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雄县2020-2021年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的石器形状各异。对此现象,合理的推测是
A.石器的用途较广泛 B.石器的选材很随意 C.石器的磨制很简单 D.石雕艺术初步形成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考古研究表明,北京人的平均脑容量约为1060毫升,现代人的脑容量约为1400毫升。北京人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脑容量的76%,考古学家之所以能够测算出北京人的脑容量,直接得益于
A.三枚牙齿化石的发现 B.数个头骨化石的发现
C.十多万件石器的发现 D.数处用火灰烬的发现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原始农业产生前,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不包括
A.采集果实 B.江湖捕鱼 C.猎取野兽 D.种植水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比较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正确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夏朝设立了政权机构,修建了城堡和宫殿,制定了刑法,并且拥有了军队。这些做法的目的是
A.维护统治 B.建立国家 C.扩大疆域 D.维持治安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考古工作者在殷墟的一处窖穴中曾发现400多把使用过的石镰刀。研究这一发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夏朝统治范围不大 B.商朝只有石制农具 C.古人的祭祀活动多 D.商朝农业生产规模较大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迄今为止中国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下列文物中,写有这种古老文字的是
A. B. C. D.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些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该现象表明
A.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 B.传统的分封制逐步瓦解
C.商鞅变法的措施得到推广 D.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灵帝时设置“都水掾”和“都水长”负责维护堰首工程;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此后各朝,以堰首所在地的县令为主管负责维护。到宋朝时,制定了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明代以来使用卧铁代替石马作为淘滩深度的标志,现存三根一丈长的卧铁,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年间和1927年。上述材料表明,都江堰工程历经两千多年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是
A.造福成都平原 B.李冰设计科学 C.工程名声远扬 D.历代政府维护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咏史诗·流沙》是唐代诗人胡曾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写的“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追述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后期楚国人李耳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顺应自然;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欲了解老子更多的主张,应当阅读的著作是
A.《史记》 B.《论语》 C.《齐民要术》 D.《道德经》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征,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此举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扩大了秦朝的管辖范围 D.打击了匈奴的侵扰气馅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构建了一套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历二世而亡。“□□”应是
A.秦汉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土地大片荒芜。当时边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坐牛车。由此可见,汉朝建立者刘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
A. 如何尽快击败项羽 B. 如何尽快恢复国力
C. 如何消除宦官专权 D. 如何加强对外交往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比较图中历史人物的服饰,可以说明的现象是

A.秦皇汉武引领时尚服饰潮流 B.秦皇汉武风流倜傥才貌双全
C.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度 D.从秦至汉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秦朝统一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代,郡县制虽然已经实行了100多年,但人们头脑中保留的还是诸侯割据时代的地域概念,思想观念上的统一还未确立起来。为此,司马迁时代的皇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休养生息 C.重农抑商 D.独尊儒术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志,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好花不常开”,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东汉建立者是
A.项羽 B.刘邦 C.刘彻 D.刘秀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志,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好景不长在”,导致东汉中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幼龄即位 B.宦官外戚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期待“来世天国”、“众生平等”、渴求“扶贫济困”和生活平安,对当时生活苦难的下层人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提供了精神寄……这话表述的是
A.佛教传播的原因 B.道教产生的原因
C.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 D.宦官外戚专权的危害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如下示意图反映的情景关系最密切的是

A.张骞 B.华佗 C.蔡伦 D.李冰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纵观历史,历经两晋南北朝近3个世纪的动荡后,隋唐统一国家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傲然临世。这里的“两晋”指
A.东晋、西晋 B.北晋、南晋 C.西晋、东晋 D.南晋、北晋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汉和西晋的建立者都重拾“分封制”,大封同姓诸侯王。这一现象表明
A.建立者倡导继承发扬古代传统文明 B.分封制在一定环境下能够巩固统治
C.秦朝速亡的原因就是放弃了分封制 D.建立者十分缺乏政治制度创新精神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齐民要术》依据二十四节气提出了种植水稻、小豆、麻、棉等作物的农时。由此可见,《齐民要术》这本书
A.作者是贾思勰 B.编制了中国农历
C.能够指导农业生产 D.记录了数学的最新成就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这大多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的三百多年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这三百多年间涌现的科技文化名人是
A.黄帝、炎帝、尧、舜、禹等 B.老子、孔子、商鞅、李冰等
C.司马迁、蔡伦、张仲景、华佗等 D.祖冲之、贾思勰、王羲之、顾恺之等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谚语“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中“春分”“谷雨”都出自于
A.炎黄传说 B.道教教义 C.墨家学说 D.农历节气
2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七个大国中,秦国相对落后,东方各国都看不起秦国,认为它是边远地方的一个野蛮国家,连会盟都很少让它参加。魏国军队渡过黄河,占领秦国大片土地,秦国无力还击。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材料二 北魏统一北方后,各族人民的交往增多,民族交融的趋势明显增强。但北魏贵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北魏政权面临着危机。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时,北魏进行了改革。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孝公支持改革试图达到哪些目的。(不得抄写原文,至少概括两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一座城市发展成为北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写出这座城市的名字。结合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改革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通过以上问题,请你谈谈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他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公元前119年,他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城。此行的目的,一是出使乌孙,劝说乌孙重返故地,与汉朝共同对抗匈奴;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西汉联合。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的气度,又具有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材料三 张骞在西域时,派遣副使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等国。张骞回国后,这些副使也分别带领着这些国家的使者陆续来到长安,由此西北诸国与西汉开始建立了联系。
(1)材料一中的“他”指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一、二,张骞为什么能完成“凿空”之旅?
(3)据材料三,张骞出使西域有何影响?
2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在古代汉语中,“胡”字常常用于对我国古代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并无贬义。秦汉时多指□□。后来由于民族交流增多,胡字含义扩大,凡是和西北地区或域外有关的人或物,前面都冠以“胡”字。如指人的有胡人、胡商、胡妇,指物的有胡麻、胡萝卜、胡豆、胡桃、胡椒、胡饼、胡瓜、胡琴、胡床等。
从东汉中期开始,全球气候变冷,原来居住在边塞内外的胡人纷纷向内地迁徙。东汉末年,黄河流域又发生了长期的战乱与大规模的瘟疫,人口刷减。魏晋官府鼓励胡人内迁,胡人大量移居黄河流域,使内迁人口达到高期。
内迁的胡人纷纷卷入中原权力的斗争,成为权力角逐的重要力量,一时间北方地区政权分立、“你方唱罢我登场”。
——据初中历史各版本教科书摘编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处应当填写哪个少数民族?为了抵御该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秦初采取的对策是什么?材料中“胡麻、胡萝卜、胡豆、胡桃”等物产传入中原地区,得益于哪条交通要道的开辟?
(2)根据材料,概括胡人内迁的诸多因素。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胡人大量移居黄河流域”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