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二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在线练习(上海理工大学附中)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无以致千里。
(3)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
(4)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
(5)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其他 详细信息
解释下列加点字。
(1)蒙故业,因遗策 (2)约从离衡
(3)追亡逐北 (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桴止响腾
(7)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8)汝识之乎
(9)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10)用心一也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胡同文化(节选)
汪曾祺
①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lǐn,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③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④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库、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⑤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
⑥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已、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⑦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志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zào,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⑧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⑨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⑩再见吧,胡同。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根据汉字注音
①lǐn: ②zào: ③摞: ④棱:
【2】联系上下文,为第①段画划线出选项填空,简述理由。
①但是 ②即使
选项: 理由:
【3】文章第③段划线引用俗语,有何表达效果?
【4】第⑦段作者提到了小伙子打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的事,有何作用?
【5】第⑧段画线句属于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
【6】联系上文,找出与结尾“再见吧,胡同。”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
【7】纵观全文,作者是通过哪些现象来解说“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的?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家与匠人
叶廷芳
①艺术与文学一样,都是人的心灵的产物,是人的内在气质和性状的外化。但绘画艺术直接诉诸人的感官,在人的思维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以前,就唤起人们情绪上的反应:兴奋的,悲哀的,愉悦的,忧郁的……这一点倒近似于音乐或者舞蹈。
②同样一件作品,可以出之于艺术家之手,也可以是匠人所为。但彼此的价值含量或艺术品位往往大相径庭。因为艺术家的天性是创造,而匠人的习性是重复。创造凭借的是想象,而重复则是模式的照搬。艺术想象是一种智慧能量的消耗。故那些不同凡响的石破天惊之作,皆出于那些智慧过人的艺术家之手。它们所透露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韵味总是让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知其奥妙,却妙不可言。无怪乎自古以来虽有无数的人画过女人的微笑,却只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人折服不已,谈论不尽。究其奥秘,盖因它的作者是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他的大脑不仅属于绘画,而且也属于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综合的成分使他的大脑成了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从那里面出来的菜都是鲜美的!难怪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要求建筑师掌握11门知识,其中有的知识门类看起来与建筑毫无关系,如医学、心理学等。实际上它们互相是有关系的,这就是“综合素质”的作用吧。
③凡是有灵气的作品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原创的美都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重复的。这是匠人的局限,尤其是中国匠人的局限。中国与欧洲不同,她的知识和技术传授方式自古以来就不是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依靠师徒传授制度。这种制度的局限性与落后性是显而易见的:徒弟一般只能就地求师,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他只许跟师傅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师傅只能教他自己懂得的那点手艺,最后还得留一手;他没有横向联系,不知道现今这一行的最高水平在哪里;他也谈不上什么相关的基础知识,离上述维特鲁威要求的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自负的师傅还往往坐井观天,让徒弟高山仰止。在这种桎梏下,一个人即便有了某种创造的天性,在徒弟阶段多半就被扼杀了!于是,陈陈相因,不断重复前人,也不断重复自己,成了匠人的习性,也成为了他们的宿命。只有个别的天才人物才有可能成为例外。这也许可称为中国的“匠文化”。
④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性与顽固性相适应,中国的“匠文化”也是非常强大的。中国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技术人员从来没有享受过现代意义上的“家”的地位。例如,我们有举世无双的木构建筑,但我们的“鲁班”们从来没有改变过“工匠”的身份;我们有过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戏子”的地位;我们也不乏世界一流的美术家,他们照样被称为“画匠”!这种培养匠人与贬低杰出人物的意识长期延续,造成了我国艺术家相当普遍的“匠人心态”,其主要特征是创造意识薄弱,习惯于承袭前人,仿效他人,重复自己;不敢超越,不敢反叛,从而窒息了自己的创造灵气,而增添了创作中的匠气。须知,灵气乃是艺术个性的灵魂,而匠气则是平庸的同义语。
⑤正是这种被动性的匠人心态,我们的艺术史少有更新换代的变革,而主要表现为缓慢的、渐进式的发展。其实,更新换代才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而反叛则是这种变革的动力。故最近听到一位现代意识觉醒了的艺术家这样说:“传承是一种美德,反叛是我的责任。”这句话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其实是一致的:传承并不在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在于前人的创造精神。而真正的传承了这种精神的,从艺术史上看,无不见之于那些敢于反传统的人之中。“反传统”并不是不要传统或不尊重传统,它只是“不重复”传统而已。事实上,正是那些反传统的人才开了新思潮的先河,从而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只要回顾一下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来美术中的毕加索、音乐中的勋伯格、舞蹈中的邓肯、建筑中的高迪以及文学中的卡夫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就不难理解,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的文学、艺术家都以重复为忌、为耻,所以享誉世界的已故瑞士戏剧家迪伦马特有过这么一句名言:“任何古代大家和现代名家都不应享有让人永远仿效的不公正特权。不过他们可以作为我们的激发者和对话者”。但也正因为如此,现代的艺术家更不好当了!因为前人有过的你不能有;他人有过的你不能有,甚至自己有过的你也不能有:每一件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否则你就有可能沦为“匠人”的危险。
【1】作者认为绘画、音乐、舞蹈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划线的“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比喻的是______________。
【3】文章对“匠文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哪两个方面?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旁征博引,依次从文学、艺术、建筑三个不同的领域展开论述。
B.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艺术家与匠人的特征。
C.作者认为“反叛”与“传承”并不矛盾,都是创新精神的不断延续。
D.随着人们现代意识的觉醒,现代艺术才逐渐取得远高于古代的成就。
E.本文形散神不散,语言犀利有文采,颇具说服力。
F.中国艺术史上更新换代式的变革,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
【5】文末提出每一件创作都必须是“这一个”,请以课内学过的人物形象为例,谈谈你对“这一个”的认识。(100字以内)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施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作者为_______(朝代)的_____,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却: ②隳: ③倔: ④絜:
【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 )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然后践华为城
B.以为桂林、象郡 以愚黔首
C.吞二周而亡诸侯 赢粮而景从
D.奋六世之余烈 行军用兵之道
【4】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 )
A.以愚黔首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吞二周而亡诸侯
【5】翻译下列句子。
①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楚丘先生曰:“噫!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投石而超距①,逐麋鹿而搏豹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正辞而当诸侯,决嫌疑而定犹豫,吾始壮矣,何老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
诗曰:“老夫灌灌,小子蹻蹻②。”言老夫欲尽其谋,而少者骄而不受也。秦穆公所以败其师,殷纣所以亡天下也。故《书》曰:“黄发之言,则无所愆③。”《诗》曰:“寿胥与试④。”美用老人之言以安国也。
(注)①超距:跳跃、赛跑。②灌灌:诚恳的样子。蹻蹻:骄傲的样子。③愆:违反、违背。④寿胥与试:寿命与才智都有使用的价值。
【1】“春秋高矣”的“春秋”是指_______;“黄发之言”的“黄发”是指________。
【2】楚丘先生说:“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又说:“吾始壮矣,何老之有!”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3】“秦穆公所以败其师,殷纣所以亡天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
【4】上文运用楚丘先生的事例,又引用《诗》、《书》中的话,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
7.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①时下,一股名著改编的潮流在出版界大肆风行,解构名著,颠覆正史,戏说人生。“西游”被“大话”;“三国”被“水煮”;武大郎成了身价千万的暴发户;白毛女“摇身一变”成为商界英雄;孔乙己偷东西被解释为“资源共享”;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个时髦的促销女郎……
②前一段时间,山东阳谷县与临清市争相打起“金瓶梅”文化牌,两地在开发“金瓶梅”的形式上都利用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等人物大做文章。在阳谷县狮子楼旅游城内,“潘金莲”是旅游城公开招聘的,身份是“景区形象大使”;“武大郎家”对面是“王婆茶坊”,茶坊内,西门庆初次幽会潘金莲的蜡像塑造得惟妙惟肖。临清文化城内,还有“武大捉奸”等节目,邀请游客参与表演并拍摄成光碟。
读了这几则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思考,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