理会决议并得到盛赞,彼得·汤姆森认为这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C.习.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界大同理念、正确的义利观,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追求。
D.“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对推动人类共同发展所作的思考,顺应了历史潮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国际秩序新原则和人类社会关系新愿景,才能让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幸福,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对世界大势的准确分析,对“西方之乱”的深刻反思,对科学真理的高度自信,在当今时代,意义深远。
C.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只有打破国界、种族,携手共商共建共享,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认同、实施,并让参与国和沿线国获得利益,携手战胜“新冠疫情”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成功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项是( )
A.第32届非盟峰会成功召开,就解决非洲难移民和流离失所者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合作。
B.2019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6.1%,总量将近100万亿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0892元。
C.中国海军连续10年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先后为6600多艘中外船舶安全护航。
D.中国连续十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近6000亿美元,人员往来约5000万人次。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面对某些西方政治家提出的“中国威胁论”,请结合材料内容,至少从两方面予以驳斥。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嘉峪关的味道
胡美英
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甚至能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
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刺鼻的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
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老是嘴唇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水,放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回到生养我的那个湿润的家乡。
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于是,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看手机,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老槐树。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散发着故乡的气息。
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
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这要在嘉峪关,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瓤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湾的西瓜。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造就的。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只是我从没有意识到而已。
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佛不需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葳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黑山强劲的山风,红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想找的东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
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
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别卖了,我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
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说:“看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铁灰色的小燕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
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关的水果,妹妹说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哪里也忘不了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
嘉峪关这座域,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质混合起来的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我回家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1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树苗所体现出来的韧劲、沧桑与执着,给了我在嘉峪关留下来的理由,从此之后我慢慢地在爱上了这个北方城市。
B.野麻湾的西瓜、嘉峪关酿皮激发了我的潜意识,让我认识到自己已经沉浸在嘉峪关的味蕾之中,已经与嘉峪关这座城市融为一体。
C.我之所以在嘉峪关生活得安心踏实,就是因为我能随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东西。
D.我的兄弟姐妹已经忘不了嘉峪关的味道,而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并把它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小鸟、椿树、果树、青枣、苹果和梨子等自然环境,既是描摹当下舒适的生活环境,又为下文回忆过去做铺垫。
B.文章开头在描写嘉峪关生态环境时运用了两组对比:嘉峪关的现在与过去对比,嘉峪关与南方的家乡进行对比。
C.本文用语生动形象,像“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这些句子和用语让文章读起来活泼而风趣。
D.文章最后特意记叙了哥嫂以及弟弟对嘉峪关的态度,这是从正面赞美嘉峪关的味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嘉峪关的喜爱之情。
【3】本文记叙的是嘉峪关的味道,文中却用了不少笔墨回忆了长城兜风、戈壁撒欢、书店、服装城等往事,对此你如何理解?
【4】文中从头到尾多次提到树或与树有关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椿树、小树苗和松塔,请你分别谈一下这三个物象具有怎样的意蕴。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十二而孤、少有大志。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到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世祖即位,公孙述称帝于蜀。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东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建武四年冬,援至洛阳。见世祖曰:“天下反覆,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十一年,朝臣以金城破羌之西,涂远多寇,议欲弃之。援上言,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流通。如令羌在湟中,则为害不休,不可弃也。帝然之,于是诏武威太守,令悉还金城客民,。归者三千余口。援奏为置长吏,缮城郭,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二十四年,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遣援率中郎将马武等,将十二郡募士及弛刑四万余人征五溪。明年春,军至临乡,遇贼攻县,援迎击,破之,斩获二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B.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C.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D.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指幼无父亲。古语中有“鳏寡孤独”之说,老而无子曰独,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B.昆弟,文中指兄和弟。后常比喻关系亲密友好。如“今秦楚嫁子取妇,为昆弟之国。”即为此意。
C.斛,一种量具,与“升、斗”同用来计量粮食的体积,三者之中“斛”的容积最小。
D.弛刑,即弛刑徒,指解除枷锁的刑徒。除从事各种劳役外,多被迫从军、戍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援年少有志,慷慨大方。他自小就拥有大志向,后来在陇汉间游牧的时候,显示出大丈夫气节,与人为善,尽散钱财。
B.马援理性冷静,善于识人。公孙述称帝后,隆重接待曾为同乡的马援,以示热诚友好之意,马援却认为此人不值得信任。
C.马援虑事周全,富有远见。当朝臣议论放弃金城时,马援认为金城城池牢固,土地肥沃,理应坚守不弃,得到皇帝认可。
D.马援忠贞爱国,老当益壮。武威将军刘尚攻打蛮夷失败,马援主动请兵,以老迈之躯率军出征五溪,第二年春大破贼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援奏为置长吏,缮城郭,开导水田,劝以耕牧,郡中乐业。
(2)时年六十二,帝愍其老,未许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
【5】请简要概括说明马援辞绝公孙述、归附汉世祖的原因。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孔子认为要识别君子和小人就要看其价值追求,看其对“义”与“利”的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幕里,人们燃起保险灯——一种能遮风挡雨的风灯,继续紧张地忙碌着。许多风灯在丘岭上闪烁,仿佛是从天空散落在丘岭上的星斗。灯影里的沙岭在飒飒的秋风里不再显得粗暴、冷漠,而是楚楚可怜。那时,不论多么累,我都会千方百计驱逐睡意,努力支撑着,跟在大人身边,干提灯的活儿。我欣赏着大人那优美的切红薯的动作,①不住地在心中祈祷,手千万不要碰到刀子啊。切红薯片是个技术活儿,稍有不慎就会伤到手指,那时几乎每天都有受伤的,想到就让人不寒而栗。挑灯实在挑烦了,②我便把灯挂到槐树枝上或支起的“独轮车”车架上,③坐在岭顶、沐着秋风,望着四面八方的风灯发呆。风化的沙土岭上,一片繁忙的喧哗,一派丰收的喜悦。
这样的日子里最怕的是阴雨天气。一天夜里,突然阴云密布,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一看就知道大雨将临。正赶上满岭是七八成干的红薯干,村民不敢怠慢,连夜喊着叫着,提了风灯,在蜿蜒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岭上赶,然后推着堆得小山般的车子往家跑。当时的我太年少,还不太能理解大人的焦急,引起我兴趣的只是路上那一行行攒动的黑影和点点跳跃的灯光。
多少年来,④我的脑海中无数次地闪现着那摇曳于瑟瑟夜风中的风灯——秋天夜晚的灯火,竟然在荒寂的沙土岭上营造出如此美妙而温馨的意境,让我倦怠的心一次次地回到贫瘠而又可爱的故乡。
【1】对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中的逗号有冒号的作用,逗号后的句子是“祈祷”的宾语。
B.②句中“独轮车”的引号表明该词有特殊含义:不是多轮车。
C.③句中的顿号应该改为逗号,因为其前后是两个独立的句子。
D.④句中的破折号表示后面的内容是对“风灯”所作的的解释。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作简要赏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跟在大人身边努力支撑着干提灯的活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7.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字数不超过15个字。
关于学习和记忆这些看似平常、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我们真的了解吗?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学习是①_____,记忆则是在头脑中保存所学知识的过程;从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角度上看,②____,它们使得我们在遇到与以往相似的情景事件时可以更好、更迅速地做出反应。例如,当我们的祖先在外出狩猎时遇到了猛兽的攻击,那么先前和猛兽进行搏斗的经验和记忆就会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好准备,并找到更有效的击败猛兽的方法,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上植物所吸收的氮都来自大气。但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其余的则来自大气。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他们分析在加州北部采集的古岩石样本,发现那里的岩石和周围的树木含有大量的氮。在这一发现基础上,他们用全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球的氮平衡,认为岩石风化释放氮是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的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生态系统中高达26%的氮来源于岩石。新研究成果打破了大气是植物所吸收氮的唯一来源这一传统理论,将重写教科书。
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请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