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八年级语文2017年下半期月考测验试卷完整版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题文)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②《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古代战争中的兵器引起作者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杜牧)
③《过零丁洋》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双关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和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零丁洋》文天祥)
④《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写上拼音。
①匿名(_____)
②jié责(_________)
③文绉绉(_______)
④油光可jiàn(_____)
⑤宽 shù(____)
⑥绯红(_____)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 滋润 苦痛 获取    B、脍炙人口 滋养 沧桑 汲取
C、不可名状 养育 磨难 吸取    D、家喻户晓 培养 苦难 吸收
4.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是其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为在海上见到了一条独角鲸,法国生物学家________最后发现那是一艘名为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__________和一个捕鲸手,跟随___________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苏轼《水调歌头 》,回答小题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词前小序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_____________,他和苏轼、苏洵共称文坛“三苏”。词的最后一句中指明月的是哪个词?_____________。
【2】请把词中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说说这一句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3】简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鸢飞戾天(_____) ②窥谷忘反(_____) ③负势竞上(_____) ④经纶世务(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1】《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亦不详其姓字(_____) ②每有会意(______) ③期在必醉(_______) ④造饮辄尽(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 亦不详其姓字 B. 其如土石何 C. 亲旧知其如此 D. 食之不能尽其才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8.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关于“文明旅游”的主题阅读
(事件回放)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激增,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超过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共9000多万人次。随着中国人出境游的不断增多,一些游客乱丢垃圾、大声喧闹、不守规矩、入乡不随俗等不文明行为也逐渐成为中国游客的专属“标签”。
每逢假期过后,凡是出境游归来的人首先不是描述那个地方有多么好,而是会抒发一句感慨:人真多。紧跟着的一句话十有八九会是:中国人真多。假日一到,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被中国人包围。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旅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证明“到此一游”。至于旅游地的风光到底好在哪,那里有什么文化底蕴和特色,此番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很多时候被无意识地忽略掉了。比拍照更让世界瞠目的,是中国游客的疯狂购物能力。不知从哪个黄金周开始,总是会看到中国游客将某品牌店抢购一空的新闻,他们一边看着中国游客排队抢购名牌包,一边不住咂舌“中国人真是挺有钱的”,视中国人为“暴发户”。
(《城市快报》)
(数据调查)
近日,某网站进行了一项“文明出境游”调查,盘点出国民心目中“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
“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

不文明行为

乱丢垃圾

不尊重风俗习惯

对景区规定不以为然

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插队

随地吐痰

投票结果

72%

31%

13%

46%

8%

65%


(观点碰撞)
观点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游客曾被视为“暴发户”,出境旅游疯狂购物、大声喧哗。被贴有“暴发户”标签的还有俄罗斯人,他们几乎能吃光所有的自助餐食物,甚至掏出小塑料袋将食物偷偷带走,对酒店工作人员大呼小叫。此外,法国游客缺乏礼貌、态度傲慢、爱挑剔等行为同样招致非议,而美国游客也贴有“粗鲁”、说话声音大的标签。总而言之,外国人也有这样那样的不文明行为,在卢浮宫前泡脚的也不仅仅是中国人,实在不必专门针对中国游客横加指责。(新华网)
观点二: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管是穷是富。贫富不是文明的标准。我们希望明天的中国能够无愧地成为未来人类文明的脊梁,那就不要忘记去不断清洗历史留下的那些惰性,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点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冯骥才《中国人丑陋吗》)
观点三:拥有财富未必受人敬,修养与财富相匹配,才值得尊敬。如果财富上涨了,而素质更低下了,这是文明的耻辱,而个体的文明素质往往勾连着国家形象、软实力。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
(网友评论)
【1】阅读(事件回放)部分,你认为“中国式旅游”有哪几个特点?请分别归纳。
【2】根据文本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被称为“暴发户”的有中国人、俄罗斯人、日本人。
B. 2012年中国居民出境8300万人次,2013年中国居民出境共9000万人次。
C. 出国旅游的人都在感慨中国人真多,因为一到假日,世界各国的旅游胜地便都是中国人了。
D. 对于中国人来说,旅游就是到此一游,就是到一个地方拍张照片。
【3】根据“最不文明的出境游行为”调查表,写出调查结果。
【4】对中国游客被贴“标签”这种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古老的防御兵器——盾》,回答小题
①盾,古人称“干”,与戈同为古代战争用具,故有“干戈相见”等词。作为一种手持的防护兵器,盾可以掩蔽身体,防卫敌人的兵刃矢石的杀伤,通常和刺杀格斗类兵器,如刀、剑等配合使用。
②传说我国最早的盾,远在黄帝时代就有了。《山海经》中有关于“刑天”这位英雄人物的神话,描写他一手操干,一手持斧挥舞不停的雄姿。陶渊明为此写诗赞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周礼·司兵》写明周时已有五种盾。士卒用手执盾,可以遮挡敌人兵器,尤其弓箭的进攻。春秋战国时,战车上专门有人执盾,以遮挡矢石。城头上多设盾橹,作为守城护具。
③盾的形状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圆形、燕尾形及不规则形,背后都装有握持的把手。盾所用材料主要有皮革、木材、藤条、金属等。盾牌则分为木牌、竹牌、藤牌、革牌、铜牌、铁牌等。早期的盾都用木、皮革等材料制作,表面涂漆,形状多呈长方形或上窄下宽的梯形,长度一般不超过50cm。商周时期,盾多用于车战和步战,用木、革制作或者用藤条编制的盾是军队中的重要防卫武器。这时的盾,形状近似长方形,前面镶嵌青铜盾饰,有虎头、狮面等,个个面目狰狞,令人望而生畏,借以恐吓敌人,增强盾牌的防护效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盾仍然以木和皮革为材料制作,但其形状却有较大的变化,其上部大多做成对称的双弧形,表面涂漆,并常绘有精美的花纹,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宽约45厘米。
④我国明代时期曾经发明过能与火器并用的多种盾牌。这种盾牌不同于以往的盾,它既能防御又能攻击,且威力很大,可以说是古代的“坦克”。这类新式武器,有许多响亮的称呼:神行破敌猛火刀牌、虎头火牌、虎头木牌、无敌神牌等。这种牌是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火器。战斗时,牌手持牌掩护士兵前进,先向敌人喷火,火焰喷射约6m~10m远,足可抵挡强敌十余人。“虎头牌”内藏猛箭20余枚,临敌时,突然发射,以杀伤敌兵。明代最大的一个牌后面可以遮蔽25人,作战时,可施放火焰,阻止敌骑兵的冲击,又能掩护士兵免受箭枪射杀,还能数面无敌神牌相连,迅速布成城墙,阻挡敌兵进攻。这些与火器并用的盾牌是明代所特有的。
⑤藤牌也是军队中常用的一种盾牌。这种藤牌,编制简单,使用轻便,质坚而富有伸缩性,圆滑坚韧,兵器不易砍破射入。清军入关时已有藤牌军,士兵用其抵御刀剑枪斧及矢镞弹丸,颇有效,多为冲锋陷阵之步兵用。
⑥今天这古老的防御武器,却成了我们武术锻炼中的器具。用盾牌进行的对练项目,如盾牌刀对单刀、盾牌刀对朴刀等,不仅在国内表演时受到大众的欢迎,而且在国外表演也颇受好评。此外,盾牌还是当今各国防暴警察的必备装备。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久远的盾今天仍在使用。
【1】我国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盾与明代的盾,在功能上各有什么特点?
【2】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③段最后一句“盾高一般有60多厘米”中的“一般”能否删去?为什么?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爱的旅程》,回答小题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
“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我也不饿。”“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这篇文章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是关于___________的故事;一条是关于__________的故事。
【2】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满腹苦香”的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4】“……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何流泪?谈谈你的看法。
【5】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50字左右)。
11. 作文 详细信息
因为有爱,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懂得了感恩。用心聆听品味在我们已走过的人生旅程中,那些让你感动感恩的微笑、眼神、祝福、劝勉……,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些浓浓的亲情和友情……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生活中的美。
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
②设置好文章的记叙线索,注意叙述要详略得当 。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不要在文中出现自己学校、同学、老师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