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2019年高二生物上半年期末考试带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下图Ⅰ、Ⅱ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中某溶液可以用适当浓度的KC1溶液代替
B. a〜b时,膜内钠离子含量增加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过性增大有关
C. 适当提高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曲线Ⅱ上c点值
D. c〜d时,局部电流使兴奋部位的钠离子由内流转变为外流,再形成静息电位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B. 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C. 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D. 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Ⅰ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B. 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C. 甲—③,乙—①,丙—④,丁—② D. 甲—④,乙—②,丙—③,丁—①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人体内某激素进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图可知此激素可能是性激素,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
B. 该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体,穿过核孔并作用于核内DNA
C. 该激素能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是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的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在不同状态下,其血糖浓度会有所变化。如图表示在不同“模拟活动时段”中人体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人体内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多
B. 引起曲线bc段变化的主要途径有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合成糖原等
C. 曲线ef段,人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会直接分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
D. 曲线fg段的变化情况是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激素②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抑制下丘脑的分泌
B. 寒冷环境中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
C. 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
D. 激素②能促进激素③的分泌,激素③能抑制激素②的分泌,所以说②③具有拮抗作用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寒冬中某健康人在28℃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分钟即进入零下5℃的环境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
B. 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
C. 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
D. 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小于Q点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M表示物质。则符合该模型的是(  )

A. ①传出神经、②传入神经、M神经递质
B. 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M促甲状腺激素
C. 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M甲状腺激素
D. ①效应T细胞、②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M抗体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释放抗体的免疫细胞不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B. 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T细胞只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
C.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能将含抗原的细胞及其抗原消灭
D. 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中吞噬细胞和B细胞等特异性识别抗原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该区域细胞有赦免基因的表达,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凋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外来器官的排斥主要靠体液免疫完成
B. 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是使胚胎移植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
C. 赦免基因的启动,使得人体效应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出现异常现象
D. 若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可利用免疫抑制剂使人体免疫系统变得敏感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会发生两次选择:在骨髓中分化时经历第一次选择,凡是不能识别自身抗原的B淋巴细胞会凋亡,保留下来的B淋巴细胞一般不会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在外周免疫系统中,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第二次选择。凡是能表达高亲和力抗原识别受体的保留下来,其余的几天后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了变化
B. B淋巴细胞经过第二次选择后保留下来的是浆细胞
C. 自身组织如果因为某些理化因素导致其抗原性改变,则可能会患自身免疫病
D. 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受环境影响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最可能是乙烯 B. 丙最可能代表生长素
C. 乙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 丙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1

2

3

4

实验处理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平均生根数

15

29

38

7



A. 设置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作为空白对照
B. 根据实验结果无法比较a、b、c浓度的大小
C. 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和c之间
D. 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然状态下,某种植物的顶芽存在时,侧枝也会发育,这是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两者的比例决定的,且两种激素存在拮抗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植物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表明生长素对该植物不具有两重性
B. 该植物侧枝的发育表明各种激素可能不是孤立地起着调节作用
C. 该植物侧枝部位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细胞分裂素可来自根
D. 幼芽细胞内色氨酸可转化成生长素,也可能用于合成某类大分子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 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 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
D. 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是由血浆蛋白浓度决定的
B. 内环境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物质
C. 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和淋巴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
B. 若细胞外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
C. 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 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人的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乙中血红蛋白异常
C. 胰岛素、淋巴因子均可分布于甲中
D. 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 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 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 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线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 曲线乙为“S”型增长,E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
D.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C点左右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植被严重破坏的山区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三个植物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符合题意的是(  )

A. 物种①由盛到衰主要受环境中土壤条件的影响
B.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将不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C. 图中b→c阶段,物种②比物种①更能耐受弱光环境
D. 物种①和物种②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 猫头鹰占有第三、四、五、六共四个营养级
C. 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
D. 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的数目将不发生变化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J/(cm2·a)
B. 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J/(cm2·a)
C. 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 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J/(cm2·a)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图中的a、b、c分别表示某食物链中的第一、二、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个体数量如甲图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经过一段时间后,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变化如乙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a、b、c代表的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图中a营养级各种生物之间紧密联系,不具有竞争关系
C. 图中所示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但物种的丰富度基本未变
D. 图中b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多,c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同化固定的能量

16.74

70

930

69.5

1.674

体内贮存的能量

4.54

15.8

229

20

0.4

呼吸消耗的能量

12.2

54.2

701

49.5

1.274



A. 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 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 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B. 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 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 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 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 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大力增强过程①可一定程度缓解温室效应
C.经过程③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D.农业上的中耕松土可以加强过程⑦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 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D. 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B. 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
C. 全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D. 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B. 藻类刚暴发时,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 pH为7.3,乙组 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甲组
C. 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 藻类刚暴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将有利于生态修复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结构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 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 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 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3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H1N1到新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健康,接种H7N9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禽流感的有效措施。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人体接种H7N9疫苗后,其中主要成分血凝素(病毒囊膜糖蛋白)可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一旦H7N9禽流感病毒入侵机体,______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的H7N9结合阻止其吸附宿主细胞;若少量病毒侥幸侵入机体细胞,机体还可依靠 ____免疫将被感染细胞裂解清除。
(3)C48/80是一种可激活巨噬细胞(吞噬细胞的一种)的聚合物,研究人员为了研究C48/80对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实验选用128只健康小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滴鼻方式给药,28天后致死剂量H7N9病毒悬液处理小鼠,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清中IgC(抗体)水平,在病毒处理后21天计算各组小鼠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疫苗及辅助剂

疫苗剂量(μg)

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

小鼠存活率(%)

A

H7N9+C48/80

1.5

13

100

B

H7N9

1.5

11.3

100

C

H7N9+C48/80

0.15

11.3

87.5

D

H7N9

0.15

9.67

50

E

H7N9+C48/80

0.015

10.33

62.5

F

H7N9

0.015

9.33

25

G

C48/80

----

6.0

0

H

H7N9+CTB+

1.5

14.33

100


注:CTB+已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辅助剂,可增强疫苗的免疫力。
①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其处理应为_______。
②实验数据显示,G组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比其他组组_____,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H7N9疫苗剂量的增加,免疫小鼠的_________。

3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植物激素与其所起作用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两点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器官的生理作用效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________。试写出一种能体现这种生理作用的生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1中的曲线表示幼嫩细胞和老细胞所对应的曲线,则甲曲线对应的是________细胞。若茎背地生长,图1中C点为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
(3)图2表示种子萌发时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则________________(激素)对种子萌发起促进作用,这些激素对细胞的主要生理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表示某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 (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由甲图可知,当狭翅雏蝗密度小于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_____________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____________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至少存在________条食物链,蛇和鹰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2)假设蛇所获得的能量中,1/2来自蟾蜍,1/2来自鼠。若蛇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
(3)图乙中的A属于图甲中________的同化量,C为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若该生态系统中草的同化量为E,则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E。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导致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属于____________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