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册开学考试历史无纸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鲁、齐釆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方针,使得殷旧遗民具有“国人”身份。入晋国后 的側氏(属于戎狄)与姬姓毕氏贵族通婚,并受到其他封国贵族的重视。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
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利用宗法关系强化了地方秩序
C.推动了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D.促使政治中心由西向东的转移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仁宗时期,右司谏刘随说:“臣僚迁擢,多至尊官;皇族丝联,未登显位。”而知谏院范镇也叹息道:“祖宗后裔,岂无贤才?而一概废而不用,深可惜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官僚政治较为成熟 B.宗法制正走向瓦解
C.皇亲贵胄势力衰微 D.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国治产,以给公上”

《后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上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B.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D.男耕女织的生产形式出现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测算,晚明从漳州月港流入中国的白银,16世纪70年代年均约28.5万两,80年代年均约88.9万两,到1600年以后年均达到100万两的规模。这些白银大量流入促使中国
A.萌生新的生产关系 B.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C.政府海禁政策失效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55年,列强要挟清政府迫使当地百姓搬出租界,上海知县布告要求限期拆除。 次日,民众就用“揭贴”回应:“ 西方蛮子,本明....来到中华,如狼逞凶。不论何物,不分地区,随意侵吞,随意夺取。”该“揭贴”反映了
A.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民众对侵略行径的愤慨 D.华夷观念深刻影响了对外交往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
A.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
C.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D.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义和团面对侵略喊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二十一条”签订后,上海企业家穆藕初号召勿忘“五九国耻”得到积极响应: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打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旗号。这一系列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反帝反封建斗争成为民众共识
B. 反帝斗争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C. 近代国家观念逐渐形成
D.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全民抗战》是在武汉创办的政治刊物,共出版157号,下图是其创刊号刊头。《全民抗战》的创刊

A.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党内合作的实现 B.标志着报业开始参与民族救亡运动
C.促进了国民政府抗战路线的转变 D.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36-1941年自贡盐产量表。国府西迁,当局更加倚重自贡盐税收入,1939年9月,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自贡建市。其设市

A.体现了抗战大后方建设的特殊需要 B.表明了自贡盐业在全国的主导地位
C.是国民党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成果 D.说明经济发展决定了政治民主建设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初,江苏南部地区的蚕丝出口因铁路通车逐年增加,蚕桑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沪宁铁路沿线地区常能见到连片桑田。尤其是无锡发展最快,成为“甲于东南的蚕茧之地”和江南丰沃的“养蚕地带之中心”。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A.自然经济瓦解有利农业区域的发展
B.沦为西方列强商品市场的程度加深
C.铁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呈现不平衡特征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  )

A.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B.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件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欢迎的。……外国投资的容纳量是非常广大的。”1953年《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出版时,却删除了这段话。对此,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
A.中国对外政策已从开放转向保守
B.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
C.美国实行敌视和封锁中国的政策
D.抗美援朝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恶化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中共中央对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制度,要求各地在春耕前,以乡为单位,大体确定全乡产量,并公布国家対本乡的购销数量,对农户余粮,一般统购80%以上,统购价格由中央统一规定。这一制度
A.标志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B.为当时工业建设奠定基础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有利于农业产量快速提高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题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当稳定》,否定分田到组,分田到户。这表明
A.生产责任制效果不大 B.包产到户政策中断
C.改革思想仍有待深化 D.改革脱离社会实际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4世纪以前,雅典案件的审判通常由执政官主持,陪审法庭审理,但主持者不能给出或者影响案件的判决;当事人轮流陈述并做简短答辩后,陪审员无需仔细考虑和讨论便可投票裁决。这说明古代雅典
A.司法程序过于繁琐复杂 B.司法程序影响法律实施
C.司法程序体现主权在民 D.司法程序保障司法公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6世纪末以来,罗马平民比过去拥有了较多的发言空间,一个新的呼声也就跟着出现一让拥有少量财产的人也享有法律上的地位。而这一诉求最终将古罗马社会送入一个新的时代。这里的“新"突出表现为
A.法律制度走向规范化 B.公民权限制适当放宽
C.贵族专权局面被打破 D.财产等级制全面推行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把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这反映了德国
A.民主政治的缺失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历史传统的延续 D.专制主义的传统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 世纪末)“在南美洲,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交通线不合理、不充足的特征。修建它们不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为了连接生产点和装船港口,在它们之间的广大地区连最差的道路也没有”。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的这段话旨在说明
A. 西方工业文明促进了南美洲农业文明快速进步
B. 西方殖民扩张终极目的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C. 西方的殖民活动改变了南美洲交通落后的面貌
D. 殖民地和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体闲。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近代交通发展的迅速
B. 民众财富收入的增加
C. 工厂制度影响的深远
D. 生活方式日益国际化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

据此可知
A. 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B. 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
C. 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 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研究英国革命(1640年)和法国大革命(1789年)的两大阵营社会成分,见下表。据此可以推断

A.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更高 B.两国革命的性质截然不同
C.宗教冲突引起了两国的革命 D.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
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A. 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 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 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 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传记作家说,撒切尔夫人最大的成就,或许是改变了英国政坛和社会“以谈论金钱和经济效益为耻”的过时做派,成功地开创了政界和商界人士共同管理政府的新模式。他所说的“新”主要表现为
A. 实行统制经济
B. 减少国家干预
C. 社会市场经济
D. 福利主义政策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传统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国际金融危机后,以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成为多国经济发展主要方式。中国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华为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明确提出“美国优先”,为此甚至不惜举全国之力打压华为。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新经济发展模式取代传统经济 B.新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全球竞争
C.新经济发展模式政府作用有限 D.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期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60年代,美国漫威公司创造了绿巨人浩克这一漫画人物形象,情节是苏联间谍在实验中搞破坏,主人公由于受到伽马射线的辐射而变成了绿巨人。这一艺术创作反映出
A.美国民众对于苏联崛起的恐惧
B.漫画人物形象塑造受到时代影响
C.美苏两极对抗扩展到文化领域
D.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文化事业发展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的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1961一1965年是9.8%,1966一1970年为23.4%,1971一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 农业经济呈不断发展态势
B. 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农业助力
C. 承受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
D. 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斯基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在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低下,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里,“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资金不能依靠掠夺殖民地,只能把小生产者当作“殖民地”。为此,苏俄(联)政府实行
A.余粮征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体制”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巴黎成功获得2024年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如果法国为筹建奥运会会场需要贷款,应该向下列哪个机构申请贷款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世贸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银行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当今时代,西方国家的资本受市场利润的驱动,必然会流向利润最大的地方。随 着在许多领域西方国家的投资成本越来越高,西方资本倾向政治局势较稳定,劳动力、土地、知 识等成本较低的国家。这导致
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B.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
C.发达国家加紧对外扩张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31. 详细信息
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历经磨难,终于成就辉煌。阅读材料:
材料一 清代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所谓“天下四大名镇”。其中,汉口镇明初还是汉阳城外一处荒郊,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年间成为镇。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有居民32209户,嘉庆十八年(1813年)增为36929户。汉口在清代是淮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容这里“帆樯满江,商贾毕集”、“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己购机器搬运到湖北,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建厂。次年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铁政局,同年开采大冶铁矿,后又在汉阳兴建铁厂,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
——据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等整理
材料二 当年武昌起义之爆发绝非偶然,当年卷起革命风暴也不属于意外,因为历史的合力已经汇流成河到达了那一步,所以即使不在这里发生也一定会在那里发生,即使不在这个时候也一定会在那个时候,总之一定会发生。
(但)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等整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时期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注:不得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首义”的“幸运之果”掉在武汉地区的原因。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请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再举两例简要加以说明。
32. 简答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
33. 详细信息
中国自古就以农立国,“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悠远久长。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位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历史,饥荒不断。为此,历代统治者往往将粮食作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物资.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教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井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袁隆平先生曾说过:“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能够绊倒一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逐步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如今疫情几乎席卷全球,不少国家都开始限制粮食出口,启动粮食库存计划,以保障该国粮食供应充足。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就发布消息称,中国全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储备充足,供应充裕。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的自给串达到98.75%,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和抵御突发事件冲击提供了坚实保障。
——摘编自新浪财经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古代重重视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归纳影响古代粮食安全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保障粮食安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