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年高二前半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在线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三幅图是李明同学收集的史料,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技术革新对农业生产有重大意义 B.古代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C.自给自足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D.政府比较重视耕作技术推广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地摊经济火爆的宋朝,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后来,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
A.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巧立名目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库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改革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庄票形成于清朝前期,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负责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都不记名,不论何人持有,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庄票的出现说明
A.资本性借贷有所发展 B.传统借贷关系衰落
C.经营性放贷开始出现 D.货币兑换较为普遍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到:“全恃官力,则巨资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必……商招股以兴工,不得存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殊求。”下列企业中符合材料设想的是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继昌隆缫丝厂 D.大生纱厂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受西方影响是分层的,“外层带”是西方冲击的直接产物,“中层带”是西方催化或赋予某种形式与方向的古老又全新的历史现象,“内层带”是未受西方文明感染的。根据该学者的观点,考诸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下列各项中基本属于“外层带”的是
A.祠堂 B.火车 C.婚礼 D.中山装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有为提出“断发易服”时说;“……今为机器之世,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1905年,端方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这说明了( )
A.时局助推社会变迁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
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6年,卢作孚创办了民生轮船公司。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本的轮船公司由盈转亏,悄悄退出川江航运,川江航运逐渐被民生公司统一。材料主要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得益于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业 B.为国家保存了抗战的力量
C.增强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3年,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一些建议,例如:要十分注意农业的发展,不仅要大量生产质量好、价格低的农机具和肥料,还要保证工业品对农村的供应,发展城乡物资交流等。基于此,我国对“一五”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这一调整
A.推动了农业专业化的实现 B.避免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有利于工业化举措的完善 D.实现了国民经济结构的均衡发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为了
A.缩小城乡差别 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C.发展农村经济 D.尽快提高城市化率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是英国15、16世纪某指数变化情况。这一经济指标最有可能是

年份

1501

1521

1555

1558

1559

1595

1597

指数

74

167

270

370

407

515

685



A. 粮食产量
B. 工业产量
C. 人口数量
D. 物价变化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个时期”
A.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C.瓦特研制成改良蒸汽机 D.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8年至1929年,苏联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导致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B.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C.为工业化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4年美国《互惠贸易协定法》允许总统对凡是同意对美国降低关税的国家降低关税,但最多只能削减50%。到1962年,美国《贸易扩展法》允许总统对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产品出口有权削减100%的关税,而且总统也有权取消现行税率为5%或不到5%的产品的关税。这一变化
A.导致经济危机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
B.推动以美元为中心货币体系的形成
C.表明政府放弃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
D.客观上有利于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该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1.45亿

1.15亿

3.9亿

3.35亿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1300万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扩大国企的经营自主权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下图所示一系列国际组织的建立

A.是美苏争霸在世界经济领域的体现 B.有利于各国相对平等的协商
C.加大了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D.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9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G20),到2015年,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二十国集团
A.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
C.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 D.表明经济全球化缓和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
——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并分析影响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
1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技进步、工业发展也间接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科技力量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不断吞并小企业,促进了资本、生产和技术的集中,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在各种先进科技条件的支持下,垄断资本不断向外扩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盈利空间,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框架内,劳资矛盾、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欠发达的国家与发达的中心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但是,资本主义并未如列宁预言的那样就此走向灭亡,而是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阵痛和几十年的调整、转型后,重新焕发了生机。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下)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1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
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一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因此,各国既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中外历史纲要》(下)(2019年12月第1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大帆船贸易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