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9年高三上半期历史期末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所谓“世卿”应该就是父死子继,世及为公卿之意,即《公羊传・隐公三年》注所云:“世卿者,父死子继也。”材料信息说明当时
A. 嫡长子继承制已形成
B. 大小宗之间等级森严
C. 官场上下级等级森严
D. 各级官吏依血缘世袭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晋书・文帝纪》记载: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材料可以论证
A. 古代人口流动属两晋最快
B. 南方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
C. 文帝掠夺劳动力所造成后果
D. 民间自发人口迁徙的影响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生在吴地走动的李白,雄豪浪漫,他的金陵怀古诗却呈现出力疲神软的迹象,多叹惋,也多伤感,没有了盛唐时期一飞冲天的豪气,也可以用“气骨顿衰”来形容。由材料可知李白的怀古诗
A. 反映了诗人风格的变化无常
B. 折射了唐朝的历史变迁
C. 仅与诗人特殊人生经历相关
D. 预言唐朝由盛而衰的命运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考古发现,宋代一些匠人、私营作坊主或商铺等多将自已的名字或商号标刻在所生产的商品或包装上,如“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钱家干果铺”等。这反映了当时
A. 工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
B. 商品产销注重提高知名度
C. 民间贸易出现垄断性经营
D. 民间手工业走向了专业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内阁在权力地位上有迫使六部就范的天然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内阁现实的宰相角色取代了吏部的宰相梦想”。由此可知明代
A. 内阁已成为法定宰相
B. 吏部隶属于内阁管辖
C. 皇权专制得到了扩张
D. 内阁与吏部争权激烈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白寿彝《中国通史》写道:“为打破外轮垄断我国江海航运的局面,1867年,总理衙门指出,‘与其听任私买,将来必为洋人所挟持,自不如显为告谕,任从买卖,则其权尚可归华商自主’”。此举
A. 推动近代航运业的兴起
B. 反映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质变
C. 改变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D. 说明此时交通工具主要是轮船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胡适谈国学》记载:吾每谓今日之文学,其足以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者,独有白话小说一项。此无他故,以此种小说皆不事摹仿古人,而唯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故能成真正文学。胡适的上述观点
A. 是错误的,对当时文学的认识有失偏颇
B. 是正确的,对文学认识有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C. 是正确的,正确认识了白话小说的地位
D. 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西方文学的进步性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这表明当时政府
A. 践行奖励实业法令
B. 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
C. 秉承实业救国理念
D. 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指出,第三次“围剿”和反“围剿”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除国共两个主角外,宁粤冲突的因素始终牵动着整个事件的进程,九一八事变则直接成为“围剿”的终结者。而国民党的“围剿”也为日本侵华提供了一定条件。该材料
A. 体现了当时中国的阶段特征
B. 反映出多个政治力量被卷人国共内战
C. 证明了日本借机全面侵华
D. 说明日本拉拢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政府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这表明
A. 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
B. 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
C. 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D. 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9年,中国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的学生占33.1%;到1953年,文科学生的比例降为14.9%;经过1956年前后的进一步调整,这一比例下降为9%;1962年,这一比例最低,仅为6.8%。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国民经济计划影响教育布局
B. 新中国教育仿照苏联的模式
C. 管理人才较多,科技人才缺乏
D. 改变了近代重文轻理的现象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5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商业机构总数由154万个较少到59.5万个,从业人员由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形成
B. 社会消费受到较大抑制
C.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D. 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民日报》在1978年3月以一整版篇幅介绍了埃德加・斯诺的生平,突出强调了他对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并在篇末使用“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的结论。当时,《人民日报》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A. 扭转国人旧有的美国印象
B. 树立美国爱好和平的形象
C. 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解冻
D. 颂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8年,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增加值仅有1607亿元。1992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此提供了重要前提
B. 中国工业逐渐走在世界前列
C. 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工业经济迅速发展
D. 对外开放是工业发展的根本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梭伦改革时,按一年农产品收人的总量把公民分为4个等级。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由此推断
A. 从事农业生产者获益最大
B. 贵族遭到冲击力度有限
C. 梭伦的改革缺乏民主精神
D. 雅典公民的范围被缩小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世纪前期,英国呢绒向德、法、意、尼德兰等国家与地区输入,英国在与这些国家的呢绒贸易中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据此英国获得了部分大陆金银。同时,英国政府还鼓励和支持海盗活动。这种状况
A. 加速了英国生产关系的变革
B. 造成西欧大陆贵金属的短缺
C. 实现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推动了全球探险活动的兴起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早期的古希腊哲学中,看到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自主与能动地位的哲学家只能被看作异端,如智者们。而重新恢复人在认识过程中的自主与能动地位,这是康德的伟业。”材料中康德的“伟业”是指他倡导
A.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B.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 对异端哲学思想的彻底批判
D. 独立的思考与理性的判断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指出: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辨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为此,美国
A. 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B. 政体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
C. 内阁首相掌握国家大权
D. 强调各邦可以有一定的自治权
19. 详细信息
据统计,1839年占英国关税总收入94.5%的商品是原料和食品。由于征收原料税,用这种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提高了;由于征收粮食税,劳动的价格提高了。这反映出
A贸易保护逐渐丧失积极意义 B.英国在当时竞争中处于劣势
C.英国经济呈现出不均衡局面 D.贸易保护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2年,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个别结论已经“过时”。这表明
A. 社会主义内容有不确定性
B. 社会主义缺乏预见性
C. 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
D. 工人斗争将以和平为主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人韦克特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道:在1920年之后的近10年时间里,美国大多数市民不再阅读报纸的头版,而是手忙脚乱地翻看金融专栏,广播电台里泊泊流淌的都是“老顾问”的声音,经济的繁荣让人们不顾一切。材料表明作者在
A. 称赞美国经济的发展成果
B. 赞美百姓勤劳致富的精神
C. 担忧经济繁荣背后的风险
D. 揭露资本家对金钱的贪婪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从1947年至1950年,在不少地区曾试行“包产到组”,并在乌克兰广泛推广。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苏联
A. 经济体制改革未获得成功
B. 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利益
C. 政府试图否定农业公有化
D. 试图纠正农业集体化的弊端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特普费尔曾说,国际社会必须采取紧急措施,避免经济全球化对土著部落的语言、文化的威胁。他认为土著居民最善于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懂得可持续发展的方式。这说明全球化的深人
A. 推动落后民族的社会转型
B. 威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C. 意味着全球性责任的伴行
D. 不利于各国文化正常发展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在春秋时期兴办私学,广招学徒。他在教学中善于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等;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的过程和态度,主张“因材施教”;注意学生“学思行”的结合;注重道德教育任务的培养,向学生传授“知”“仁”“勇”三方面的知识,这也是知、情、意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过程
——摘编自陈景磐《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一位努力践行平民教育的人物——陶行知,他根据“生活教育”的理论创办了各类新型学校。他认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近代中国的危机多难,使“教育救国”成为许多知识分子的梦想,陶行知正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陶行知凭借其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注重实践探索的积极创举,在中西方文化巨大冲击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摘编自王琳《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育的启示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办学的历史背景,并概括其教育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教育存在的不足,并简要分析毛.泽东称赞陶行知“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原因。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世界秩序的结构主要体现为世界帝国秩序和均势秩序。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制虽然已经崩溃,但是新的世界秩序还没有确立。对于未来世界秩序的结构类型,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构想,主要体现在权威秩序模式、“地球村”模式、世界政府模式和多边主义秩序模式等。
——据于光胜《文明的融合与世界秩序》等整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际秩序演变与重建”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5年,清廷宣布废除科举,兴办新式教育,在某种程度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借此机会,东北地区也同时设立各省的提学司,各府、州、县设劝学所,以下分为学区,形成自上而下一整套教育行政机构。当时小学分为初等、高等和两等三种,有的是新创办的,有的是对旧式私塾进行改造。黑龙江也于1907年将省城10所初等小学调整和扩充,改其中一部分以实业教育为主兴办。到1908年,奉天省建立女子学院26所,学生1238人,黑龙江的女学兴办不甘落后,1906年创办第一幼女学堂。新政时期,经多方筹措资金,向海外派出一批公费留学生,奉天省向日本、英国、比利时等国派出男女留学生59人,吉林向日本、俄国派出24人。东北新政作为清朝“新政”一部分,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东北被侵略的现状。
——摘编自赵玉杰《清末新政时期的东北文化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东北文化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东北文化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
27.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以下条款摘自1945年7月美、英和中三国政府对日本发表的《波茨坦公告》:
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续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对于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将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趋势之复兴及增强之所有障碍予以消除。言论、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对于基本人权之重视必须成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茨坦公告》发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茨坦公告》发表的历史意义。
28.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黄霸(公元前130年一前51年),字次公,汉族,淮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汉大臣,事汉武帝、汉昭帝和汉宣帝三朝。在颖川太守任上,指派优秀官吏深入乡村,宣讲诏书内容,让老百姓都知道皇上恩典与朝廷惠民政策。劝导农民搞好耕种桑蚕,节俭增收,种植树木,养殖牲畜。让驿站、乡里治所都喂养鸡猪,以便赡养鳏寡贫穷者。挑选德高望重长者担任伍长,让他们在民间作为表率并进行自治,引导民众向善去恶防奸。黄霸注重“普法”教育,将国家刑律均告之于民,达到家喻户晓,盗贼日益减少。朱元璋对于黄霸是这样评价:“古称任官惟贤才。凡郡县得一贤守令,如颖川有黄霸,中牟有鲁恭,何忧不治
——《汉代第一地方长官黄霸》
(1)根据材料,概括黄霸为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黄霸的为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