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历史网上检测无纸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孟子》说:“深耕易耨”。《韩非子》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吕氏春秋》说深耕可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使禾、麦得到好收成。当时“深耕”得以普及的主要条件是
A.农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B.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D.二牛一人耕作法的推广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申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有,基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
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 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
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 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九章算术》记载,汉代牛价很高,“牛一头直万五千”。而西汉主要粮食粟一石一般为30—80钱,东汉也不过数百钱。据此可推知,当时
A.田庄经济推动粮食增产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精耕细作方式不断发展 D.先进耕作方式推广受阻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商贩,周于四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
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破坏了小农经济
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 D.缓和了阶级矛盾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初年,“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促成这一格局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
A.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 B.南迁北民对面食需求的推动
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D.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九年朝廷明文规定“凡佃户纳租,每亩不得过一石(石:古代容量单位)”。这一规定表明,当时统治者
A.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极力抑制土地兼并
C.实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有意调和阶级矛盾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考古发掘文物证实,宋代金银器流行文字铭刻,内容与唐代不同,纪年款识很少,而打印或錾刻店铺、产地、工匠名字增多。这一现象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产品主要供应贵族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 D.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时期,江浙和四川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河南、河北、江西生产的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相当大。据此可知,宋代
A.手工业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B.丝织、瓷器等产品大量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 D.手工业生产始终由政府主导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班牙以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经营横跨太平洋的贸易,运载大量中国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3000吨,这些白银也基本流入了中国。此材料反映出
A.西班牙经营贸易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
B.明朝航海资金、技术、装备领先世界
C.作为流通货币的白银主要产自于西欧
D.明朝手工业发达是对外贸易优势之一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据歙州城一半以上,人称“祝半城”。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这说明南宋时期
A.文化事业与商业相互促进 B.大商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理学思想主导了商业经营 D.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华门外,市井最盛,盖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苑)买卖在此。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鹑兔脯腊、金玉珍玩衣着,无非天下之奇。”材料所描述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A.秦咸阳城 B.汉长安城 C.唐洛阳城 D.北宋汴梁城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

“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
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
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有限 B.重农政策进一步的细化
C.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 D.土地经营效率大为提高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料记载,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该现象说明
A.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 B.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
C.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伸 D.政策失当致商业行为变异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 B.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迸步 D.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货币贬值浪潮,贵金属短缺,西欧各国货币的金银成分大大减少。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欧洲
A.涌入大量美洲白银 B.社会经济遭遇危机
C.封建贵族奢侈享乐 D.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A.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因为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性市场的基本形成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91年,美国人汉密尔顿在《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中谴责英国对美实施帆篷布和亚麻布倾销;1814年,美国人又指责英国制造商和贸易公司联合起来在美国倾销商品,力图摧毁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发展起来的产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B.工业革命加剧市场竞争
C.重商主义思想根深固 D.美国是英国的经济附庸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9世纪晚期开始,欧洲国家在德国率先示范下,采纳了社会改革方案,引入了失业补偿金、最低工资法以及疾病、事故和失业保障,对工作时间和条件也做了规定。这些改革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设想 B.为后来建立福利制度提供借鉴
C.体现了民主政治已经成熟 D.有利于工人阶级开展合法斗争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历史现象表明
A. 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沉重打击
B. 列强经济侵略使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 国外市场的扩大加速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D.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因出口扩大得到增加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以来部分传统的士人,从知识结构上看已转变为近代的知识分子;从政治角色和社会地位上看,他们从作为皇权和族权二者关系调适的中枢位置转移到社会的边缘,他们大多以民间社会为依归,以知识技能为职业。由此可知
A.近代民族工商业有了显著发展 B.传统社会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
C.封建官僚政治体制已不合时代 D.传统士人热衷于投资近代企业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洋务运动时期郑观应要办实业,提倡“商战”,认为发展商业能够富国御侮;张之洞也以为发展实业可以强国强民,积极地创办铁厂、兵工厂,并筹办铁路。这说明
A.“实业救国”成为朝野共识 B.发展民族工业顺应时代要求
C.洋务派出现维新变法倾向 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6年,英国人巴尔福说道:只要中国依赖无知的官员管理所有涉及兵工厂的事务, 只要这些官员怀有私心,只对能迅速增加自己私利的事物感兴趣,那么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兵器、弹药,还有战舰,就必须不断地从欧洲购进。这可以用来说明洋务企业
A.对西方产品过度依赖 B.催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C.受到欧美列强的控制 D.管理体制尚存在弊端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9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大生纱厂《厂约》开宗明义写道:“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继大生纱厂之后,他又创办了广生油厂、阜生蚕桑染织公司、资生冶厂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张謇创办的这些企业
A.扭转了近代经济落后的局面 B.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C.是实业救国思想的生动体现 D.弘扬了儒家传统的经济政策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 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 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五”期间,我国自行就业、自谋出路完全被统一分配所代替,形成了统包统配和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的劳动体制。这一就业制度的形成
A.植根于新的经济体制 B.提高了劳动者的创造性
C.体现侧重发展重工业 D.反映了经济建设的僵化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缺点情错误,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这次会议
A.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B.根源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
C.有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大量闲散人口开始从土地中‘溢出’,在票据经济的禁锢下,他们无法进城,于是‘洗脚上田’,开始在城市之外‘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参加“一五”计划建设
B.计划经济使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
D.包产到户使农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为:鄂籍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  )
A.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 B.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
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30. 详细信息
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宣德东去,东角楼乃皇城东南角也。十字街南去,姜行,高头街北去,从纱行至东华门街、晨晖门、宝篆宫,直至旧酸枣门,最是铺席要闱……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井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东角楼街巷》
材料二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宋代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根括宋代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的近代经济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因素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的主要原因。
3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开始,中央政府经常派出使者“分行四方,延问疾苦”,以便及时“賑济百姓”。汉代各级政府与扶贫相关的财政事权就包括了收养孤儿、贩恤鰥寡、救疾医病、放贩救灾、助贷贫民、协助生产等十多项。汉代限民田,曹魏屯田制,北魏隋唐均田制,都是努力把人民和土地结合起来,帮助人民生产自救;另一方面则对农民生产提供帮助,如大兴水利、提供种子农具的贷款、编制农书等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中唐时,刘晏强调国家赈济要适当:“赈给少则不足活人,活人多则阙国用,国用阙则复重敛矣”。唐宋时期,政府针对各种贫弱对象,都设立了专门的救助机构,这些措施为元明清历代所继承,并有新的发展。
——摘编自史卫《古代财政与扶贫》
材料二 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是靠互帮互助来度过难关,移民到达新大陆不久之后很快就效仿英国建立了济贫制度。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
——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中国广大农村分布着2.5亿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极端贫困人口。1986年,国务院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划定重点扶持区域,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有世界银行专家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尤其对减少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人数更是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习.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督战,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等。明确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城性整体贫困的奋斗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社会保障法》颁布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扶贫工作的核心举措,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