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2018年上半年)无纸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镂(lǒu)空 倦怠(dài) 臼齿(jiù) 跋山涉水(bá)
B. 蹒跚(pán) 濒临(bīn) 鲜腴(yú) 重峦(nuán)叠嶂
C. 轩榭(xiè) 窒息(zhì) 炽热(chì) 颤(chàn)巍巍
D. 池沼(zǎo) 秀颀 (qí) 颓唐(tuí) 恹恹欲睡(yān)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测绘工作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一定要十分准确,绝不能粗心大意。
B. 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奇峰异秀,怪石林立,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C. 写作文最忌讳提笔就写,想到哪写到哪,文章全无脉络可言。要做到胸中有丘壑,一气呵成。
D. 对于山城重庆来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相和谐统一的理念。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课文《昆明的雨》是一篇散文。
B.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用“顺”的妇人之道来讽刺纵横家的句子是:“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C. 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开篇设疑,点出背景;回忆往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惜别寻父,难忘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D.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我国古代石拱桥的典范,突出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深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5.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拟写两句,将段落补充完整。
与一只蝶不期而遇,让我了悟疼痛的破茧之后是美丽;
与一朵花不期而遇,让我明白勇敢的绽放之后是绚烂;
, ;
, 。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在许多国家畅销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是公认的国际报告文学佳作。
B.它以作者自己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用丰富的事实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报道,具有强烈的可读性和引人入胜的能力。
C.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D.它描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让人深刻地了解了中国革命历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这段话所评价的人物是 ,他的作品被誉为“ ” 。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题文)初三某班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拟写主题。请围绕“微笑面对生活”结合语境,补全下面主题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有乐总需放歌。
(2)活动二:设计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①办专题板报 ②写话题作文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畅谈感悟。面对挫折,杜牧有诗云:“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填空。
(1)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3)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高昂的诗句是: , 。
9.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律诗,完成小题。
送人之荆门
明•浦源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注释)①郢(yǐnɡ):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也称“阳春”“阳春 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ɡēnɡ):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此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恒过________ (2)而后作_________
(3)鲍叔终善遇之_______ (4)及小白立为桓公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九 合 诸 侯 一 匡 天 下 管 仲 之 谋 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四十二粒芝麻
顾振威
⑴每天放学后,我都拖着饥饿的身子到村口去,双眼痴痴地望着灰蒙蒙的远处,望眼欲穿地渴望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能闯入到视野之中。
⑵父亲到平顶山拉煤已有十多天了。生产队在每年的春夏之交都要抽调劳力去平顶山拉煤。父亲是从上海来的知青,身子单薄得像麻秆一样,苍白瘦削的脸上还架副近视眼镜。父亲递给队长一支丰收牌香烟,晃了晃并不粗壮的胳膊,嘿嘿笑道:“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吃了三十多年饭,有的是力气,你就让我去吧!”
⑶去平顶山拉煤是最累的活了。想想看吧,来回要走1000多里路,1000多斤重的煤车,全凭两条肉腿拖回来,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汉子也要累掉几斤肉。队长不解地问父亲:“队里的人都怕拉煤,就你不怕,你到底图啥?”父亲实话实说:“图的是多挣点工分,为家里省点粮食。三个像狼崽一样的孩子,越来越能吃了,我不忍心让他们饿着肚子啊。”
⑷队长指了指打麦场里的大青石说:“去拉煤不是去享福,得有力气才行,你能挪走那块大青石我就让你去。”
⑸这块大青石少说也有一百四五十斤,置于打麦场中岿然不动。父亲就是父亲,他找了根木棍,找了块砖头,把木棍放在砖头上,轻轻松松地撬走了大青石。队长笑道:“你力气虽小,却会使巧劲,我同意你去拉煤了。”
⑹在我焦灼万分的渴盼中,我终于望见了生产队拉煤的架子车像爬虫一样慢慢蠕动着。
⑺我耐心等待着,终于看见了父亲。[A]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凸凹不平的土路。随着车子的蠕动,我听到了像老牛一样粗重的喘息声。
⑻父亲抬头擦汗的时候看到了我,脸上顿时露出了阳光般明媚的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了。”
⑼我刚回到家里,父亲就大步流星地回来了。母亲目不转睛地盯着父亲。只是十多天,父亲的脸就瘦得像刀削一般,苍白的脸上嵌着一道道煤灰。母亲嗔怪道:“人身不是铁打的,你呀,就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
⑽父亲刚在板凳上坐稳,就把我抱到他腿上,又喊来两个弟弟,从怀里掏出一个烧饼,一脸自豪地说:“走到漯河车站,队长大发慈悲,买了十多个烧饼,一人分一个。我把它分成四份,你们一人一份。”
⑾看到我们兄弟三人狼吞虎咽的样子,父亲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⑿母亲把她的那份分成两份,逼着让父亲吃掉一份。[B]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母亲坚持道,咱们一块吃。父亲把洋火盒大的烧饼捧在手里,嘴巴埋在手心里,鼓动着脸颊。 母亲吃了烧饼,父亲嘿嘿一笑──父亲手里,赫然躺着他那块烧饼。
⒀“你咋没吃?你咋没吃?”母亲不满地质问道。父亲羞愧地低下了头,嗫嚅道:“怎么没有吃?我吃了,整整吃了七天。”
⒁看母亲愕然得瞪圆了眼,父亲讷讷地说:“我真该死,几十岁了还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将烧饼上的芝麻全吃光了,不多不少,42粒!”
⒂房间里极静,我那时分明看到母亲的眼里蓄满了泪水。
⒃光阴荏苒,如今父亲已经作古,我也早做了父亲。当我饿着肚子,看孩子们津津有味地饱尝美味佳肴的时候,我体味到了父亲当年那种发自肺腑的喜悦,我感到自己的心也像父亲一样被幸福和喜悦涨得满满的。
⒄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
【1】在第⑻段中,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回家告诉你娘,就说我胜利回来”,联系全文,分析父亲取得了哪些“胜利”?
【2】说说标题“四十二粒芝麻”的妙处。
【3】按要求赏析词句。
(1)[A]父亲两手架着车把,车缰绳深深地勒在肩膀上,身子弯得像弓一样,双眼盯着凹凸不平的土路。(请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B]父亲狡黠地说,你吃了我再吃。(请从用词的角度品析该句的妙处)
【4】试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5】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天下做父亲的,一定都是这样吧!”这句话?
12.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材料一]近日最高法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涉及保护红色经典传承和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纠纷案件。通知要求,要依法妥善审理好使用红色经典作品报酬纠纷和英雄烈士合法权益纠纷案件。在侵权认定、报酬计算和判令停止行为时,应当秉承尊重历史、尊重法律、尊重权利的原则,坚持红色经典和英雄烈士合法权益司法保护的利益平衡。为维护党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对因使用红色经典作品产生的报酬纠纷案件,不得判令红色经典作品停止表演或者演出。
(摘自2018年5月15日《中国新闻网》,记者阚枫)
[材料二]红色经典,通常是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土地革命等时期的巨变。
“红色经典”是产生于 20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核心,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红色经典”肩负着历史叙述、时代精神建构和民族精神塑造的重任,在推动革命历史经典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整合民众思想、统一社会价值取向、建构当代人的历史认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段蕴恒《浅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与重塑》)
[材料三]红色经典最初走向海外,外文出版社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Goodreads上,世界各地的读者对这批红色经典紛纷发表评论。
一位37 岁的美国女图书管理员认为《林海雪原》内容有趣、十分吸引人,并为书中的人物精神所感动,该书让美国读者对故事发生的中国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福林教授今天仍然向该校研究生、本科生们推荐《林海雪原》一书,他认为《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是中国文学的代表,通俗易懂。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130位读者对《青春之歌》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位印度的读者在留言中表达了感激之情:“《青春之歌》这本书让我进入了共产主又文学的世界。它将我带入文学的大门,因此在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这本书我至少读了5遍,我之所以阅读中国文学,都是因为受它的影响。”
(摘编自2017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编、翻拍“红色经典”成为影视剧艺术生产领城的一股潮流。这一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转型时期的中国多元话语意义相互影响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改编“红色经典”成“风”,是因为改编者发现了“红色经典”的商业价值。改编者认为从集体英雄主义中,可以挖掘出个人英雄主义;从“高大全”式的人物中,可以挖掘英雄多重性格的一面;从不食人间姻火的英雄中,可以挖掘出七情六欲,改编“红色经典”有卖点,有市场。
因此,“红色经典”经过如此这般的改编,“误读原著、误导观众、误解市场”问题也随之产生,一些“红色经典”开始“变色”“变味”,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如今,不少“红色经典”改编之作不成功,除了受经济利益的诱惑,创作者心态浮躁之外,受西方混乱的文艺思潮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改编者想当然地对作品进行所谓的“修正与补充”,而不惜与这些作品诞生时社会大多数人的审美愿望唱反调。须知,这些红色经典是一个时代人们的理想追求、青春愿望,浸透了当时人们深厚的感情,颠覆这些东西,自然与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不符。有些翻拍作品,一味为了收视率等,想当然地桂撰所谓人性内容,随意增添爱情“佐料”,淡化甚至消解原作的精神立场,以达到纯粹消遣、娱乐,迎合市场的目的。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五]根据调查数据,90.8%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27.3%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红色经典。、

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及认知来源情况

认同度

能够激励自我克服困难

83.3%

有助于树立三观,确立理想

73.9%

能够忆苦思甜,更珍惜现在生活

52.8%

能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优良品质

17.3%

对自己毫无意义

3.2%

认知来源

影视剧

81.8%

教科书

72.4%

学校活动

58.3%

网络媒体

45.6%

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

25.2%


(摘编自《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
【1】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什么是“红色经典”。
【2】阅读上述材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在依法妥善处理红色经典作品产生报酬纠纷
案件时不得判令停演。
B. 世界各地的许多读者对红色经典非常感兴趣,外文出版社在把红色经典推向海外的过程中起
到了关键的作用。
C. 因为完全受转型时期中国多元话语意义的相互影响,所以才造成了改编、翻拍红色经典在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成“风”。
D. 从调查来看,绝大多数的青少年学生对红色经典书籍有一定的了解,有近三成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非常了解红色经典的。
【3】阅读材料五的表表格,请写出两条有意义的结论 。
【4】胡乱改编红色经典有哪些危害?它对青少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5】有关文化宣传部门或个人应如何更好地传播红色经典及其精神?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2018年春节,实景影画剧《红色娘子军》在三亚首映。沉浸在热带雨林中的观众坐在移动座椅上,穿越回到1931年的海南岛。五指山上、万泉河边,红色娘子军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战火时光一一呈现……制片方以实景影画剧的形式,将它还原回原生背景——以海南热带雨林为环境意象,以静谧宽广的万泉河水为情感符号。整台演出通过红色娘子军寻找光明与信念的烈火青春、浴血奋战的激烈战争场面,表现出壮烈而又昂扬的娘子军精神。

13. 作文 详细信息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⑤不得抄袭。
(1)没有比这更_______(例如:没有比这更好的、没有比这更让人难忘的……)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的声音让人深深怀恋。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幽怨的笛声最让人思念故土,想念亲人。声音无处不在,风雨声、列车行进声、歌声、父母的呼唤声……总有一种声音,会在你心中泛起波澜。
请以“牵动我心灵的声音”为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