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九年级历史中考真题(2019年下学期)带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鉴真东来
C. 册封达赖、班禅
D. 修缮故宫
2. 详细信息
自古以来,民族友好、民族交融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旋律。南北朝时期,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事件是。
A. 张骞出使西域
B. 昭君出塞
C. 孝文帝改革
D. 文成公主入藏
3. 详细信息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A.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4. 详细信息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观点的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5. 详细信息
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在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的演说》中说:“试观今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兴,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者即强也。”由此可以推断出孙中山。
A. 认识到了工商学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B. 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C. 认为五四运动不过是学生过激行为
D. 认识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前提
6. 详细信息
李秀成在1862年1月发出通告说:“在上海贸易之洋商,各宜自爱,两不相扰。自谕之后,倘不遵我王化而转助逆为恶,相与我师抗敌,则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该通告表明当时
A. 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中国社会矛盾
B. 外国侵略者已撕下中立的伪装
C. 太平天国反对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 清政府借师助剿引起人民不满
7. 详细信息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
A. 开国大典
B. 1949年北京政协会议
C. 北平和平解放
D. 全国一届人大
8. 详细信息
1957年我国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9. 详细信息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都是彪炳史册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三人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B. 推翻了殖民统治
C. 推翻了封建统治
D. 赢得了民族独立
10. 详细信息
新航路开辟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 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1.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该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 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B.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 亚非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D. 西欧国家加强了政治的联合
12. 详细信息
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 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
B. 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 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 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13. 详细信息
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


(1)图1反映的历史史实有什么积极意义?
(2)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4. 详细信息
材料一:1926年5月,国民党中央通过出师北伐。7月,广东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宣言指出:“目前中国之唯一需要在建设统一政府。统一政府成立,则外足以抵抗帝国主义之恫吓压迫,内足以断绝军阀之祸国殃民。”“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材料二:北伐军出师不到10个月,就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一直推进到长江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伐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5. 详细信息
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到五十年代中期,美苏经过实施一系列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敌对政策和措施,终于酿成拥有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军事组织和地缘政治版图的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牛军《冷战的起源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1)材料一中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二次大战后到五十年代中期,国际格局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16. 详细信息
材料 18世纪70—80年代,美国以杰斐逊为代表的政治思想家提出了双重分权学说。……即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实行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同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之间的分权,由此把分权制的国家政体形式与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结合起来,以便有效地防止中央政府走向专制。这种把中央和地方各自的三大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有机结合的分权,称为双重分权。
——王寿林《分权制衡理论评析》
(1)材料中的“三权”指什么?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双重分权学说提出的背景。并指出其在1787年宪法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