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期末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到16世纪末,英国的土地所有者、租地农场主、雇工之间彼此签订契约,按规定的比例分配产品。可见,英国出现了
A. 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B. 人文主义的新思潮
C. 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
D. 血腥的“三角贸易”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救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可见当时的社会思潮是
A. 人文主义
B. 自由平等
C. 阶级斗争
D. 社会主义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材料主要说明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 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B. 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C. 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D.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 使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B. 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C.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 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帕尔默说,在18世纪后期的40年中,整个大西洋文明受到了具有相同目标的一场革命运动的涤荡。“相同目标”是
A. 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B. 实现民族独立
C.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D. 废除君主专制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英国“光荣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D. 日本的倒幕运动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885-1890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也从7万个增至28万个。棉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 )
A. 废藩置县的成果 B. 文明开化的影响
C. 殖产兴业的成效 D. 对外扩张的结果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美国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
B.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C. 二战后至今,美国经济一直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D. 独立战争胜利后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材料中的“大屠杀”是指
A. 亚历山大东征
B. 美国独立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贸易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是卷入世界市场的各国都围绕着一个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各国的材料,供应各国工业品。20世纪初则出现了多极化的新格局。1913年英国占世界贸易的15%,美国占11%,德国占13%,法国占8%,俄国占4%。”这里“巨大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
C.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D.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有关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表述,其中史实与结论不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标志着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

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是社会主义一种已经僵化模式的失败



A. A
B. B
C. C
D. D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期,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人民掀起的解放运动是
A. 印度民族大起义
B.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 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
D. 中国的辛亥革命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今,联合国在推动阿以和平进程、救济难民、反对恐怖主义活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致力于解决地区争端、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和促进国际经济文化合作开始于
A. 《九国公约》的签署
B. 冷战结束后
C.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联合国建立之初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尼赫鲁”、“纳赛尔”、“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搜集资料时用到的关键词,由此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A.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巨变 B. 中东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C.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D. 拉丁类洲的独立运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1年,罗斯福曾说:“你可以把它(战争)比作一场英式足球赛,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参加进去,做最后的一击,以决定全局的胜利。”导致美国“参加进去”的是
A. 卢沟桥事变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德军进攻苏联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
B. 城市化
C. 多极化
D. 全球化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美洲和西亚国际的“新秩序”

B

莱克星顿枪声

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

C

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各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

欧洲实现了政治一体化目标

D

纳米比亚独立

结束了欧洲对非洲殖民统治的历史



A. A
B. B
C. C
D. D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项中历史解释有误的是
A. 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曾感叹道:“我希望看到亚当的遗嘱,他在遗嘱中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将地球划分给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B. 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两件事。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些事件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南美洲的木薯传入非洲和亚洲,土豆传入西欧,地瓜和玉米流入中国;而其它地区动植物,如小麦、牛等传入了美洲。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D. “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说明新航路开辟,为殖民掠夺开辟道路。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初,他决心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他创建了一只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厂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兴办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2)从材料二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改革在历史上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造成了重大的物资破坏和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參战人员1.1亿,双方死伤0.9亿,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亿美元。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英国

235

193.1

811

789

1343

1290

法国

50.2

49.3

738

344

795

441

德国

386.8

105.5

1775

208

2373

356



(2)据材料二指出,1946年工业品产量与以前相比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该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归纳上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当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日益把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過制苏联。1947年3月,美国总统社鲁门推出杜鲁门主义,宣告美苏战时联盟正式破裂,反苏反共的“冷战”被公开确定为美国的国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把“冷战”确立为国策的原因。
材料二: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2)材料二中的公约规定内容是哪一组织的公约?该组织的成立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頻繁发生。
——十八大报告(节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何影响?
2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6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村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草命开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特别是电力作为动力进入生产领域、大大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19世纪末,世界铁路发展到如5万公里,到20世纪20年代翻了一番,达到127万公里,成为世界陆路运输的垄断性工具。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不仅体现在成百倍增加的运输量、数十倍提高的运行速度上,还进一步教会了人们遵守时间和纪律,守时守纪成为了现实生活的准则。
(3)据材料三,归纳铁路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式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是对苏俄什么政策的评价?
材料二:普京在评论苏联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
(2)结合所学分析苏联能够同德国展开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时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赋税增加了……,各级政府都遇到了严重的收入减少;工业企业尽成枯技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3)材料三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以上经济政策的调整有何相同点?
2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近现代德国的兴衰影响欧洲乃至世界。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迫使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回忆录中写到:“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数量,将他的海军降到五等国家的水平,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他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摘编自《世界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国为什么认为该和约对其不公?一战后德国遭遇的不公正的恶果,是因为19世纪后期想在欧洲索取领导地位,为此它组建了哪一军事侵略集团?
材料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德国经济急剧下滑,工业生产下降40%,外贸减少了69%,7万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口高达800万。面对困难,国会没有能力组建新的政府,导致了徳国政局的极度混乱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挑起的。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归纳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实施后,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经济大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60年代末,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都是高科技产业创造的.196年,高科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德国达58.6%,美国占39%,日本占53‰。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增长共同的外部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上世纪90年代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德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5年5月8日

苏美英法四国按照雅尔塔会议协议,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各占领区的管辖措施不尽相同

1949年5月

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首都定为波恩;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定都柏林。两者都是独立主权国家

1961年

民主徳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建由暸望塔、混凝土墙、壕沟、铁丝网等组成的边防设施,俗称柏林墙,希望以此阻挡西方势力的渗透。

1989年11月28日

联邦徳国总理科尔提出实行德统一的“十点计划”。

1990年

民主徳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整体加入联邦德国。柏林成为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首都。



——据丁建弘《德国通史》
(4)材料四探究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