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九年级历史2019年下册中考模拟试卷完整版

1. 详细信息
“晚清似乎出现了重新振奋的新气象。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
A. 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 倡导实业救国 C. 终极目的是完成国家转型 D.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2. 详细信息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 详细信息
“一方面使许多人对当时的民族危机更加感到触目惊心,提高了他们在这方面的觉悟程度;另一方面又从西方输入了进化论的观点,使许多人从封建主义的世界观束缚下摆脱出来,开始接受资产阶级世界观。”这评价的是
A. 魏源著述《海国图志》
B. 严复翻译《天演论》
C. 孙中山发表《民报》发刊词
D.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4. 详细信息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



A. 思想观念的转变
B. 教育文化事业的进步
C. 社会生活的变化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详细信息
“其惊人之处在于它是由知识分子领导的,并且他们在反帝的政治纲领中一并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思想以及新爱国精神。中国的学生阶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自动承担了为中国命运操心的责任。”这评价的是
A. 公车上书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中共一大
6. 详细信息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道:“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材料直接反映( )
A.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
B.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C. 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详细信息
《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人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 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B. 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详细信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管子·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 全面依法治国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从严治党
9. 详细信息
澳门以“一国两制”模式回归后,由于澳门与葡萄牙的历史联系,葡萄牙与欧盟、北约和美国的良好关系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同欧盟、北约和美国关系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2003年又成立了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即中葡经贸论坛,并在澳门特区设立了常设秘书处。近年来,中国与葡萄牙语世界的关系在不断发展。材料表明澳门回归
A. 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B. 在祖国统一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外交的发展 D. 保障了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10. 详细信息
2019年1月2日上午10时,《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顾历史,是为了启迪今天、昭示明天,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 详细信息
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里有手工作坊、磨坊和烤面包坊等,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和生产所需的物品,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这反映了西欧庄园
A. 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组织形式
B. 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C. 具有一定的自由与特权
D. 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12. 详细信息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这种变化是由于( )
A. 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权利法案》的颁布 D. “光荣革命”
13. 详细信息
“1853年,印度第一条铁路通车;英式法律制度被引进;为了向东印度公司输送合格人才,大批英国人被送入刚刚成立的印度大学,印度首批三所大学均成立于1857年.”这说明
A. 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殖民统治促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
C. 殖民掠夺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根本原因
D. 殖民统治是印度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
14. 详细信息
1860年-1890年间,俄国的棉纺织业产值由5000万卢布增至2亿卢布,增长3倍;钢产量由1250万普特增至5200万普特,增长3倍;石油开采量由不足100万普特增至2.43亿普特。促进俄国此时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行
②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③一战的爆发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 详细信息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中国五四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生反映出(  )
A. 战败国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情绪
B.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 战后出现了新的民族矛盾
D. 凡尔赛体系受到了猛烈的冲击
16. 详细信息
如果说,这件事之前俄国是通过向西方学习而走上强国之路的,那么在这一事件之后,俄国则是通过自己的试验和创造而跃居世界强国,并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模式和经验,以上评述中的事件是指(  )
A. 农奴制改革 B. 十月革命
C. 赫鲁晓夫改革 D. 苏联解体
17. 详细信息
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重塑昔日辉煌,西欧国家选择
A. 扩大对外侵略扩张
B.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 依附美国对抗苏联
D. 走上了联合发展道路
18. 详细信息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钢铁石矿”等夕阳产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速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
A.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 工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善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9. 详细信息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该画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为题材,以极为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思想,打破时空界限,把代表着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会聚一堂,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类中追求智慧和真理者的集中赞扬。
图二: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城外创建太学,主要是为了培养适合封建统治的人才,学生们在太学里学习儒家经典,学后经考试按等第录用。
(1)图一图二各代表怎样的文明类型?
(2)观察图一图二,它们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
(3)读完两幅图,谈谈你的感想和认识。
2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荜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说它“开动了现代化这辆列车。
(2)促成材料二中“民国”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为何说民国的建立“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3)材料三的“中国的文艺复兴”指的什么历史事件?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在内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纠正了长多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和土地的潜力。



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材料二:在邓.小平的战略布局中,上海只是一座大城市,也不只是个传统工业基地,而是能够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是面向世界,展示中国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上海浦东开发区
材料三:2018年,首例体细胞克隆猴涎生,“天眼”FAST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中国科技捷报频传,他们是中由大到强的新名片!
(1)请指出材料一中“土地改革”是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改革对城市改革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开放上海的目的。
(3)请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成就取得的关系。并简述取得这些成就的意义。
2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决计与那不公平,不人道之国断绝一切关系。”
材料二: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的东西”。
材料三: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为每周35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0.4美元。
(1)材料一中,“不公平、不人道之国”指的是哪国?为了与该国断绝一切关系,华盛顿做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文中的“叛乱”指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肯的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解放黑奴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立刻消失了吗?
(3)材料三,政府颁布这一法规时,当时的美国总统是谁?从材料可以看出他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23. 详细信息
请根据以下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字数80—120字。(要求:题目自拟,体现图片之间的联系,史实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