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一下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开卷有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流传有“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等谚语。这些谚语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男耕女织
C. 注重把握农时
D. 注重使用肥料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陈亮说:“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由此可如其主张
A. 工商皆本
B. 重农抑商
C. 对外开放
D. 经世致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A. 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
B. 城市拥堵人口膨胀
C. 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
D.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墨航杂志》载:明代景德镇“列市受廛,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之七八”。据此可知,明代的景德镇
A. 制瓷技术明显超过前代
B. 民营制瓷业兴旺发达
C. 不受政府抑商政策影响
D. 成为全国的商业中心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世纪不同时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说明

年份(年)

种茶面积(万亩)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7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 传统手工业带来丰厚利润
B.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中国控制了世界茶叶的销售市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诗人张籍《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作者对商人的态度反映出
A. 商人的税赋远轻于农民 B. 作者受儒家义利观影响较大
C. 重农抑商政策实效相悖 D. 老农生活悠闲更亲近自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政策
C. 群众性反帝运动的推动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 采矿业和运输业
B. 化工业和建筑业
C. 钢铁业和金融业
D. 面粉业和纺织业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指斥“今之辫服,牵掣行动,妨碍操作”,强烈要求“断发易服”。这一现象
A.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成果
B. 有利于中国社会风俗的变革
C. 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终结
D. 直接引发了武昌起义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境内外多家电视台对这次会议分别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这一现象体现的电视功能是
A. 娱乐大众
B. 远程教育
C. 艺术展示
D. 传播资讯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的法律,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该法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一制度人为地将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调整
B. 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
C. 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
D.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9—1933年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给世界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 银行纷纷倒闭
B.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C. 大批工人失业
D.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消费不足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一方面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给老人.残疾人提供社会救济,另一方面制订了一个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来吸收无职业者。这些措施的意图是
A. 调节工业生产
B. 稳定金融秩序
C. 减少耕种面积
D. 维护社会稳定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为某国际组织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
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应该为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世界贸易组织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区域集团组织最初是两个宿敌为首的六个国家的经济合作,九十年代以来其一体化进展迅速,具有了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并发行了统一货币。这一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北美自由贸易区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里政府推行“相对抵制城市化”方针。1960年发展到完全反城市化,确定当时重要政策是减少城镇人口。在1949—1979年间,城市化率年均增长只有0.28个百分点,此间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崩溃,生产力水平低
B. 1959—1961年经济困难,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困难
C.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干预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后许多国家申请加入的场景,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A. 发展中国家主宰了世界经济
B. 经济区城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C. 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D.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 三大改造的成就
C. “大跃进”的成就
D. 改革开放的成就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1980年与1975年相比,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了674亿斤。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 人民公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国有企业的改革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G20峰会。G20峰会作为全球经济合作主要平台,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G20峰会,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与更多国家良性互动,实现与其他国家的共贏。这表明
①当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②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动摇
③第三世界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平等互利、合作共贏是当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水心别集》卷二《民事上》记载:“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值)。”这段文字实质
A. 说明宋代均田制开始瓦解
B. 体现在土地流转中政治与经济因素的消长
C. 反映了租佃制经营已占据主导地位
D. 说明政府由限制到承认土地流转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新政”在工业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
B. 成立农业调整署
C.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D. 推行“以工代赈”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俄的某一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建国后,即从海路展开对外贸易。北宋与海外诸国的贸易往来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北宋和外国贡使进行官方交易。另一种方式,是大量的民间贸易来往,北宋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管辖。北宋的输出品主要是瓷器、杂色帛以及各种矿产品;输入的多半是供贵族享用的奢侈品,如各种香料、药材、犀角、象牙、珊瑚、玳瑁、苏木等。
明代的对外贸易原有“朝贡贸易”和私人经管的私商贸易两种形式。郑和出使海外诸国,实际上是这种朝贡贸易的扩大。私人的对外贸易活动,虽然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事实上则在继续发展。南洋所产的香料,是进口商品的大宗货物;其次,进口外国的商品中,手工业原料和织纺品为数最多。综观这时从海外输入的商品,并非只是专供皇室贵族赏玩的珍禽异兽、珍珠宝石之类,其中大部分都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清王朝在对外贸易的管理上,也体现了禁海闭关政策中的限制原则。在中外商人相互关系的规定上,外国商人只能和中国官方指定的商人进行贸易。然而,这二百年中,不但贸易量在不断扩大,而且和贸易发生联系的金融活动,包括汇兑和放款,也有所发展。通过贸易和金融的势力,西方国家逐渐取得贸易的支配权。这个时期中外贸易上的主要商品,在中国出口方面,以丝、茶、棉布为主。进口商品以毛织品和棉花为大宗。
——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品种繁多的进口货中,以鸦片和棉纺织品为最大宗。同治九年到十三年(1870~1874)的五年平均数,鸦片占进口货总值的39.2%,棉纺织品占进口货总值的32.2%,鸦片居于首位。经过20年的发展,到光绪二十年(1894),棉纺织品上升为首位,鸦片下降为第二位。这一时期,中国对外出口主要还是农产品,以茶叶和生丝为最大宗。在中国的出口贸易中,几乎全被外国洋行所控制,农产品和原料受到外国商人的压价掠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清前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后期进出口货物发生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登上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人教版、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 发生在20世纪40-6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生活已经产生、并且仍在产生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影响。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是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它的发明……,辅助人类不断增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生物工程、核技术、激光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宇宙空间技术等的发明与应用,都将人类的生产生活推向了新的高度。
——摘自刘宗绪主编的《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材料一中的“蒸汽大王”与“电力的火花”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哪两个时代?与此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9.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在评价某一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征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与此同时,这个国家的经济也已陷于瘫痪状态,这主要是由于1914年至1921年间接连不断的战争。工业已下降到战前水平的10%,粮食产量从1916年的7400万吨下降到1919年的3000万吨。……甚至喀琅塔得的水兵,虽然以往一向是布尔什维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这时却也起来造反,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列宁评价的是哪一政策?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维埃政权在当时面临着怎样的严峻形势。为应对这一形势,苏俄实施了什么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