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2019年后半期)免费试卷完整版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_?(《式微》)
(5)________________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7)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8)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____。(《子衿》)
(9)寂寥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现存33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外篇《逍遥游》。
B.《核舟记》是明代著名的江南才子、文学家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性文章,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礼记》由西汉戴圣编纂,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仪礼》的文章选集,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D.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婵娟”“黄发”“垂髫”来分别代指家乡、月亮、老人、小孩。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扇庄严神秘的大门,门与门之间,有向往,有努力,有艰辛,有失落,总留给我们甲(A.浓厚 B.丰厚)的积淀。青春,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在人们的企盼中倏 ① (A. shū B. sū)忽而逝,又在人们留恋中姗姗而来。当心灵的帆船回sù ② (A.朔 B.溯)岁月的长河时,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阳光明媚、金色的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乙(A.掩映 B.掩藏)在诗词中,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
(1)根据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①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在人们的企盼中倏忽而逝,又在人们留恋中姗姗而来。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页下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牛困人饥日已高”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过程,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D.“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乙)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③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④,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选自《礼记》)
(注释)①与于蜡(zhà)宾:参加鲁国在年终举行的祭典,作助祭者。蜡,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②观(guàn):宗庙门外两旁的楼。③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弟子。④三代:指夏朝、商朝和周朝。英:英明君主。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独子其子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4)事毕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B.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C.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D.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
【4】通读甲乙两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2)对于“大道之行”,孔子持什么态度?请用乙文句子回答。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乌篷摇梦到春江
叶文玲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⑪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见。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的诗文和叶浅予的画卷都激起了作者对富春江美景的遐想。
B.经历两次遨游,作者觉得富春江比起自己梦中的想象显得更俏更娇美。
C.作者认为严子陵钓鱼台很有魅力,是因为此处留下了许多名人的碑文。
D.文章最后一段写出了作者对富春江美景的喜爱、赞美与眷恋之情。
【2】简要概括作者眼中富春江的特点。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赏析第⑤段中的加点词语。
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
(2)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4】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已经两次游览了富春江,为什么还会“梦到春江”?请简要分析。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什么样的筷子一定要扔掉
①筷子一般是我们不被重视的范围,其实筷子的细菌多得超乎我们的想象,除了经常用开水烫之外还要经常让它晒太阳。
②筷子的寿命为3-6个月,变色的筷子要赶紧换。调查发现,普通筷子在使用到3-6个月时间时,本身的颜色会随着时间和使用的频率发生变深或变浅。此外,由于使用的频率导致筷子表面的可食用漆遭受磨损。只要筷子与购买时相比发生变化,特别是颜色,就需要立即更换。
③筷子颜色发生变化,表示材质本身性质一定发生变化。而造成颜色变化的因素通常就是使用过程中食物、洗涤剂及空气、储藏柜内残留物附着而导致。细菌的长期堆积也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
④大家在使用筷子时,每天都要观察下,筷子表面是否附着斑点,特别是霉斑。竹制品与木制品两种产品是霉斑最喜欢的生存环境,且只要环境不干燥、物质本身湿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仅需一天时间即可生成。专家建议,一旦发现筷子上面有霉斑,必须第一时间不再使用。如果筷子上出现非竹子或木头本色的斑点,表示该筷子很可能已经发霉变质,不可继续使用;筷子显得潮湿或出现弯曲、变形,则表示已受潮或搁置时间太长,很可能已经过了保质期;闻一闻,如果有明显的酸味,都是受污染或过期的标志,不可继续使用。
⑤筷子晾干再储藏 避免发霉,据了解,目前普通百姓家中使用筷子均以竹子和木质为主,极少数是金属等材料。但这两种材料的使用相对特别,大家却通常习惯将筷子清洗干净后,便放置在筷子筒或橱柜内。筷子在没有被完全晾晒后,湿度很大导致其容易发霉,从而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在使用筷子的时候,必须保证筷子是干燥的放置或储藏,尽可能不提供霉菌滋生环境。专家建议:每周将筷子放入沸水中煮半小时后,放置在空气中晾晒干燥再使用,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作用,且能有效、便捷地清除筷子内的霉菌。
⑥什么样的筷子更实用、更健康呢?在我们现代生活中挑选筷子的时候,陶瓷筷子是首选,也是最佳选择。它无毒无害、环保、节能,采用新型材料纳米锆骨研制的筷子光泽细腻,制作精美,强度高,遇高温不变形,表面光滑、不残留细菌、容易清洗(适用洗碗机)和消毒,使用时,手感好,夹食物时不打滑。
⑦木质筷子和竹筷子也是大众化的选择。它无毒无害,也是所有筷子中价格最便宜的。但筷子结构疏松,使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会出现许多细小的凹槽,非常容易残留细菌,在潮湿的储存环境中容易导致木质筷子生菌、发霉,并随食物进入人体,危害人的健康,洗涮不彻底也容易残留细菌和二次污染,所以应注意经常消毒,保持清洁。
⑧众所周知,塑料筷子是一种化学制品,颜色艳丽,美观,价格便宜,但塑料筷子不宜高温消毒,受热之后容易变形、融化,遇酸、碱食品高温后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⑨蛋白质在遇到重金属时会发生变性, 金属在高温下及遇到酸碱食品后,会有化学反应,所以金属筷子在使用时,不免有部分金属进入人体,会和人体的蛋白质结合发生变性,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⑩半陶瓷半金属筷子是由上部为陶瓷,下部为金属组成,特性与金属筷子相同,使用时手感一般。
(文章有修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筷子的细菌多得超乎我们的想象,除了经常要用开水烫之外,还要经常让它晒晒太阳。
B.筷子的寿命为3-6个月,当与购买时相比较突然发现筷子变色了,这时就要赶紧换掉。
C.筷子颜色变化的因素是使用过程中食物、洗涤剂及空气、储藏柜内残留物附着而导致。
D.木质筷子和竹筷子无毒无害而且价格最便宜,所以木质筷子和竹筷子是大众化的选择。
【2】请简要概括以下各种筷子的特点。
(1)陶瓷筷子:
(2)木质筷子和竹筷子:
(3)塑料筷子:
(4)金属筷子:
(5)半陶瓷半金属筷子:
【3】根据文意,说说什么样的筷子必须扔掉,请简要概括。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和”字属于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材料二) 600多年前,郑和受命出使西洋,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朝初期的中国,是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的强国。但是,与地理大发现时期欧洲国家的殖民政策不同,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尊重当地习惯,平等开展多边贸易,把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促进了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共同进步。作为“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永载史册。
(材料三) 明朝洪武年间,缅甸与百夷(今缅甸北部)交战,明太祖未发一兵,派李思聪、钱古训二人劝和。二人先奉劝缅甸“两国之民居处虽分,惟存关市之讥。是其和也,其或纷争不已,天将昭鉴福善祸淫”,又告诫百夷“莫如守全,以图绵长,不亦美乎”。双方领会到启动战端于人于己均不利,最终罢战息兵。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和”的思想,常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B.“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也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C.人们在生活中,大都将“和为贵”中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为上”等。
D.在学习中,时常会有观点的交锋,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这就是“和而不同”的现象。
【2】阅读材料二,请简要说说“和平使者”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的重要意义。
【3】如何让更多人接受“以和为贵”?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理解。
9.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鲁滨孙漂流记》里的主人公鲁滨孙把被救的土人取名为星期六,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______)
(2)《边城》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表现了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美。(______)
(3)《傅雷家书》中不但强调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还对傅聪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予以指导,另外,书信中也有不少谈论艺术的内容。(______)
10.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巴扎诺娃发现柯察金两鬓已有银色的发丝,便轻轻地说:“……您已经准备了五年,现在决定动笔了,这很好。但是您怎么写呢?”保尔笑着安慰她说:“明天他们会给我送一块刻好格子的板子来,是用硬纸板做的。没有这块板子我没法写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准备五年决定动笔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没有板子他没法写字?
11. 作文 详细信息
按要求作文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书包、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请以《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