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二历史2019年上学期月考测验完整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A. 宗法秩序仍受到重视
B. 天子之位争夺激烈
C. 周王强化“共主”地位
D. 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该学者意在说明
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
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记述

出处

“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恩”

《国语·鲁语上》

“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

“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左传·高祖本纪》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
B. 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
C.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
D.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面对最高权力的巨大诱惑,朝堂之上的大臣朋党,后宫之中的妃嫔宦官外戚等,各有山头,各有所拥戴的皇子,各种利益集团自然便展开了博弈甚至厮杀,步步惊心。这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混乱
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
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嘉靖以后,会试也要搜检,考生所带考具均有规定,如帽用单毡,鞋用薄底,砚台不得过厚,笔管不得镂空,食物必须切开等。这一记载表明明代
A. 人才选拨更加注重形式
B. 科举制程序日益规范
C. 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深
D. 用人标准侧重道德品行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延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这段话主要表达的是
A. 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B. 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C. 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 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下列选项中比较符合钱穆所说的应该是
A. 秦朝的郡县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明朝的内阁制度 D. 清朝的军机处制度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
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同时又重用司礼监宦官,并给予宦官“出使、专征、监军”等大权,与内阁的权势相抗衡。明成祖此举
A. 表明皇权渐趋衰弱
B. 意在加强君主集权
C. 促使内阁取代六部
D. 造成首辅权力失控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蔚蓝色的海洋成就了古希腊人民的民主,这表明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凡是濒临海洋聚居的民族都会有民主的传统
C. 海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文明的发展
D. 瀕临海洋地区是民主政治发展最合适的地区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
A. 消除了罗马境内的民族矛盾
B. 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C. 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
D. 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当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该项改革
A. 使民主主体扩大至普通公民
B. 使行政权逐步转移至内阁手中
C. 使英国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
D. 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初,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B. 国王掌握一定行政权力
C. 国王议会政府分权制衡
D. 宪政制度之下依法行政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孟德斯鸠说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到:“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为防止对权力的滥用,就必须用权力约束权力,建立一种能彼此调节配合并相互制约的制度。”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 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 联邦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 总统任命的法官需得到众议院确认
15. 详细信息
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建设状况。下列关于该关系的描述与近代各国政体相对应的是( )
A. “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法国
B. “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美国
C. “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德国
D. “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英国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98年前后,有人士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A. 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 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 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 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
A. 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 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 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共和主义和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一平衡表现为
A. 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 共和派和民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牧航在《比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文中指出,“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的资产阶级自由派担心这个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发生了刺杀威廉一世的事件,俾斯麦以此为由提出取缔社会民主党,议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再次予以拒绝。”这说明当时帝国议会出现这种现象
A. 说明其权利大于联邦议会
B. 反映了其受到工业化影响
C. 说明其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D. 是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德国1871年宪法与法国1875年宪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国宪法规定总统权力很大,参议院和众议院权力很小
B. 德国宪法巩固了统一的成果,法国宪法打击了保皇派复辟的企图
C. 德国宪法是“新瓶装旧酒”,是历史的退步
D. 德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是立法机构,作用很大
2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不同的选官标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考试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2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官员的选拔,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政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选任方式上,监察官员一般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监察活动多采取垂直单线方式,直接听命于皇帝。统治者还重视用法律对监察活动进行规范,如汉朝时的《刺史六条》、唐朝的《巡察六条》、清朝的《钦定台规》等法规的制定。西汉除御史大夫为二千石外,侍御史、御史及部州刺史皆为六百石。唐代御史台除大夫三品,中丞五品外,侍御史为从六品,监察御史只有八品。然而,他们执行监察权时,可以不受自身品秩限制,纠察弹劾包括宰执、王公在内的一切官吏。虽然古代的监察权依附于皇权,但监察权力的运用具有相对独立性,职能渐渐从行政监察权中分离,机构也渐渐走向独立。
——据《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等
材料二 古典时期,雅典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员监督机制。公民大会有一项固定议题:审查在职人员的表现,并就其去留问题进行表决。陪审法庭除了是最高司法机关外还是最高监察机关,议事会同样承担着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功能。雅典公民也有相当大的监察权。在雅典,官员的当选必须经过公民的严格监察:官员在任职前,要对其出身、财产、人品、是否服兵役等进行审查。官员在任职期间要举行一次信任投票,看他是否称职。任职期满后,对其财产等情况进行审查,看他是否贪污受贿。
——据《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1)材料一法案中对议会和国王的权力又做出了怎样的规定?这对英国政治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材料二中法国1870年后“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重要事件是什么?此后法国政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多元利益集团之间妥协的表现,并分析美国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