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乌苏市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相比于西方国家广泛流行的分餐制,中国人更习惯聚餐。其实,中国人一开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
《史记》所载的“鸿门宴”故事,就是分餐制的形式。刘邦一行登门拜会,项羽留刘邦等人吃饭,席间,项羽、范增、项伯、刘邦、张良等人分坐于不同方位,这正是分餐制的典型场景。如果他们几个人围着一个桌子吃饭,项庄也就不可能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了,因为那样做项羽也会有危险。
不仅史书记载如此,大量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也证明是这样的。山东诸城出土的前凉“髡刑图”画像砖,体现了汉代人用餐的场景。图中官吏列坐,一人面前放置一份盛有食物的餐具。还有四川郫都区出土的“宴饮舞乐百戏”画像砖,图中有五个人席地而坐,一人面前摆有一案,众人分餐而食。
中国人早期实行分餐制,与家具的形制有关。中国一开始没有椅子、桌子这样的家具,人们通常席地而坐。将杯盘直接放在席子上既不卫生也不雅观,于是吃饭时通常还有一种食案,只是它比较低矮。在汉墓中出土过一幅《宴饮观舞图》壁画,表现的是人们就餐的场景,图中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小食案,这种小食案其实就是食盘的变形。颜师古在《急就章注》中解释:“无足曰盘,有足曰案,所以陈举食也。”与食盘不同,这种小食案下面有足,便于放在席上。《后汉书》记载,隐士梁鸿从太学毕业后厌倦官场,还乡后娶孟光为妻,夫妻二人后转徙吴郡,靠帮工维持生计。梁鸿每次回来,“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孟光举的“案”,就是当时常见的小食案。
魏晋以后,各民族之间加快了交流与融合,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人们的服饰、家具和用餐器具有了许多革新,进而影响到用餐的形式。与汉人传统服饰不同,少数民族的“胡服”以袖窄、紧身、圆领、开衩等特点而更适合活动,在用餐时不容易碰翻杯盘,也不容易沾上油污。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胡床”,类似于人们后来一直用的“马扎”,已经是一种高足坐具了。至少在东汉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经传到内地,受到上层社会的喜爱。《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戚皆竞为之”。
穿着越来越紧身的衣服,坐在更高、更舒服的椅子里,面前是高足的桌子,人们用餐时无疑会感到更舒服。这时,如果仍采取以前的那种分餐制形式,就需要在每个人面前放一张桌子,每个人坐一把椅子,不仅浪费家具,而且室内空间不足够大的话也难以摆开,于是人们逐渐聚拢到一张桌子上吃饭,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转变。这种情形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发生了。在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室砖画《宴饮图》中,就有四个人并列坐在一个长方形大食案的一侧用餐的情景。到了唐代,聚餐制开始普及,在唐长安韦氏墓壁画《野宴图》中,正中间放着一张方形的桌子,食具全部放在这张桌子上,共有九名男子坐在各自凳子上分三面围着桌边聚餐。
由分餐制向聚餐制转变是一个漫长的渐变过程,除了服饰、家具、食器等方面革新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是原因之一。魏晋以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儒家学说受到玄学等思想的挑战,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有逐渐淡化的倾向,用餐形式更趋向实用化,其所承载的礼教色彩有所减弱,这也影响到社会习俗的变革。
(摘编自陈忠海《分餐制在中国古代的演变》)
材料二:
中国人的饮食方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很长时间以来,围桌共食已成为普遍习惯,也是一种文化符号。筷子是传统饮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许多人都习惯以彼此夹菜的方式表达情感。围桌共食中来回“穿梭”着筷子,这种场景虽然传递着情谊,但却极大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形成新兴的餐桌文化,离不开多方协作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要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杭州建德市制作公筷公勺地方标准,并制作“前端金色、后端绿色,尾部标注有地域文化品牌”的公筷供全市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果。面对关系到公众卫生安全的“小事”,政府要拿出实际行动积极作为。再者是餐饮企业要成为分餐而食的推动者。根据《餐饮业分餐制设施条件与服务规范》,各个餐饮企业要践行企业责任,在设施条件、服务规范、卫生条件等方面严格把关,为大众创造分餐饮食的基础设施条件,并引导人们养成正确的饮食观念。
多一双公筷、一个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公筷、公勺用起来,分餐进食搞起来,这些文明小节将为广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通过每个人的努力,让“公筷意识”深入人心,让“分餐进食”成为文明标配,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彻底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摘编自薛正文《公筷公勺分餐进食引领文明餐桌新“食”尚》)
材料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唾液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除了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外,合餐很可能成为肝炎、伤寒、痢疾等多种疾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媒介。数据显示,成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60%。倡导分餐制不但在疫情期间更安全、卫生,在平时也更符合健康生活的理念。
但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围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是一些网民不愿分餐的主要原因。还有声音表示,推行家庭分餐制比推行聚会分餐制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更大。有建议指出,在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可以率先实行分餐制,社会上加大对分餐制的宣传力度,从服务到理念,提高公众对分餐制的接受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个人和家庭,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韩冰玉《浙江走进公筷新“食”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上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因为项庄担心通过舞剑的方式去杀刘邦会给项羽带来危险。
B.中国的分餐制历史悠久,至少在汉代人们就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后来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才发生了改变。
C.与分餐制相比,聚餐制更实用,可以减少使用家具,节约室内空间,并且让人不必顾忌传统的等级、礼制等观念。
D.传统观念较难改变、围餐更热闹、中餐适合合餐等原因造成了一些网民认为推行家庭分餐制将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汉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中‘贵戚皆竞为之’”,由此可知汉灵帝是聚餐制的积极推动者。
B.文章用直观性强的魏晋墓室砖画《宴饮图》表明魏晋时期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转变的观点,极具说服力。
C.一种新的用餐习惯、用餐文明礼仪的形成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的推广也需要有耐心。
D.当前围桌共食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一生活方式虽然有助于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却增加了病菌传播的风险。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当前应如何有效地推行分餐制。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老师
刘立勤
我问汤老师,为什么叫他“船夫”?汤老师说,都怪那条河。
汤老师所在的村子有一条河,河很大,水流丰沛,河上又没有桥梁连接,河东河西两岸之间人员来往依靠船。
他是河西村的老师,本来与河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有一天,河东村的几个学生家长找到他,想把自己的孩子转到河西村请汤老师教,他们说,河东学校的条件太差了,留不住老师,他们害怕把孩子的前途耽误了,他们还说,汤老师书教得运近闻名,他们希望汤老师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人。
汤老师虽然书教得好,可他是河西的老师,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因为河西河东是两个村,还隶属两个乡镇、他知道收了这几个学生,河东村剩下的几个学生都会来了。到那时,村里镇里都会有意见了。他让那几个学生家长去找村长,他说,只要村长答应了就行。私下里,他希望村长不要答应,如果河东的学生来了,他的工作量要增加一倍,谁知道村长也耍滑头,村长说,让汤老师做主。老师还能不要学生?河东的十来个学生一齐就到了河西。
河东的学生来了,工作量增加了,困难也来了、主要是教室小了,桌凳也不够。汤老师去找村长,村长不管。村长说,你答应接收的你负责解决。找到镇教办,教办说,不是我们镇的学生,也让他们自己解决。怎么解决?教室小学生挤一挤也能将就,桌子凳子咋办呢?总不能让学生自己带吧?汤老师只好把房后的几棵大树砍倒,做了几套桌凳,总算是把学生安排进了教室。
桌凳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河东的学生经常迟到。河东河西都没有专门摆渡的船夫,河东几个家长轮流接送,如果哪一个有什么急事,学生就迟到了。再说了,有的学生家长不习水性,渡船万一有个什么问题,那真是了不得的事情。汤老师想着就害怕。
汤老师决定自己先当几天船夫。他是船家出身,水性好得不得了,他跑船绝对安全。他还想,待他跑上一段时间,河东村还不推选一个船夫替换他?谁知道,他接过船桨一摇就是二十五年。二十五年里,学生不停地变化着,家长也在变化,就是他这个老师变不了。二十五年里,有多少机会可以把河东的学生支走,他一直不忍心。
风霜雨雪二十五年,真的是不客易呀。可二十五年里,他硬是没耽误学生一节课。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过河,四十分钟以后赶回来,七点准时上课。也有过迟到的,迟到是因为天气,要么是河里涨水,要么是船出了问题。虽然迟到了,课绝对耽误不了。他说,幸亏学生争气,学生的成绩年年都名列全镇前茅,他也年年都是先进。
二十五年里,他也经历了太多的风险。最危险的就是那一年船底漏水,差一点出了大事。那只老木船太老了,应该换了。他找到村长,村长让他自己解决。他找到镇教办,教办爱莫能助。他找到河东村的学生家长,想让他们想想办法,学生家长只答应不行动。就在他等待的时候,出事了。放学送那十多个孩子回家时,上游突发洪水,破船舱里进了水。他说,他把持船头怕翻船,幸亏有几个孩子机灵,及时想办法,才没有出事。
船实在太破了,又指望不上别人,他和老伴儿商量,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的钱拿出来,又贷了款,买了一条机动船。机动船真是好呀,又快又稳又安全,心里安宁。可是,他们没有太多的钱,船有一点儿小,河里搞养殖的太多,船的电机经常会被渔网缠住。缠住了,无论是酷署严寒,他都得下水去处理。这时,又苦了他的老伴儿,老伴儿会摇着木船把孩子接走。每次看见老伴儿摇那木船,他心里真是害怕。
二十五年里,他摆渡了三百多个学生,他把一百五十多个学生摆渡上了大学,有二十多个上了研究生,还有五个博士生。他的学生干啥子的都有。
看着他满脸的幸福和自豪,我问他有什么希望。
他说,想要一条大的机动船,那样的话,学生过河就安全了。他又说,自己老了,担心船在河里遇上什么意外,孩子如何是好?
揣着汤老师的希望,我把他的事迹写出来刊发在省报“寻找最美的乡村教师”栏目中,稿子见报后,汤老师的事迹引起了各方关注,有人真的要捐赠一条大机动船。汤老师给我打电话说时,我让他等待一段时间接受捐赠。因为,当选“最美乡村教师”会有一笔丰厚的奖金。汤老师说,多等一天会多一天的不安全,他担心那些孩子的安全。
汤老师没等。再次给他拍摄影像资料时,新机动船已经到位,教育局还安排了一个专职船工。新学期,汤老师的事迹就显得很平常了。他也不愿意作秀补拍过去的镜头,到底没有评上“最美乡村教师”。
汤老师虽然没有评上,可我依然觉得他是一个最美的老师。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河很大,水流丰沛,河上又没有桥梁连接”,既是环境的烘托,也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B.本文刻画了学生家长、村干部、镇教办领导等一众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C.汤老师的老伴是一个次要人物,而在关键时刻一直毫无怨言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虽然出场不多,但光彩夺目。
D.“我”本来建议汤老师不要急着接受捐赠,等当选“最美乡村教师”后用丰厚的奖金买船,但他没有采纳。
【2】“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以“船夫’老师”为题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洇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B.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C.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D.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谏议大夫:秦代设置郎中令之官,专掌议论,东汉起改称谏议大夫。唐宋时期分为左、右谏议大夫,专掌朝政阙失的讽喻规谏,甚至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红楼梦》中“因讹成实元妃薨逝”说的就是被封为元妃的贾元春逝世。
C.庠是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序是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国家最高学府,或泛指学校教育事业。
D.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普在陈桥驿和太宗(晋王)及诸将一起拥戴宋太祖做了皇帝,因辅佐有功被任命为右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等官职。
B.赵普为臣十分谨慎,退朝后在家时,也不敢穿便服,害怕皇上一旦到自己家来而失礼,而宋太祖对他们夫妇也很亲近随便。
C.在是否先攻打太原一事上,显示了赵普的思虑深远,但从多次谈论及太祖做皇帝前二人交往的一些不足之事来看,又显得不够豁达。
D.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说爱嫉妒别人,但能以天下为己任。这从他关门读《论语》、抗颜迁官等事中就可以看出。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竹下①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②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此诗写于诗人徽州任内。②吹:通“炊”。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写“破小寒”点出出行之早,写“散疲顽”暗含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
B.颔联中的轻雾、重山,与诗中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山村图。
C.尾联“正在有情无思间”承上“迎客”而来,写出动听的鸟鸣让诗人心驰神醉,鸟儿们是真的有情还是出于无意,他恍恍惚惚难以分清了。
D.全诗有情有景,情与景会,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露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2】有评论家认为本诗颔联写雾写山非常巧妙。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以潜蛟和嫠妇的表现来侧面描写音乐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____________的战略高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代人所面临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红色文化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红色文化也要_____________。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不断为红色文化增加新内涵,不断____________其传承与发展的方式,才能使其焕发和保持活力。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当代解放军战士的保家卫国,消防救援人员的无畏逆行、科研人员的勇攀高峰、抗疫一线的_____________等都是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这些精神离我们更近,更能去触动当代大学生的内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前所未有 革故鼎新 改变 集腋成裘
B.毋庸置疑 与时俱进 改变 众志成城
C.前所未有 与时俱进 改进 众志成城
D.毋庸置疑 革故鼎新 改进 集腋成裘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B.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C.要让青年学生理解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不断流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学,可用,可敬,可亲”。
D.要让青年学生认同进而理解红色文化,就必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方式显示,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特色,使红色文化资源“可敬,可亲,可学,可用”。
【3】下列在括号中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B.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C.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D.把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可乐等碳酸型饮料深受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但健康专家提醒,①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过量地喝碳酸饮料,其中的高磷可能会改变人体的钙、磷比例,致骨折风险的几率会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如果碳酸饮料喝得太多,②______________。 因为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不过,③_______________。 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在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格拉斯哥苏格兰大学神经学专家的研究发现,每天喝2罐碳酸饮料能将人的记忆力提高20%,有效预防老年痴呆。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8月14日,位于荷兰雷嫩市的欧维汉兹动物园举行大熊猫宝宝百日庆典暨命名仪式。根据网络票选结果,大熊猫宝宝正式取名“梵星”。“梵”字取自梵高,代表出生地荷兰,也形容草木茂盛,寓意生机活力。“星”字取自大熊猫爸爸“星雅”的姓,寓意希望和方向,也使人联想到梵高的星空作品。中国驻荷兰使馆临时代办陈日彪、荷兰外交部亚洲和大洋洲司司长莫森茉赫纳、乌特勒支省副省长斯洛特、雷嫩市市长范德帕斯、欧维汉动物园经理德朗厄、雷城市“儿童市长”等中荷两国嘉宾出席活动。莫森莱赫纳表示,大熊猫宝宝出生在特殊时刻,为疫情中的两国人民带来希望。大能猫旅荷,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荷友谊及两国关系。同时,大熊猫宝宝的诞生,也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常常有其他学科老师向语文老师抱怨:“学生连题目都读不懂!语文基本功不扎实怎么能做好题?”
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在一次交流分享中说:“学好语文最关键。学好语文,才能懂得如何对事情进行分析、进行综合和总结。”
③面对美方诋毁中方的抗疫努力,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这样回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引言是孟子所说,意为做事不成功,就要从自身找原因。大批网友点赞“驳得好”的同时也纷纷感慨:“不学好语文,中国话你都听不懂!”
④在2020年高考中,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25)班理科学生唐楚玥的高考成绩高达725分,其中语文考了难得一见的146分。她的语文老师范莉评价说:“唐楚玥上课认真听讲,线下主动质疑,消化巩固。”
王禹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王禹的高中同学,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语文学习有何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来反驳王禹。
要求:结合全部或部分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