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八年级后半期期中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校)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须是( )
A. 锃亮(zēng) 脑畔(pàn) 省亲(xǐng) 风雪载途(zǎi)
B. 悖论(bèi) 眼眶(kuàng) 翩然(piān) 蓦然回首(mò)
C. 连翘(qiào) 褶皱(zhě) 溯洄(suó) 天衣无缝(fèng)
D. 翕忽(xī) 龟裂(guī) 寤寐(mèi) 俶尔远逝(chù)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嘱咐 撺掇 目空一切 草长莺飞
B. 凫水 糜子 偷偷摸摸 海枯石烂
C. 家眷 斡旋 周而复始 燎原之火
D. 羁绊 缄默 销声匿迹 人情事故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还要有信心。
B.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C. 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游泳池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年年如是。
D. 第二十届垫江牡丹文化节在垫江县如期开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让游客目不暇接。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追求诗与远方的生活已经成为大众的一种潮流,对此,好些人也质疑:到底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有人放弃了稳定的生活, ;有人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 ;但也有人舍弃了异地的梦想, 。 诗与远方的追求不同,选择的生活方式也不同。
①追寻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 ②追寻亲情的陪伴和心灵的归憩 ③追寻一种诗意的流浪生活
A. ③①②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①②③
5.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生命是呼吸和心跳,因为生命,我们可以看到波涛汹涌,听到虫鸣鸟叫,看到花红柳绿,听到鼓乐齐鸣。生命给予我们的远远不止如此,我们对生命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生命,就是珍惜青春奋斗的时刻;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1)《傅雷家书》是傅雷通过(________)对儿子(________)的生活和艺术追求进行悉心指导,要他做一个“(____________)、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傅雷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作品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高老头》 B.《人间喜剧》 C.《欧也妮·葛朗台》 D.《约翰·克里斯朵夫》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行千里,致广大。重庆是一处历史文化悠久的福地,也是一处自然风光秀美的宝地。班上准备开展“山水之城,魅力重庆”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20字以内)
(2)活动筹备过程中,需要你为本次活动补充一个活动环节,并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

活动环节

具体内容

欣赏重庆美景

收集重庆各大景点的图片,在活动中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推荐经典景点

选择一个经典的景点设计推荐语,向全班同学介绍


(3)活动中,需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个适合的景点,请你自选景点,拟写推荐语。注意语言得体,要突出所介绍景点的特色。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 (《诗经·郑风》)
(3)_________________ ,白露未晞。(《诗经·蒹葭》)
(4)_________________ ,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5)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6)_________________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魏学洢《核舟记》中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山高月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
(8)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
(2)悉如外人(________)
(3)便要还家(________)
(4)处处志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时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B. 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 本文语言华丽,对桃花源进行了大量优美的描写。
D. “乃大惊”写出了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4】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原文作答。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小感。
风景
李小云
①从这个角度望出去,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栉比的高楼,右边是起伏的群峰,刚下了些小雪,灰秃秃的山顶上,多了些白色的点缀。好一幅美丽的水墨素描!小翠陶醉在这美丽的风景中。
②妈妈的责骂声把小翠从沉醉中惊醒, 仔细一听, 是骂热力公司,这么冷的天,居然一大早就没了暖气。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拿起桌上的报纸,一则启事吸引了她,市里要举办“泉市好人”西展,获奖作品将雕刻进广场的“泉市好人碑林”里。小翠怦然心动,立即决定参加这次比赛,画谁呢?她想了想,一时半会儿没有理想的人选。
③她继续构思她的画作,忽然,一高一矮两个人,从远处径直走进了她手指框住的风景里。她有些气恼,她想画一幅雪景,送给福利院的佳佳。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从那时起,小翠就常常去教他,有好一阵子没去了,正好送一幅雪景画给他。
④那两个人走近了,肩上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工具包。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上,有热力公司的徽标。小翠明白,暖气不暖,他们是来处理的。两人走到窗外,钩开地上的井盖,猫着腰向井里看。矮个子回身打开工具包,取出一条皮裤子。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矮个子穿上了那条肥肥的裤子,下到井里,高个子拿着手电朝里照着,吆喝着,和井下的矮子联络着。
⑤过了一会儿,矮个子从井口探出了头,和高个子交流着井下的情况,然后又钻下去了。高个子从背包里取了几样工具,一件一件递给井下的矮个子。矮个子一会儿探出头来取工具,一会儿又探出头来放工具。矮个子终于从井下爬上来了,那条皮裤竟湿到膝盖以上!小翠惊讶地发现,皮裤上,丝丝粪便往下流淌。小翠感到一股恶臭从胃里猛地冒上来。
⑥矮个子脱下皮裤,高个子在一旁帮忙。两人讨论着什么。他们把那些工具装入口,走出了小翠的视野。那幅“素描”再一次跃入小翠的眼帘,朝阳柔柔的抚慰着远处的山、美丽的楼。
⑦“热力公司的人要挨家挨户冲洗供热管道。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妈妈骂骂咧咧进了屋,小翠没有回应妈妈,皮裤的湿冷和恶臭,又浮现在他脑海。
⑧“咚咚咚!”有人敲门。妈妈打开门,小翠侧头看见是高个子和矮个子。他们说明来意,妈妈让进了他们。后面的场景是小翠看不到的,好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
⑨再见到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在那个窗前:一高一矮,面带笑容,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小翠像寻宝人突然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己,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上最显眼的位置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至于远远的山峰和错落的楼房,在这幅画中已然就是那星星点点的装饰。画作完结的时候,小翠在右下方郑重地写上标题:温暖的使者。
⑩秋天,小翠作为获奖作者代表,由妈妈陪着出席“泉市好人”画展顿奖仅式。会议结束后,她们随着人流进入碑林参观,小翠突然发现一幅刻在碑上的版画: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创作说明:她,因车祸截肢,却坚强不屈;她,潜心作画,用美温暖福利院的孩子。她为社会撒下爱的种子,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作者:佳佳。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1】第④段中说“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请根据文本,写出他们 “争执”的内容。
【2】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描写“灿烂的阳光”,其作用是什么?
【3】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小翠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4】文章题目是“风景”,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风景?
【5】对文中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拇指和食持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右边是……”表明小翠在专注地构思画作。
B. “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委婉地表现了被妈妈的责骂声惊醒后小翠的不满。
C. “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表现了妈妈对热力工人工作的不理解。
D. “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与下文的小翠“因车祸截肢”相呼应。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阅读改变人生。一本好书,可能是一个智者用一生的时间去寻找,去追求,去表达的。而我们作为读者,只要花几个小时,花几天,就可以读完一个智者一生的追求。阅读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好的阅读不仅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人启发,甚至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改进提取方法,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能高效抑制疟原虫,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高素。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
语文老师杨志朗热衷于阅读推广,他带动全校师生和学生家长推广阅读,自己出钱为学生购买图书,联系爱心机构为学生捐赠图书。杨志朗老师的阅读推广,改变了许多学生的人生。有的孩子比较叛逆,是班里的小霸王,在杨老师的引导下,爱上了阅读,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沉浸书香的孩子不会走偏;有的孩子早恋,为情所困,杨老师用流行歌曲来教阅读和作文,通过与孩子之间的以流行歌词为媒介的联系簿交流,让孩子相信他,从而指导孩于走出困扰;不少家长在杨老师的发动下也加入了阅读行列,通过阅读悟出了许多道理,弥合了亲子关系,孩子依然是受益的。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 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材料三)
怎样有效地阅读名著,一直是老师和孩子们苦恼的问题。重庆市教科院在大渡口区37中组织开展了重庆市“名著阅读课程化教学研讨会”,以此探讨名著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和策略。会上聚集了我市所有区县初中语文一线教师代表,并以《朝花夕拾》为例,开展了一堂名著阅读教学的范式。
(材料四)
(1)阅读时切忌出声。人的发音器官的运动速度比眼睛和大脑的运动速度慢得多,如果读出声就会降低阅读的速度。
(2)要学会找“提前量”。“提前量”就是眼睛看书的速度要超过大脑思维的速度。在大脑消化、处理眼睛传来的信息时,眼睛已经在识别新的信息了。
(3)不要一字一字地看。要一段一段地看书,使字变成句子,意思比较完整,简化了大脑整理和贮存信息的过程,加快了阅读速度。
(4)一目十行。在阅读不大重要或比较熟悉的地方时,不必逐句逐字地读,可以略读,只要知道意思就行了。
(5)请教工具书。在精读较为重要的材料时,遇到生僻的字、词、概念、公式等,随手就可以从工具书中查到,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1】结合“材料一”,请概括阅读的好处。
【2】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阅读是最有价值的事情。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和智者对话。
B.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记载的中药青蒿能够高效抑制疟原虫。
C. 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最终受益者只是孩子。
D. 为了向全世界推广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世界读书日”。
【3】近年来,我市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其中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名著阅读进课堂”。请帮老师设计完成一堂《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汇报课。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爱上名著,深究名著。
活动过程:小组阅读专题汇报。
要求:结合已给主题,填出其他的汇报主题,并结合相关篇目简要分析。
(1)(天真快乐的鲁迅):《故乡》中用闰土父亲教的方法捕鸟,充满童真与快乐。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救国心切的鲁迅):《范爱农》《琐记》中饱含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情感。
【4】小西同学喜欢读书,且读书认真,无论阅读什么内容,一个字眼也不放过,即便如此,一直以来总是“前读后忘”,阅读效率低下,浪费了很多时间。请你根据“材料四”,帮助小西解决她的烦恼。
12.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深邃的你,痴迷的我;严格的你,叛逆的我;狡黠的你,单纯的我……我在“你”的陪伴中、在与“你”的亲近和交流中,渐渐成长。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提示:“你”可以是人,可以是物。)
题目:_______的你,_______的我
13.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天,子路问孔子:“您和我,谁比较合适带兵打仗?”孔子指着自己答:“我合适。”子路反问道:“您不是常说我很勇敢吗?”孔子说:“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
请以“敢与不敢”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