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2019年九年级下期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详细信息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望西都,意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2. 详细信息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一抹殷红(_________________)的夕阳照在西山上,夜幕像渔网从天上漫撒下来。
(2)尽管诗句的言语抽象晦涩,令人不知所云,一如他以往诗歌的拙劣(_________________),但我的双眼却噙满了泪水。
(3)常往光明快乐一面看,这就是我一生成功的 jué qiào(_________________)。
(4)步入其间,古树、沟涧、古藤、长廊,营建之道均qì hé(_________________)于山水。
3.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白石画展一开幕,绘画爱好者趋之若鹜,争相观瞻。
B. 作为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入木三分。
C. 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较真,无伤大雅。
D. 登高望远,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4. 详细信息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
①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
②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
③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
④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
A. ④①③② B. ④③①②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③④
5. 详细信息
下列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为让更多的人关注国学、传承文化、诵读经典,我市广泛开展国学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组织的“汉字书写大赛”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书写水平,还激发了大家学习汉字文化的热情。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咬文嚼字》发布的2018年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很多都是热点事件出现的一些语文差错。比如重庆公交车坠江报道中,“口角”的“角”本应读为jué,但一些媒体播报中读为jiǎo。这样读“口角”的,不仅存在这一事件中,也不止是一些媒体常犯的错,很多人已经习惯将“口角”的“角”读为jiǎo。所以,这种语文差错具有很大普遍性。
材料二:《咬文嚼字》自2006年开始,每年都会选出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三年。选出“十大语文差错”,就是对语言进行纠错。《咬文嚼字》有“语林啄木鸟”之美誉,每年选出的语文差错往往都能引发社会共鸣,类似语文差错也会明显减少,这正体现了这项工作的价值所在。
材料三:每年发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就是给母语文明“定期排毒”。汉语博大精深,传承了几千年,要能更好传承下去,就需要多一些像《咬文嚼字》这样的“语林啄木鸟”。每个人都应自觉参与进来,努力正确使用语言,认真对待并敬畏自己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使用的语言,这样才能净化语言环境,才能让语言这一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思维工具更好发挥作用,让母语文明更好传承下去,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1)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概括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语林啄木鸟”“定期排毒”在材料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2】有人评价李贺的诗作“善于运用新奇浓重的色彩,使画面鲜明,形成强烈对比”,请结合划线句分析他诗作的这一特点及表达效果。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①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②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③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虞、虢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注释)①叔瞻: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宰相。②虞:与下文的虢(guó)都是古代诸侯国名。③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这里比喻祸害刚露苗头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昔晋公子重耳出亡 亡:___________
②假道于虞 假:___________
③无令有后患 患:___________
④反灭虞 反: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受其璧而假之道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B. 唇亡而齿寒 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 争于腠理者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以垂棘之璧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
(2)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4】郑国、虞国破亡,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国“战胜于朝廷”,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小题
用心一者技必良
①大凡有成就者,都绝非三心二意之人,而是能专注于一个目标。运维检修工赵学军,24年专注高压带电作业技术,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行业技术领军人物;车工王阳,守住三尺车床,一干33年,加工过的飞船零件100%合格;罗阳及其团队,为了让歼—15早日腾飞,潜心研究、心无旁骛,助推航空事业的发展……行业虽然各有不同,但只要认准自己的方向,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努力,就能成为领先者、排头兵。
②制作铁锅的匠人说,“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的确,专注需要一颗诚心,不能有半点投机取巧,容不得一丝偷工减料。片面地追求速度,只是看重短期收益和小利小惠,就容易晃了眼、慌了神、走了样。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一旦失去了专一和聚焦的耐心、韧劲,不仅让人“坐不住”,而且会不可避免地生出浮躁、逐利、急于求成的心态。
③正是因为潜心于一业,才能从中获得自我肯定、获得内心充实,这还需要不计功名利禄、远离外界纷扰。作为高铁研磨的“第一把手”,宁允展认为“工匠就是凭手艺吃饭”,宁可辞去研磨班班长职务也要回到一线,他能掌握好车轮“脚踝”中0.05毫米的研磨空间,保证了京沪高铁试跑速度世界第一。有人说他是“不愿当官的大国工匠”,他却说“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正是因为完美,他的产品可说已臻于“作品”。
④专注,从来没有天赋和运气的成分,靠的是细心积累、信念支撑。焊接微小的焊缝时,怎么确保眨眼瞬间没有闪失?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说,“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这“十分钟”换来的航天制造“零失误”的标准,源自他刚入行时的勤学苦练,从姿势到呼吸、从动作到心态,都超然众人。实践也证明,要成为大国工匠,就要长期、专注、持续地在一个领域内打磨,做人所不能及,进而掌握核心技能。
⑤通往“大国工匠”之路,是由每一分钟、每一秒钟组成的,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在当下,注意力开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下的功夫足够大、谁花的心思足够多,谁就能在竞争中领先一步。以专注托举起的精益求精,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1】请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2】请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论证更加充分。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这句话的理解。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并回答间题。
由于担心开枪会打伤A,保尔机智地转过身等候最佳时机,等A和押运兵走过自己跟前的时候,他突然像一头被激怒的豹子一样猛然扑向押运兵,将他手里端着的枪死死地按在地上。
【1】选文中的A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个人物,他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保尔为何突然袭击押运兵?后来保尔又由于什么原因被关进了监狱?
1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①开学了。家里还没有为我凑够学费。望着小伙伴背着书包上学的身影,我心里急,忍不住流出了泪水,看见母亲憔悴的脸色,就再不好说什么,不忍心催逼母亲。母亲,她心里比我还急啊。
②母亲为了凑够学费,就到公社供销社门市部,打听人家收购什么,供销社的人告诉她:废铜、废铁、戒指、耳环、手镯、铜钱、用过的牙膏管等都收购。可是,家里早已没有这些东西的踪影了,外婆留给母亲的那对手镯,早在前些年就变卖了。母亲想了一想,房门前院坝里还有几十苗扫帚秧,只是刚刚破土出苗,她问供销社能否预订这些扫帚秧,先给点钱为孩子支付学费,到秋天再送来用扫帚秧扎好的扫帚,回答说:不行。母亲又向供销社的人借钱,回答说:不行。
③这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了,今天一过,学校就停止报名。怎么办?母亲擦了擦泪水,抬起头,她看见了自己,她看见了自己的头发——供销社墙上的镜子,忠实地映出了母亲的形象,她看见自己痛苦的神色,眼角眉梢,每一根皱纹,都告诉她,她在受难,同时也在告诉她,她在为孩子而受难,她想付出,但她没有什么可以付出,她爱,却无法表达和做。她看见了自己的头发——供销社的镜子里,摇曳着母亲的头发,真的,它们在摇曳着。这无知的头发,它们不知道母亲的痛苦,它们在轻松地摇曳着,在别人的镜子里摇曳着,在公家的镜子里摇曳着。希望,从母亲的眼中升起,希望,划过供销社的镜面——母亲像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秘密和希望,她几乎高声喊起来:我有头发,你们不是也收购头发吗?把我的头发收购了吧!
④母亲取来剪刀,咔嚓几声,就剪去自己两条发辫。
⑤供销社的人都愣住了,好像被什么东西猛地震惊或触动了。这感动他们的力量,不来自神灵或帝王,不来自梦或想象——在贫困和愚昧的岁月里,多数人都失去了做梦或想象的能力。
⑥这感动他们的力量,来自我贫困的母亲,来自那一缕头发。而那缕头发仅仅能换来:五分钱。
⑦一位好心的阿姨,被感动得流出了泪水。她知道那五分钱绝对不够交学费,下班以后,她打听到我家的住处,送给母亲两元钱。她是这样说的:大嫂,你的头发钱,我们计算错了,少给了你二元钱,我们给你补上,你快去送孩子到学校报名吧。
⑧母亲流泪收下了钱。她心里明白,这是好心人在帮助她,她的头发哪会那么值钱。
⑨多年以后,母亲给我讲这件往事,却是那么平静,而且总是责怪她自己没出息,苦了自己的孩子。说起那位供销社的阿姨,她总是眼睛湿润,让我不要忘了那阿姨,好好报答那阿姨。我打听了好多人,至今不知道那位阿姨住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她和我母亲年龄相近,如今八十多岁了吧。我只能在内心里祝福她,感念她。
⑩我在想,当母亲——那时母亲刚过三十岁,当她剪去自己头发的时候,一定不会有人觉得母亲的形象丑陋,不,我一无所有的贫苦母亲,在那一刻比国王富有,比圣人崇高,比圣母圣洁。
⑪如今,母亲老了。一头白发,萧瑟如秋风中的芦苇,洁白如山巅的积雪。
⑫我凝视母亲的白发,想那遥远的往事,内心里就变得清洁、深情,充满感激和慈悲——这是匍匐于神灵面前也不一定能得到的一种净化、升华、圣洁的感觉……
【1】阅读①-⑧段,体会母亲在为我筹集学费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完成填空。
着急——(_____) ——激动——(_____)
【2】根据要求,请赏析下列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她看见了自己的头发——供销社的镜子里,摇曳着母亲的头发,真的,它们在摇曳着。(赏析加点词语)
(2)一头白发,萧瑟如秋风中的芦苇,洁白如山巅的积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3】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我一无所有的贫苦母亲,在那一刻比国王富有,比圣人崇高,比圣母圣洁”这句话的理解。
12. 详细信息
作文。
请以“这幅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