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期一轮复习综合历史专题训练(2019-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新实验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见如图),下列封地中属于功臣受封地的是


A.齐 B.鲁 C.晋 D.宋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诗人众多,久负盛名的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等五六十位;诗歌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流传甚广而影响深远。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开放 C.政治清明 D.科举考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表示,中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增强对外贸易。这反映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兼容并包 D.重商主义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7年,外资棉纺织厂开始出现。当年即有英商“怡和纱厂”和“老公茂纱厂”、美商“鸿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这四个大规模纱厂在上海开办。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日战争始于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习.平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予了亨利四世一个额头吻表示原谅。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A.基督教权凌驾王权之上 B.德国皇帝勇于承认错误
C.意大利的气候温暖湿润 D.基督教不干涉各国事务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个“巨人时代”指的是
A. 文艺复兴
B. 天文学的革命
C. 启蒙运动
D. 物理学的发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表示德国“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促使德国调整外交战略,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历史因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南北战争 D.普法战争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影片《惊爆十三天》反映了1962年发生在加勒比海群岛的一次危机,该危机曾差点引发世界核战争。该危机是
A.柏林危机 B.朝鲜战争 C.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湖南有位著名思想家,人称船山先生,他就是
A.王夫之 B.曾国藩 C.左宗棠 D.谭嗣同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湖南遭受战火波及而领导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政领导人是
A.程潜和陈明仁 B.贺龙和彭德怀 C.程潜和李宗仁 D.黄兴和陈明仁
1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材料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
材料二 “海峡两岸鲜花开,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英雄是谁?请举出我国古代政府对台湾加强管理的一个例子。
(2)材料二中“一国两制”是谁首先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这一决策后来在什么时间解决什么问题时得到了成功运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目前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1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又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其负责对象也由原来的国王转变为议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正是在这里,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英国的哪一部文献给光荣革命后的王权套上了第一个“紧箍咒”?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文献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美国哪一部法律文献体现了材料二中所说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第一次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该文献体现了什么原则?这一原则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三 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
材料四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在人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五 清朝……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面对所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材料三中描述的江南经济比之材料二有何变化?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6. 简答题 详细信息
实现近代化,是中国人民追求的主要目标。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充满艰辛,这是一个不断向西方学习并解放思想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请分别解释“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想上的含义。
(2)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
(3)结合当今中国的发展,说说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探索史给了你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