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期末试卷在线练习(2018-2019年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玄虚 恣睢 孤军奋战 为民请命
B.抽噎 潮讯 断章取义 吹毛求疵
C.煞白 扶腋 温声细语 持之以桓
D.萧索 睿智 维维连声 歇斯底里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科幻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创设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设想,谁又能保证这些设想多年后不会成为现实呢?
B.鸿达公司要求公司员工在为顾客服务时,要身临其境地为顾客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桃花村的村民依靠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季里的三湖连江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这句话有语病。)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这句话的主干是:人汲取知识。)
C.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中国的国家实力即使非常强大了,但决不会走霸权扩张的道路。(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运用正确。)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的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批驳当时一些人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
B.《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知识就是力量”是培根遐迩传扬的名言。
C.《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他写家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对留学海外的儿子的生活予以悉心指导。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兵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谓为信然 (确实这样)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那时以来)
C.谓为信然 (对……说,告诉) D.此人可就见 (接近、趋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按照) B.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才)
C.躬耕于南阳 (向) D.时人莫之许也 (代词,指诸葛亮)
【3】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中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句表达了诸葛亮不慕名利的高洁志趣。
B.甲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色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如正面写诸葛亮隐居时的不平抱负,侧面写徐庶的推荐。
C.“先帝不以臣卑鄙”句表明刘备选择人才不注重人品,只要有才干就行。
D.甲、乙两文都写了同一件事,可用成语“三顾茅庐”来概括。
【4】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宜枉驾顾之。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词默写。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②_________________,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何处望神州?__________________。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当时奢侈今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⑥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__________________。(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小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上阕写的景给人怎样的感受?写景有什么作用?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在情感。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⑴香伯住在一幢很旧的老屋里。屋子坐落于一条很瘦的老街上。这间祖传的屋子砖瓦破落,屋内屋外的墙壁,全都被岁月的火把熏得灰黑灰黑的,尽管其貌不扬,可是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人慕名而来。
⑵到老屋来的人,只有一个目的:买饼。
⑶香伯做的香饼,单是饼皮,便足以令人拍案叫绝:一层叠一层,脆而不碎,烤成很淡很淡的褐色,最上面的那一层,还俏皮地粘着几颗好似在跳舞的芝麻。充作饼馅的麦芽糖呢,软软甜甜且不说,最不可思议的是它不腻,不滞,不粘牙。
⑷香伯的一生,好像是为了做香饼而活的。
⑸他做饼的手艺,究竟是从哪里学来的,没人知道。我只记得,当我还在怡保育才小学读书时,便常常看到皮肤好像古铜一样闪闪发亮的香伯,把他做好的香饼放在纸箱里,用电单车载到菜市去卖。他的生意很好,才一盏茶工夫,便卖得清清光光了。
⑹一般人想吃香饼,总是顺口说道:“去中央市场找香伯买!”
⑺他姓什么,没人探问;他名唤什么,没人关心;只是人人都喜欢他卖的香饼,所以,顺理成因地唤他“香伯”。
⑻八岁那年,我随同父亲举家南迁。香伯,就像是现实生活里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一般,慢慢地从我生活的画面淡出了。
⑼有一年,回怡保省亲,姻亲送了一包香饼给我,说:“你尝尝,特地订的。那老头,生意真好,脾气可大呢,一面做饼,一面骂人!”
⑽我拿起了一个香饼,无意识地看。半圆形的香饼,呈淡淡的褐色,薄薄脆脆的饼皮,层层相叠。咬一大口,那薄若蝉翅的饼皮,依然一层一层若即若离地叠在一块儿。饼内的麦芽糖,不腻,不滞,不粘牙。
⑾我那份死亡了的记忆,立刻霍地复活了。
⑿“做饼的人可是香伯?”对方一点头,我立刻便央她带我去看。
⒀香伯早已不在菜市摆卖香饼了,他成日成夜地窝在老屋里烤饼。烤好的饼放在铁皮桶内,每桶十斤。凡是上门买饼的,必须拨电话预订。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除此以外,也将饼批发给附近的杂货店,不过他有个凡人皆知的怪脾气:向他领货的人必须将香饼在同一天内卖完,借此以确保香饼的新鲜度。
⒁有时,他心血来潮,还会“微服出游”,查看别人有没有把他的饼卖完,倘若卖不完,下回去领货时,他便会让你领教领教他那好像石头一般又冷又硬的臭脾气。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⒂有人见他孑然一身,怕他孤独终老,劝他寻个伴儿。他倒是听了,一寻便是两个,不过呢,寻来的不是老婆,而是徒弟。他收了两个年幼失学的少年做徒弟,三个人“生死与共”地窝在老屋里做饼。可叹的是,徒弟们学得了三分功夫便以为自己是无可匹敌的“香饼大王”了,居然另起炉灶,自设分号。那些识货的人,不肯随意“屈就”,依然回返老屋找香伯。然而,许多没有尝过香伯“原装货”的,却傻傻地把“鱼目”当“珍珠”。两个小徒弟违背道义的做法大大地伤了香伯的心,原本孤僻沉默的他,变得更加古怪寡言了。他发誓此生不再收徒,所以,在暮年,一个人留在老屋里苦苦拼搏。
⒃姻亲带我到老屋去,远远地,便闻到了烤饼的香味。
⒄屋里,打着赤膊的香伯,正把搅好的麦芽糖放入擀好的饼皮。他的神情,是那样地专注,是那样地虔诚,好似他做的是惊世骇俗的艺术品,是举世无双的雕刻品。
【1】本文第⑴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下面是对香伯“怪脾气”的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香伯怎样的个性特点。
①香伯屋里放了一块大大的黑板,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订购者的姓名和订购的数量,凡是不曾预先订购而贸然摸上门去的,香伯一概不应酬。
②有人劝他把这种家庭式的香饼制作业机械化、企业化,他一口回绝。理由是:“机械死板板,硬邦邦,做出来的饼一个个好像穿上制服的木乃伊,连味道都带着机器那一股冰冷生硬的味儿!”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⑶段中加点的词“俏皮”“跳舞”,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生动活泼,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
B.香伯的成功来源于对手艺的专注与专一,来源于对产品品质始终如一地坚守。
C.本文在第⑶、第⑽两段用相似的语句对香饼作了细致地刻画,不但不显得重复累赘,反而更能突出香饼的独特的魅力。
D.在对待徒弟的问题上,显露出香伯心胸狭窄,容不得有竞争对手。
【4】结合香伯的事例,请谈谈你对“专注成就专业,品质铸就品牌”的理解。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自律的,才是自由的
⑴自由快乐,人皆向往。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由的、快乐的?明太祖朱元璋与大臣之对,或可提供一些启示。
⑵史载,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
⑶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今天,在国家法治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之下,很多人感受到了这种自由快乐。也有人认为法律管得多了,感叹不舒服、不自由了。在潜意识和直观感受中,有人把自由视为不受限制、没有约束,或者少受限制、鲜有约束。问题是,无所限制的自由必然是扭曲的,也是不真实的,只能存留于想象之中。谁要真是如此任性地看待自由,无所顾忌、不知敬畏,谁就终将付出惨重代价。
⑷建构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二者并非彼此孤立,更非相互矛盾。从逻辑上讲,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依归。俗话说,“没有框的玻璃容易碎”。没有自律,自由就如同断线风筝、脱缰野马,必然横冲直撞、不受节制,终将走向自由的反面。“自律的,才是自由的”“不自由即是自由”,听上去有些矛盾,却是最现实、最真切的道理。
⑸“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把握好“畏”与“德”、“不自由”与自由的辩证法,我们方能内心澄明、动静有常。比如,不拿不该要的钱,不看着别人碗里的肉眼红,不搞物质攀比,亦无人情羁绊,就会得到物质的自由;做好该做的事,尽到应尽的责,不用“把别人表情当自己心情,把别人嗜好当自己爱好”,就会收获干事的自由;守好为人处世底线,不碰党纪国法红线,有坦然之乐而无囹圄之忧,就会获得精神的自由。
⑹相反,如果不能恪守自律、遵守法度,就会导致身心双重的不自由。一些官员身陷腐败泥潭,守着大堆钱财,时常梦中惊醒,吃不好、睡不着,就如同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以此言之,一些腐败分子失去自由的标志,不在锒铛入狱之日,而在第一次伸手之时。在公布的贪官忏悔录中,有多少人提到,“开会提心吊胆,老是害怕被带走”“白天在人前强作镇定,晚上在家中担惊受怕”,哪里还有一丝幸福和自由可言?
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不仅要靠法律法规的外在约束,也有赖于公民的严格自律。具体言之,就是敬畏法度、珍惜名节、珍惜眼前虽平淡却长久的生活。还应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必须为。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平和,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1】本文第⑴、⑵两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第⑸、⑹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下列说法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⑸段画线句通过三个排比句,从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如何获得自由。
B.作者认为只有获得了自由人们才会自律和敬畏法度。
C.最后一段引用“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恰当,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随心所欲不受限制地做事,与本文的论点矛盾。
D.本文告诉我们,只有依靠公民的严格自律,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4】小童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从不闯红灯,而小张经常闯红灯过马路,他还嘲笑小童太傻,太迂。对此,小童感到憋屈:“难道我遵守交规有错吗?”请结合本文的观点对小童进行劝解。
10.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意思。
批评有多种,一种是不痛不痒的,讲点鸡毛蒜皮的问题,无关宏旨,不伤和气;一种是和风细雨的,用词委婉,语调平缓,不动筋骨;一种是一针见血的,意见尖锐,直指痛处,不留情面。平心而论,听得进前两种批评不难,难的是能听得进、容得下尖锐批评。因为这种批评可能会声色俱厉,不留余地,可能会言语过激,有失分寸,很容易使人面红耳赤,难堪窘迫,下不来台。如忠言逆耳往往指的就是这种批评,即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1.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最适合填入空格处?请说说理由。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 ”
A.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B.爸,鸭下蛋了。
C.鸭蛋?鸭下蛋了? D.鸭下蛋了?我们的鸭下蛋了。
我选____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12.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旅游景点乱写“到此一游”的陋习,不仅损毁文物古迹,而且有碍观瞻,十分不文明。中国新《旅游法》规定:对于刻画、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的行为,可处警告或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有的地方拟将违法者纳入“黑名单”,在若干年内禁止其出境和银行贷款。这些措施肯定有一定震慑作用,可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材料二:游客有“人过留名”的“需求”,景点可因势利导设置专门的留言处供游客留言。如为游客提供留言牌、留言墙、留言柱等。其优点是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游客可接受。许多地方就采用了这种办法。如济南九如山瀑布群景区设立了木质留言牌,与景点的木栈道浑然一体,成为这里的新特色。武汉黄鹤楼景区安装了5块电子屏幕供游客留言。上述办法都是减少乱写乱刻的一种尝试。
①材料一、材料二是针对什么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②请为武汉黄鹤楼景区的电子屏幕留言处写一则广告语,呼吁游客在电子屏幕上留言。
要求: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广告语要讲明文明留言的益处。
13.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说的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过得去;在享受甘美滋味时,要分一些给别人品尝。
请以“谦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材料,自选角度,确定选材和立意;②文体不限,可以讲故事,编童话,也可以阐述某种感想和看法,要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④不少于600字;⑤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