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测验在线免费考试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kuì( )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了诺贝尔奖是根据诺尔的遗zhì( )设立的;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八千名观众qiáo( )首而望的刹那间,如轻盈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仿佛看到在浩hàn( )的大海上,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B.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中的大事,除了课文,还有一些文章对此也有记述,如《呐喊自序》。
C. 参考注释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最使我感激”。
D.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颁发(瑞典3个,挪威1个),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 十年浩劫,致使他们夫妻分离,从此杳无消息。
C. 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民白手起家,创造着自己新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
D.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青岩古镇入选‘中国古镇’特种邮票。”句中“入选”和“邮票”依次是动词、名词。
B. “新闻阅读”“百鸟朝凤”“殚精竭虑”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C. 消息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D. “盲人女教师刘芳就像一朵开在大山深处的百合花。”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③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读诗歌,须从诗句中读出诗人情感。读王绩的《野望》,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读出诗人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的失落;读崔颢的《黄鹤楼》,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读出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1)下面文字中“A”处原是“她”的名字,请写出这个人的名字,并联系《骆驼祥子》的相关情节,谈谈这个人的死对祥子产生的影响。
只要见了她,以前的一切可以一笔勾销,从此另辟一个天地……她不仅是朋友,她将把她的一生交给他,两个地狱中的人将要抹去泪珠而含着笑携手前进。曹先生的话能感动他, A 不用说话就能感动他。他对曹先生说了真实的话,他将要对 A 说些更知心的话,跟谁也不能说的话都可以对她说。
(老舍《骆驼祥子》)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是自封的。
C.《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第一辆车是虎妞花九十六块大洋买来的。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鹦鹉螺号”潜艇的故事。小说之所以动人,原因在于构思巧妙、情节惊险 ,还在于它是科学和幻想巧妙结合的成果。
E.《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探讨了爱与拯救、忠诚和背叛、善恶共生等话题。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专题与综合实践
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
(新闻天地)阅读以上一则新闻内容,请你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填空。


(创意先锋)楚水初中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
(名家讲堂)学校拟邀请少年宫主任周宇女士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作书法欣赏指导讲座。假如你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周主任,该如何说?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①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②,日暮客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①诗人曾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②渚(zhǔ):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洲。③客:指作者自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
B.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
C.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
D.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①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②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注释:①浙江:就是钱塘江。②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节选自《观潮》)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沿溯阻绝
②乘奔御风
③天下之伟观也
④既而渐近
(2)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狼》 方其远出海门 《观潮》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三峡》
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观潮》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D.春冬之时 《三峡》 浙江之潮 《观潮》
【2】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停顿(每句标一处)。
⑴其间千二百里
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4】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水势大和________的特点,乙段从形、色、声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潮壮观的景象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A)消息 《天舟天宫顺利对接》(节选)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了解,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它的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此次与天官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
(B)天舟一号瘦身记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若想运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
③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腰部的赘肉是很难减下去的。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原先做得很厚实,显得臃肿。因此,教练决定第一步就要帮我减腰部赘肉。
④经过多次试验,教练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保留结构受力部分,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
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通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
⑥为了装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材料(A),说说天舟一号要完成哪些任务。
【2】阅读材料(B),回答下面问题。
有人认为第⑤节画线句多余,应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
【3】阅读两则则材料,谈谈你从中领悟到的科学精神。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不妨“不求完美”》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到某个地方做客,当地朋友少不了领着你参观这风景那名胜。末了,你要告辞,朋友却热情挽留,直说还有许多好地方没看完呢。你只好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②确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要留点遗憾的。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说法:××是遗憾的艺术。这个主语.可以用很多词替换,比如摄影,比如影视,比如建筑等。即便是人生,也是“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遗憾总是在所难免。
③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对人对己都宽容一点,做人做事不妨“不求完美”。
④有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学,希望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做个“通才”,成为完美的全能者。于是,每天满怀激情,看到什么就学什么,整日忙得不亦乐乎,最后每样都只学了皮毛。如果用这样的完美标准要求别人,更会让自己失望不已。而有的人,能够认清自己或别人的不足,主动放弃让自己或别人做个“全能者”的想法,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某几个方面甚至一个方面钻研得更深,反而能够“一招鲜,吃遍天”。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仅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必要什么都懂。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哪个人什么都懂,能够一个人包打天下。
⑤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容易贻误时机,影响做事的效果。经常写时评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文从句顺,逻辑说得通,观点站得住脚,让人读得下去,就很不错了。至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则是很难的,而且容易在过度修改中失去文章的时效性。过度的权衡,也必然会贻误做事的最佳时机。
⑥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更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淮南子》里有一句话:“夫待马要( yǎo)袅、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待西施、毛嫱而为配,则终身不家矣。”意思说的是,如果非要等到鞍袅、飞兔这样的良马才来驾车,那世上的人就没车可坐了;如果非要等到西施、毛嫱这样的美女才来结婚,那就一辈子别想成家了。事实就是如此,脱离实际,把要求定得太高,太追求完美,最后多半是不但这件事办不成,而且会失去更多。
⑦当然,我们在这里说的不妨“不求完美”,不是说降低要求或没有要求。相反在做事的过程中,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尽力追求目标,只是要给做事的最终结果一点宽容。
【1】阅读选文①②③段,简析这部分内容的论证思路。
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引出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有遗憾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④段中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一则事例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林书豪虽然先天条件并不出色,但他苦练球技,成为NBA赛场上耀眼的明星。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完成下列小题。
①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晨落到暮。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
②正是红枣上市的季节。老家院子里的老枣树上一定挂满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了吧,被连绵的雨珠击落一地,树下有否拾枣的人?
③从前,红枣成熟的季节,母亲便挎了一篮子红枣给我送来。不厌其烦地和我絮叨小时候打枣的事儿。如今,这样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种高不可攀的奢望和梦想。
④我是老枣树看着长大的。除了母亲,我和老枣树最亲。每年燕子飞来的时候,我就围着老枣树转悠。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
⑤我找来一根长棍子递给母亲,拉着她来到老枣树下。母亲仰头朝树上望,忽而举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枣儿仿佛一只只欢蹦乱跳的兔子,满地撒欢。我小跑着来来回回追赶着去捡。可是,才捡了几颗,母亲就停下不打了。母亲说,枣熟透了才好吃。等树上的枣全都变红的时候,母亲却又换了说法,得留着,过年时好给你蒸枣糕吃。从此,红枣成了一道过年时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亲也有破例的时候。
⑦八岁那年,一天放学后我一口气跑回家,哭闹着跟母亲要爸爸。母亲见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劲儿地哭喊起来。母亲把我搂在怀里说:“走,妈妈给你打枣吃。”
⑧那天,母亲只一会儿就把树上的枣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头看母亲,她眼睛里湿润润的。
⑨十三岁那年,到了红枣收获的季节。一天,同桌因为我阻止她上课吃东西,便告诉老师我拿了她的橡皮,还骂我小偷。我向母亲哭诉一阵子后说,我不想上学了。母亲伸手抹掉我脸上的泪水,牵起我的手来到老枣树下,递给我一根长木棍,说:“使劲儿往树上打,气出来心里就不觉得憋屈了。”
⑩真的,我举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阵子,心里感觉舒坦多了。但是看着被打得光秃秃的树,我心里又很难过。母亲却笑微微地说:“枣树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颗颗圆滚滚红艳艳的枣儿挂满老枣树,我才相信母亲的话是真的。
⑪十七岁那年,我高考落榜。这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对着老枣树一通猛击,直到精疲力竭,瘫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我被一阵冷风吹醒。起身准备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弯身去拾,却看见母亲坐在地上睡着了。顿时,我的眼泪叭嗒叭嗒掉下来。
⑫一次次,我用打老枣树的办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愤。但我不知道,当我拼命抽打老枣树的时候,母亲的心有多疼。
⑬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她一辈子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我却因为生活中的风吹草动或种种不如意一次次向母亲哭诉和发泄,而每一次哭诉和发泄都会像刀子一样剜割着母亲的心。
⑭后来,母亲离我而去,我也离开了那棵老枣树。但我觉得,我从没离开过老枣树,就像从没离开过母亲一样。
⑮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沥沥,窗玻璃发出啪啪嗒嗒的声响,像极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枣树上的红枣落到地面的声音。伸手按灭台灯,叮嘱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捡拾那一颗颗圆滚滚紫溜溜的红枣,以及像阳光一样散落一地的斑驳流年。
(有删改)
【1】阅读第⑥-⑪段,仿照示例概括后两次打枣的原因。
示例:第一次:无理哭闹后打枣。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终于看见青蒙蒙的芽儿了,终于开出黄盈盈的小花了,绿碧碧的枣儿终于有了红意。(连用三个“终于”有何作用?)
(2)忽而觉得,母亲就是一棵老枣树。(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3】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4】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鲁迅《藤野先生》
比较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作文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的教诲,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取真实生活片段,写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