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语文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免费试卷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白。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的艺术所不能替代的丰满朴实的意境。相比于后代文人们喜爱的空灵的美,它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与后代的巧、细、轻相比,它确乎显得分外的拙、粗、重。然而,它不华丽却单纯,它无细部而洗练。
②汉代艺术由于不以小水制作为自足目的,就反而显得开放而不封闭。它由于以简化的轮廓为形象,就使粗犷的气势不受束缚而更带有非写实的浪漫风味。但它又根本不同于后世文人浪漫艺术的“写意”。它是因为气势与古拙的结合,充满了整体性的运动、力量感而具有浪漫风貌的,并不同于后世艺术中个人情感的浪漫抒发。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笨拙
A.zhuō B.zhuó C.zuō D.zuó
(2)粗犷
A.kuàng B.guǎng C.kuáng D.guàng
【2】填入第①段“□□”处恰当的词语是
A.精致 B.精深 C.精准 D.精密
【3】分析第①段中“几乎”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4】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人类除现实生活的世界外还能通过自己的创造物认识世界。人所创造的通信中介不仅有语言和书本,还有艺术和数学等,各自构成不同的世界。语言和书本的形态也不止一种,所以可以说一个人可能生活在几个世界中,确切些说是在他所认识到的几个世界中,当然这几个世界都出于一个世界,但又和那原始的世界不同。一个小孩子和一个天文学家同时看的天是一个,但两人所认识的天彼此大不相同。小孩子只见到一个天,天文学家见到了两个天:一个天和小孩子所见的一样,另一个天不一样。讲共同的天的语言彼此才能通信息。天文学家讲天文的语言,小孩子不懂,他还没有进入那另一个世界。艺术和数学等等也是这样。
②由此可以说读书是读一个世界,读一个世界也好像读一本书。后一句怎么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看一本书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就是书中的世界;读世界也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就是这个感觉所得的世界中的世界。这同听人说话一样,不止是听到一串声音,还要知道其中的意义。若是听到自己所不懂的语言,那就不懂意义,收不到信息,或则说是没有进入其中的世界。因此听话、读书、认识世界都不能不经过解说。看一幅画和听一支歌曲也是同样。这都要经过解说而进入一个世界,也可以说是由自己的解说而创造一个世界。解说不能无中生有,所以有来源,有积累,有变化,也可以不止一种。
③我幼年时到手的书都看,老来才明白这是对五花八门的世界发生好奇心,想通过书本进入一个又一个世界。几十年过去了,仍然觉得不得其门而入,却还是想由读书去读各种世界。
④可惜我把话语世界、书本世界、艺术语言世界、数学语言世界、感觉所得的现实生活等弄混淆了,没有分别不同层次,只知其同,不知其异,更没有知道解说的重要,不知道所知的世界是个经过解说的世界,好比经过水母制作,而且解说也还需要经过解说。由此我一世也未能解开世界的连环,不知道这个连环的整体。我只明白了所处的是一个不能不经过解说的隐喻世界。
(选自金克木《书本世界》,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的“另一个天”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
【2】第①段结尾处说“艺术和数学等等也是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3】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世界的意义可以有不止一种解说,所以我们无法理解世界的意义。
B.赏画和听歌不需要解说,但我们去认识世界的意义却一定需要解说。
C.读世界和听人说话、唱歌一样,理解其意义的解说是不变和唯一的。
D.读世界与读书相似的是都需要我们读出其中的意义,都要通过解说。
【4】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茨威格
①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曾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新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②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nulla crux,nulla coroma①——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想干你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人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能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①nulla crux,nulla coroma:拉丁文,意思是“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
【1】分析第②段画线句“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在文中的含义。
【2】赏析第②段“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一句用“嬉戏”写阳光的表达效果。
【3】根据文中信息,为下面托尔斯泰墓的照片写一段说明文字(限字60以内)。

托尔斯泰墓
4.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
(1)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2)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4)朱弦已为佳人绝,___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5)_____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北宅秘园
(南朝宋)谢庄
夕天霁晚气,轻霞澄暮阴。
微风清幽幌,余日照青林。
收光渐窗歇,穷园自荒深。
绿池翻素景①,秋槐响寒音。
伊人倘同爱,弦酒共栖寻。
[注]景:①亮光。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诗。
【2】下列评论适合本诗的一项是
A.字无虚设,繁复紧密。
B.善用典故,应侍之作。
C.词句精炼,自然流畅。
D.辨析事理,清晰严谨。
【3】色调,作品中可以用来表现情感的色彩基调,比如红色或黄色构成的色调属于暖色调,可表现兴奋、快乐的情感。请从色调转变的角度,赏析本诗的景色描写。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②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③秦师遂东。
(节选自课文《秦晋殽之战》)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2)蹇叔之子与师
(3)晋人御师必于殽
(4)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与“劳师以袭远”中“劳”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B.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病梅馆记》)
C.非有能硕茂之也(《种树郭橐驼传》)
D.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3】把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胜蔽
(清)陈确
①有二人弈者,虑子而未定,其旁观者先见之。二人以为能,求与之对,则不及二人远甚。故当局难工,而蔽于求胜之心;旁观虽拙,而灼于虚公①之见。故凡以利害心虑事,则虑弥周而去道弥远。小数且然,况家国天下之事乎!
②故虽使愚者筹己之事鲜不当,虽使知者筹己之事鲜或当。若是者何耶?非爱人不若爱己,而明智之士虑反不及愚下也,利害心憧,而是非之衡眩矣。故二人之虑弈,非不切于陈子之驱蚊②也,而犹有蔽之者。故能操陈子驱蚊之诚,而又无二人虑胜之蔽,则于事也其庶几矣。
③山阴先生曰:“学者必有真切为己之心。”又曰:“常将一己作世间公共之物。”至哉师言!夫公己者,乃所以为己也。知公己之所以为己,则为己日切而去蔽也日远。
[注]①虚公:无私公正。②陈子之驱蚊:作者在《眊瞩》一文中写到,蚊子干扰睡眠,因为与自己密切相关,作者虽目昏眼花,仍然尽力驱赶蚊虫。
【1】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与“则于事也其庶几矣”中“其”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一项是
A.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种树郭橐驼传》)
D.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2】把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虽使愚者筹己之事鲜不当
【3】概括本文的思想,并对其意义进行评价。
8.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请以“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700字;(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