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半年期末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匿名(nì)   禁锢(kù)   周济(jì)   杳无消息(yǎo)
B. 横蛮(hèng) 炽热(zhì)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C. 吹嘘(xū) 悄然(qiāo 不逊(xùn) 深恶痛疾(è)
D. 翘首(qiáo) 滞留(zhì) 和蔼(ǎi) 广袤无垠(mào)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嗤笑 光彩熠熠 劫后余生
B. 恣睢 小题大作 危言耸听
C. 阴晦 大相径庭 首当其充
D. 遮蔽 水泻不通 不言而喻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在这次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了国家排球队。
B. 为了确保防城港市群众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我市各级干部处心积虑地制定着各种计划。
C. 惊闻华节留守儿童的悲剧,我不能自己,留下了痛惜的眼泪。
D. 南宁人对壮锦情有独钟。壮锦以棉纱为经,五色线为纬,图案别致,结实耐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盛大开业的宝能广场,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地笑脸。
B.园博会落户南宁,不仅充分展示了南宁园林园艺的魅力,而且为南宁市民打造了旅游度假场所。
C.“红色经典”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以讴歌中国革命、讴歌中国共.产.党,表现革命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主题的作品。
D.今年10月,第十四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在我市如期举行,开幕式精彩分呈,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无论是父母、老师还是工作以后的领导,总是教育我们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
①那么,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进才能成功呢?其实不是
②如果说,进需要的是一种勇气,那么,止需要的却是一种智慧
③止,有时候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④的确,进取是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
A.①④③② B.④②①③ C.④①③② D.①②④③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的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水经注》。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D.《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美,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志林》。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岁时的寄托
佚名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除夕、春节、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时节令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祥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老人节”。重阳时节,金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咸集,多作吉利语,名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味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选自《中华美食的前世今生》,有改动)
【1】下列关于“岁时的寄托”的各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春节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吃年糕,都是希望在岁时好运、吉祥。
B.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猜谜语、喝屠苏酒、吃汤圆等都是不可少的节日活动。
C.八月十五团圆之节不可少的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等活动寄寓着人们无限美好的希冀。
D.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是除夕食俗的象征。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要介绍的是中国人独特的节日体系及在岁时的习俗。
B.文中第④段中加点的“万万”和“相传”表示程度和时间的限定,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目的仅仅是为了使文章富有文化气息,使语言典雅。
D.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国重要节日饮食风俗。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吃年糕、寄寓“年年高兴、年年高升”之意;吃菊花糕、寄寓辟邪祈神福之意。
B.从元日至元宵之间的这段日子被称为春节。
C.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除夕和重阳最为重要。
D.古人从除夕之夜开始,就相邀饮酒,被称为“传坐酒”。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诗赏析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 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 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 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4】把文言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甚矣,汝之不惠!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俄③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鲁国,在现在的山东。②计:计谋,策略。③俄:不久,一会儿。④老父(fǔ):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⑥中截:从中间截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执竿入城____
(2)遂依而截之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
1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原文默写句子。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孟子》二章)
(2)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雁门太守行》)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浣溪沙》)
(5)争渡,争渡,________。《如梦令》
(6)默写杜牧《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班里展开主题为“共享文明,传承美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作为绿色出行的代表,共享单车频频失窃。有人说,这是国民的“照妖镜”,乱象频发,该尽快叫停。可也有人表示,共享没有错,还应该继续。对此,你怎么看?说说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学校举行主题为“共享文明,传承美德”的成语故事演讲比赛,下图是某同学搜集的相关故事图片。请你将该故事简要地叙写出来。(60字以内)

(3)(对联征集)请根据题目所给的上联,写出一副与“文明”有关的下联。
上联:知书达理风尚美
下联:
1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__
【2】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小说第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第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15.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天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已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力,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