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二期末专题训练(上海交大附中)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创新链”中的“冷角落”
钱定平
①隐喻是修辞学的热门术语,通感则是心理学上一个冷僻角落。隐喻,现在已经是国际科学界的关键词,大大超越了语文的藩篱。通感和隐喻到底有什么用?大哉,其为用也,它正可作用于我国目前极常用的一个词儿——创新。试问:新的创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创新的机理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如果同通感和隐喻结合起来,就会豁然开朗。
②通感有狭义跟广义之分。北宋的宋祁有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所表现的是心理学上的通感。人类精神活动的各个部门之间是相通的。这种联系借助人类的大脑,所以也可以叫做“通感”。
③愈是复杂的作家,多种不同类精神活动的通感愈是强烈。文学创作正是汇聚多样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通感而就。而科学创新,却是汇聚多种异类知识通感而成。
④世界级科学家艺术家的划时代成就,好像能够支持这一点,我想到的是爱因斯坦和毕加索。前者因为提出相对论而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后者有缘创导“立体派”而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1905年爱翁提出狭义相对论之前,他就旁通了洛仑兹的电磁理论、庞加莱的科学理论、以太问题、空间表达几何学,甚至电机设计等等,当然还包括巴赫与莫扎特给他的潜移默化……我读过一篇居然说爱翁是“抄袭家”的外邦酷评,找到的却是正面的论据。据说,爱翁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理论,基本上是洛仑兹和庞加莱论述到的东西;而E=MC2则有其他两位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影子。其实,即使退一万万步来说,爱翁也是划时代的集大成者。集数人之功而通感之,并达其大成者,这难道还不算伟大?当时的毕加索先生呢?他就更妙了。他一不钻研“画论”,二不临摹拉菲尔,他整天口袋里总是揣着庞加莱的数学科学书,一出口就大谈“第四维空间”怎么怎么的……所以,毕翁才能在1907年画出《阿威农少女》,让那五个倾斜扭曲的可怜女郎,在三维空间根本站也站不住,而表达了他一举进入了四维空间的“立体派”思想……
⑤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的杰出之处,常在于他们旁通了不止一个领域,善于从某些旧领域获得沟通新领域的通感,而在夹缝中一举发现也即造出新的苗头,进而树立起新的理念和创意,这就是创新。所以,通感可以成为创新之源。
⑥不过,这当中还有两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微神与隐喻。通而感之下面关键的一刻,便是人会进入一种微神状态。这是我对英文vision——就是形象——的一种音义兼备的翻译。微神之时,大脑里全是图形在活动,可以说是一种混沌、流动、不确定却自组织的精神状态。爱翁善于不借助抽象符号的微神,所以,他比别人看得远;拿破仑善于不借助抽象符号的微神,所以,他作战常能所向披靡;中国古代先贤更善于不借助抽象符号的微神,所以,他们能够把握恢弘与壮阔。
毕加索之所以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旁通了数学领域,进入了四维空间。
⑦微神活动会结出果子,需要有一个口袋来装,这就是隐喻了。诗人墨客与大科学家其实并没有不同,都善于不借助抽象符号来思维。科学上最出名的例子,就是德国化学家梦见一条自咬尾巴的蛇,而发现了苯环的结构。我看,梦境恐怕是最典型而纯正的微神了,这很值得研究。
⑧我所谓的通感具有远源异质的基因,一结果就结晶成了各式各样的隐喻。爱、毕两翁的工作,都是在繁花丛中求得通感的产物;他们所提出的新形象,如歪歪扭扭的女郎、时间作为第四维度,也都是新的隐喻。各门学科阡陌纵横、交叉往来,互通有无、互相生发,不但触发出新鲜的通感与新颖的隐喻,更促使科学和文艺一浪推一浪蓬勃发展。所以,一部科学史,其实就是通感史;一部艺术史,也是通感史,他们又全是新旧隐喻的更替史。
⑨但通感和隐喻却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眷恋伟人,也喜欢凡人;既造访王谢厅堂,也光顾寻常人家。我觉得,世上99%的人都会微神,但其中99%却未能结晶成隐喻,这就是空想家和实干家的区别;这些隐喻里的99%又没有最终成为创新的正果,这就是嬉游者和创新者的区别了。
⑩通感本来就是从审美起步的。设想一下,我们人类以沧海一粟之身,却能插上通感的翅膀,神骛八极,心游万仞,遍尝茫茫宇宙与纷纷人世脉脉深情的壮丽之美,这是什么样的境界?
(来源于文汇报,有删改)
【1】第④段作者举爱因斯坦和毕加索为例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的观点。
【2】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题目中提到的“创新链”指的是:□□——□□——□□——□□。
【4】选出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 )
A.通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心理学上的通感是狭义的,人类精神活动的通感是广义的。
B.第③段由文学中的通感引出科学中的通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毕加索之所以成为最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旁通了数学领域,进入了四维空间。
D.结尾化用了古文《赤壁赋》《文赋》中的名句,赞美了人类精神借助通感跨越时空领略宇宙和人世壮丽之美的崇高境界。
【5】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请举出高中教材中的一例,阐述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作用。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鲍尔吉·原野
①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②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对自己,我不敢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躇。
③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的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尔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一起唱歌。“3·55—|3·21||—2·353|2———|”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木才能有这一切呢?露水、小鸟和风儿的忧伤。……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本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地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女孩/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小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那么,在地上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④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读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人踹门而入时贴紧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檩子凳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⑤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音乐、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我是一个司仪吗?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⑥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让高贵与高贵见面。
⑦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当浪头涌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来愈近,就在与你相拥的一瞬间消散了。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⑧因而我不必为自己难为情了。
【1】题目中提到的两种“高贵”分别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听音乐或读书时泪水悄然来临的情景,是什么样的感情使作者流泪?(每条不超过10字)
①《自新大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凉的水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手拉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一句领起全篇,表明作者自己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B.第⑤自然段说“我”不是一个“司仪”,而是一个“路人”,说明距离产生美。
C.第⑦自然段中“海浪”的比喻意在说明作者非常希望高贵与高贵经常相遇。
D.文章最后一句,既收束全篇,又呼应开头,表达了自己的欣慰之情。
E.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细腻真切地向读者展示了自己“高贵”的情感世界。
F.本文以优美含蓄的语言表达纯真美好的感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①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②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⑤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⑥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⑦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⑧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致千里。 (荀子《劝学》)
⑨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⑩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⑪ ___________________,下自成蹊。 (司马迁《史记》)
⑫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是___________诗。
【2】选出对诗句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一项( )
A.首句说胜败乃兵家之常,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为下文作铺垫。
B.次句认为项羽力能扛鼎,虽然兵败自刎,仍旧算得上真正的“男儿”。
C.对于项羽不能忍辱负重,重振旗鼓,卷土重来,作者深感惋惜,持批评态度。
D.此诗议论不落俗套又能言之成理,强调兵家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
【3】王安石写过一首《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你认为杜诗和王诗哪一首写得更好,为什么?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____________)②至莫夜月明(______________)
③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______________)
【3】选出加点字词类活用不同于其它的一项( )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大石侧立千尺
C.素善留侯张良 D.道芷阳间行
【4】选出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硿硿焉 微波入焉
B.余固笑而不信也 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C.周景王之无射也 徐而察之
D.森然欲搏人 沛公默然
【5】翻译句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6】本段中划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百有余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居三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奋,首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曰:“寡人德薄,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对曰:“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遂败晋军,楚得以强。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美人援绝其冠缨(_______________) ②趣火来上 (________________)
③卒尽欢而罢 (_______________) ④庄王怪而问曰(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加点字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 )
A.日暮酒酣 B.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
C.使醉失礼 D.王隐忍不加诛也
【3】选出和“臣乃夜绝缨者”句式不同的一项( )
A.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 B.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此亡秦之续耳。
【4】翻译句子。
又未尝异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
【5】本文的主旨是( )
A.臣子当为国家出生入死 B.施恩德者必有善报
C.作恶多端者必自取灭亡 D.不可轻信女人谗言
7.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且密。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雪松完好无损。可其它的树,却因没有这个本领,树枝被压断了,因此不能生长在东坡。
阅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