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七年级期中考试考试完整版(福建省厦门市五校)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6)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7)”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8)油蛉在这里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 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10)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是我国近代作家朱自清写的散文。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 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庄子》合称为“四书”。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令堂、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
3.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A.zú B. cù),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甲)决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乙)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A.zhù B.zù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文中甲、乙两处加点字字形有误,请写出正确的字。
(3)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1】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萧条暗淡的气氛。
B. “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冬风萧瑟、苍凉凄苦的画面。
C.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D. 这首曲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义丰。
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⑧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诣:拜见。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⑤馏:蒸饭。⑥糜:粥。⑦识:所收获的知识。⑧志:记得。⑨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
(2)太丘舍去(__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
(4)俱委而窃听(_________)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B.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C.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D.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4】“读文品人”,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题。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结合甲乙文,简单分析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
③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④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⑤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⑥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⑦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⑧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⑨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 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 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比获奖更重要。
D. “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2】第②段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3】结合语境,品析第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
【4】第⑥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说说它的作用。
【5】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抒发什么情感?这是何种抒情方式,这样抒情有什么作用?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近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潮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出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它若有若无,清逸优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征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扬万里、范成大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选自《青海湖》2014 年第2 期,原文有删改)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诗人,谥号和靖先生。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③段连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侣,它们只能选择手下留情。
B. 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是指那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着高洁的志趣,视梅花为修养的典范。
C. 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昧
D. 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抒发感情、表达意趣融为一体。
【2】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4】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
8.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5月27日,中国棋手柯洁与人工智能“阿尔法围棋”(AlphaGo)展开三番棋比赛的终局对决。应柯洁赛前请求,他在此局执白棋。在历经约3个半小时的对弈后,柯洁投子认输,执黑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中盘获胜。至此,柯洁在与“阿尔法围棋”(AlphaGo)的三番棋较量中,连输三局完败。
阿尔法狗是什么?它是谷歌公司耗巨资打造的一个围棋程序,这个程序基于强大的“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对大量棋谱数据的分析,能达到与柯洁这样的人类顶尖棋手抗衡的实力。这里的技术关键是“机器学习”——这是目前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技术,能在数据样本中寻找规律,从而构建出具有“举一反三”泛化能力的模型。
(材料二)瑞士日内瓦,在国际电信联盟(ITU)举办的“人工智能”全球峰会上,汉森机器人公司研发的类人机器人Sophia亮相。
在新一期《卫报》的人工智能专题中,专家强调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称这项技术使科学与医疗研究进程加快,城市管理更加顺畅,商业发展更加高效。不过,虽然人工智能革命发展向好,但是如果缺乏监管机构、立法机构和政府的有效监管,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层面的担忧也会日益凸显。
(材料三)FaceBook公司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YannLeCun是这么说的:“有些人是因为对人工智能的原理不理解而导致恐惧,有些人是为了个人名望而宣扬人工智能威胁论,有些人则是为了商业的利益推动人工智能威胁论。”
警惕人工智能,与其说警惕人工智能,不如说警惕人类自己。就目前阶段看来,人工智能并没有摆脱人类控制,实现其独立发展和进化,人工智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和枪是一样的,枪本身不会杀人,杀人的是持枪的人。
【1】速读原文,用简洁文字概括材料一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家强调人工智能具有巨大潜力,这项技术会使科学与医疗研究进程加快,城市管理更加顺畅,商业发展更加高效。
B. 如果缺乏监管机构、立法机构和政府的有效监管,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层面的担忧也会日益凸显。
C. “机器学习”——这是目前人工智能最前沿的技术。它能在数据样本中寻找规律,从而构建出具有“举一反三”泛化能力的模型。
D. 人工智能没法摆脱人类控制,实现其独立发展和进化。
【3】有人说,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你如何看待这种言论。
9.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西游记》称得上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小说,它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____)
(2)《西游记》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______)
(3)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醉酒戏嫦娥都是与他有关的情节。(_______)
10.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请根据文段中对话描写,分别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11.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常常会出人意料,或喜或悲,或酸或甜,但也许这就是生活吧。请你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自身体验,力求真情实感。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等信息。