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一第一次阶段测试免费试卷(江苏省江阴市南菁高级中学)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②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③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④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⑤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节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B. 作者把“真正的教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教养呈现形式是“永远在半道上”,即,这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C. 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而是为了追求生存的境界。
D. “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并不重要,它只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大量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B. 作者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假的慰藉”。
C. 在作者看来,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D. 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阐述事理,文学性很强,既有理性的思考,也富有感染力;既善于雄辩,也善于娓娓道来。
B. “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学价值,如果对杰作深入理解,一定会在思想、思维方面得到有价值的启示。
C. 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如果仅仅肤浅地浏览,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认真读,反复读并深入思考。
D. 时髦读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迎合读者,阅读时髦读物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所以不必读。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想北平》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想北平
老舍
①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②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③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象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但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是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④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⑤虽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⑥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也也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⑦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象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象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⑧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六日
[注]:文中说的“北平”是1928年至1949年间对北京的旧称。
【1】对前三段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 作者用对自己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 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要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 第③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2】写出第四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全文说说第六段中加点的短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⑴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⑵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 带着一层白霜儿。
【3】探究本文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的好处。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人类学问逐天进步不止,你不努力跟着跑,使落伍退后,这固不消说。尤其要紧的是养成读书的习惯,是在学问中寻出一种兴趣。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你看现在许多叉麻雀抽鸦片的官僚们、绅商们,乃至于教员们,不大半由学生出身么?你慢些都鄙视他们,临到你来,再看看你的成就罢!但是你如果在读书中寻出一种趣味,你将来抵抗引诱的能力比别人定要大些。这种兴趣你现在不能寻出,将来永不会寻出的。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剌激你思考。
(摘编自朱先潜《谈读书》)
材料二: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我们说过很多次,一个好的读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读者。他在阅读时很主动,努力不懈。现在我们要谈的是另外一些观念。你想要用来练习阅读技巧,尤其是分析阅读技巧的书,一定要对你也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担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运用我们所说的阅读技巧,没有一本书能逃开你的掌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变魔术一样让你达到目标。无论你多么努力,总会有些书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实上,这些书就是你要找的书,因为它们能让你变成一个更有技巧的读者。
有些读者会有错误的观念,以为那些书——对读者的阅读技巧不断提出挑战的书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中的书。结果一般人都相信,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只有科学作品,或是哲学作品才是这种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过,伟大的科学作品比一些非科学的书籍还要容易阅读,因为这些科学作者很仔细地想要跟你达成共识,帮你找出关键主旨,同时还把论述说明清楚。在文学作品中,找不到这样的帮助,所以长期来说,那些书才是要求最多、最难读的书。譬如从许多方面来说,荷马的书就比牛顿的书难读——尽管你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能对荷马的体会较多。荷马之所以难读,是因为他所处理的主题是很难写好的东西。
读一本好书,却会让你的努力有所回报。最好的书对你的回馈也最多。当然,这样的回馈分成两种:
第一,当你成功地阅读了一本难读的好书之后,你的阅读技巧必然增进了。第二,长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一本好书能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得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像只提供讯息的书所形成的那样。你会成为一位智者,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
毕竟,人间有许多问题是没有解决方案的。一些人与人之间,或人与非人世界之间的关系,谁也不能下定论。这不光在科学与哲学的领域中是如此。因为关于自然与其定律,存在与演变,谁都还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们熟悉的日常事物,诸如男人与女人,父母与孩子,或上帝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伟大的经典就是在帮助你把这些问题想得更清楚一点,因为这些书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摘编自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下列不能作为“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的原因的一项是
A.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增长心智。
B.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分辨出哪些书有益。
C.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把你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
D. 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能使你提升阅读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就要被恶习惯引诱。
B. 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所有的书都会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读懂。
C. 文学作品比科学作品和哲学作品难读,是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很难写好的。
D. 不光在科学与哲学领域,就是在日常生活领域,也都存在人类无法最终理解的问题。
【3】概括两则材料所指出的读书作用分别是什么。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游:游玩,游览。 B. 例出为刺史 例:按惯例
C. 自肆于山水间    肆:放任,纵情。 D. 当诣播州  诣:到,往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B.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C.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D.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3】下列文化知识解说有错的一项是
A. 子厚:柳宗元的字。作墓志铭例当称死者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称字。讳,就是名,古代一般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B. 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文章中指先父。
C. 进士第:是古代科举省级考试合格者的称呼,范进中举的考试是州一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举人。
D. 观察使:官职名,唐朝时指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司马:本是州刺史属下掌管军事的副职,唐时已成为有职无权的冗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宗元从小才学出众,后来名声大振,时人都敬慕想与他交往,那些权贵公卿争着要他做自己的弟子,众口一词地推荐赞扬他。
B. 柳宗元年轻时就科举得志,从政初期仕途顺利,可谓平步青云,在唐顺宗时期担任了监察御史和礼部员外郎,但此后便屡遭贬谪。
C. 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间,表现出相当高的为政才能,他关心百姓疾苦,移风易俗,推行教化和政令,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堪称表率。
D. 柳宗元传承了先父的孝道,能够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深处逆境的他,因为考虑到刘禹锡有老母,不惜交换各自外放之地。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上阕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情景交融。写长沙深秋景致,毫无一般旧诗歌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而是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 上阕集中写景,下阕叙事抒情,情中显志,回答了谁来主宰当时革命命运的问题,巧妙地反击了国民党右派阴谋夺权的丑恶行径。
C. 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D. 最后“曾记否”以下三句,同上阕一样,是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示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的大任。
【2】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请探讨这首词崇高之美在下阕是如何体现的。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⑴《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⑵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的“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_”。
⑶变与不变的争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____,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____,___”。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如何给高考作文命题,▲。有人反对作文题太贴近现实,也有人认为作文题还是应该多接一接地气,接洽时代风采,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很显然,无论怎么出题,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读死书、死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该变变了,不能让考生缺席于这个时代的进程,不能让考生拘泥于个人情感中不能自拔。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事实上,这一代年轻人是有抱负的,更有社会责任,也更有资格享有出彩人生。究其因,他们处于一个更多元的新时代,他们将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如果说作文趣只是“▲”,那么步入大学或踏入社会之后,更应该身体力行地融入时代征程之中,走好属于自己的长征路。置身▲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人需要写好高考作文,更要写好人生大作文。
【1】下列在文中■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只有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B. 只要不负所托,不辱使命,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C. 只有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D. 只要不辱使命,不负所托,把个体理想与时代需要相契合,就能实现人生价值,也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
【2】依次填入文中▲处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各执己见 不合情理 坐而论道 推陈出新
B. 见仁见智 不合情理 坐而空谈 推陈出新
C. 见仁见智 不合时宜 坐而论道 日新月异
D. 各执己见 不合时宜 坐而空谈 日新月异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
B. 通过作文题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是因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
C. 通过作文题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是由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
D. 通过作文题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引导他们关注时代潮流,并热切参与其中,这应是高考作文的“附加”功能。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李华给即将过五十岁生日的朋友发的 QQ 信息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 出并修改。
后天是您五十生日,我因俗务缠身,百忙之中无法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聊表盛情。 恭祝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另外,我家新房装修完毕,欢迎您来府上做客。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政务中心居民身份证申请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养是什么?著名作家梁晓声说,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教养获得的途径:读书,家庭的熏陶,生活的磨砺。教养“事小”,总是闪现在细微处;教养“事大”,繁衍在我们骨髓里。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