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八年级上册月考联考历史试卷(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鸦片输入图,选项中观点不正确的是


A.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逐年增加
B.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惊人
C.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D.说明了清政府国库充盈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材料论述的是
A.鸦片战争的背景
B.鸦片战争的经过
C.鸦片战争的结果
D.鸦片战争的影响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我国政府往往在6月3日开始禁毒宣传月活动。它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着直接的关系( )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晚清政府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
A.日本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47年8月27日,洪秀全到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共同制定拜上帝会的各种仪式和《十款天条》。上述内容强调洪秀全等成立早期组织的方式是
A.通过四书五经
B.通过宗教
C.利用商业贸易
D.注重同乡身份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太平天国抗击洋枪
D.义和团火烧教堂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京师同文馆聘请外籍教师,教授英文、法文和俄文。学习内容还有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翻译技能。这表明洋务运动
A.注重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
B.认识到只有改革教育才能维护清朝统治
C.深入到教学领域,是教育改革的开端
D.认识到中国两次鸦片战争中军人素质的落差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之所以说“洋务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原因是
A.要求学习地方技术
B.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C.主张政治体制改革
D.兴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和民用工业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十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甲午战后的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的场景最有可能是


A.委任康有为为钦差大臣
B.深入了解变法内容
C.支持康有为同顽固派作斗争
D.听取有关《马关条约》的影响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今日中国北方之事,实因欧洲各国往往无礼干预,且有意蚕食中国疆土,中国忍受折磨已久,故一旦起而与洋人为难也。这里叙述的内容强调了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B.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
C.义和团运动的结束
D.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孙中山开始意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才能拯救中国,是在
A.上书李鸿章遭拒后
B.成立兴中会后
C.领导广州起义后
D.广州起义失败流亡海外后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fèn)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A. 实现了革命目标 B. 改变了社会性质
C. 推翻了封建制度 D. 结束了封建帝制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莱,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读书的放了笔齐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警世钟》中的这段话
A.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衰落
B.为了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勇敢杀敌
C.为了响应革命党人的号召
D.说明为了救中国,只有提高个人素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作为一股最具活力的血液,以孙中山为代表人物的革命派成立了自己的党会,并将改变中国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同盟会的会员迅速扩大到整个中国范围,但是再怎么强大还只不过是一个党会,而不是军队。这说明了黄花岗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统一的领导
B.没有自己的军队
C.作战不勇敢
D.没有制定周密的计划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清朝统治中国结束。这道圣旨发布于
A. 1911年
B. 1912年
C. 1915年
D. 1917年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封面中的人物是


A.黄兴
B.宋教仁
C.徐锡麟
D.蔡锷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两只黄蝴蝶,双双天上飞;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首《两只蝴蝶》的诗作是中国近代第一首白话诗。该诗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上海警察局档案资料显示,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引发通知中所说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需要劳动力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汽车传入上海
D.日本侵略中国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一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于中国人来是或,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入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3·广东揭阳)“它打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大门,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文明,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意义。”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民族工业的萌芽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美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是
A.从器物到制度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技术到器物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推翻清朝政府 D. 建立民主共和国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4年5月,台湾新党主席在“新五四运动”集会上表示,当年的五四运动,知识分子请来“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救亡图存,今天我们则需要另一位“劳先生”(法治)。中国请来“德先生”、“赛先生”最早是在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B.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士们高喊“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奋勇杀敌,不到半年,革命的火焰就从珠江流域蔓延到长江流域。材料中“革命”是指(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12年
B.民国13年
C.民国14年
D.民国15年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是指
A.三民主义救国家
B.和平民主建国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主要是指
A.国民党不再“围剿”红军
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
C.革命取得成功
D.红军力量与国民党旗鼓相当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7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多事之秋,下列事件发生在这一年的有
①国民党一大召开
②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③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④“八一”南昌起义
⑤秋收起义
⑥井冈山会师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⑤⑥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 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 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 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而召开的会议是
A. 八七会议
B. 中共一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恩来与蒋介石见面时,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他们相互这样称呼源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 黄埔军校的建立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北平和谈
3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百团大战
3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主要反映了( )
A.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D.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3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派出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州的正义壮举,但英国政府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公然先后侵略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区,最后在1842年闯进长江中下游,从上海一路打到了南京,迫使清政府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英法联军纵兵抢掠,是在拿不走的东西就百般破坏,为了掩盖他们的抢劫罪行
材料三:1874年,日本出动军队进犯中国台湾,并且于1879年吞并琉球;1884年后,日本为侵略中国和朝鲜开始进行海陆大扩军,1894年7月25日,日本偷袭中国运兵船,挑起战端。
(1)阅读材料一,指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战争。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列强的侵略路线。
(2)材料二的描写罪行出自哪一侵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中真的“…”用一句话补充完整。
(3)材料三中日本的一系列举动说明了什么?日本挑起战端的最后结果怎样?
(4)以上材料说明了近代列强对外扩张的特点是什么?
4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成。若以中国之广土民众,…十年而霸图定矣。”但是维新变法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二:孙中山领到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化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三:1919年5月4日,广大学生为了满怀一腔热血走上了北京街头,但是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但是残酷的镇压并没有让学生们屈服,全国学生纷纷响应,商人和工人也加入进来,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康有为为何主张戊戌变法?
(2)简述辛亥革命的功绩。孙中山为何说“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3)材料三中所描述的是哪次运动?这次运动的意义又有哪些?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结论?
4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融入情景,探究问题。
近代列强的侵略多是从海上而来,对于这一态势,清政府在近代海防做了怎样的探索呢?
材料一:与南洋体系相比,北洋海军建设相对规范,这是由于清政府逐渐将海防重心北移,北洋海军发展获得了优先权,这一时期北洋海军建设一个以大沽、旅顺、威海三个海军基地为支撑点的海上三角防御体系。
材料二:1890年,北洋旅顺基地建成,4年后,威海卫基地也成为北洋舰队的另一集结地。前者供北洋舰队停泊和维修,后者主要为北洋舰队船只提供操练和补给保障。这两处基地的建成,使北洋舰队的警戒区域从渤海近岸推到了整个渤海湾外。
材料三:从中国海军第一个战略部件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晚晴海防战略的基本内涵:在对国家安全形势判断上,确定了日本为未来主要敌国;定型时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畸轻畸重格局,重北轻南的海军建设与布局,为中国海军第一个布局造成了历史性遗憾;从海军布局的整体形态来看,它充溢着一种被动防守的指导,这种特征必然影响着海军力量的使用,从而最终使北洋舰队葬身在自家港口之内,成为中国海军的耻辱。
(1)材料一对北洋海军的特点是如何描述的?其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指出北洋旅顺海军基地建成的意义及清政府重视北洋海军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在对国家海上安全态势的判断上是否正确。为什么?请举例说明。
(4)材料三中提到的北洋舰队的创建有何缺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缺陷造成了怎样的结果?
4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材料二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代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1)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
(2)材料二中“人类历史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会议与奇迹出现之间有什么联系?
(3)红军从被迫长征到长征胜利说明了什么?
(4)从红军身上你能学到哪些精神?
(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长征给了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